第221頁(1 / 1)

空降熱搜 顏涼雨 4202 字 2個月前

,也注定了《薄荷綠》無法獲得比《凜冬記》更多的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第三,影視化改編。《凜冬記》的劇本完美繼承的原著的精神內核,又大刀闊斧修改了原著中不甚出彩的若乾情節,使之在不改變原著故事主線和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更利於影視化,也讓整部影片的起承轉合更自然,更緊湊,更環環相扣,幾乎全程無尿點。《薄荷綠》在劇本上恰恰相反,不舍得或者說不敢動原著,除了做一些基本的減法,比如去掉了原著中的一些無關緊要的支線,其餘幾乎全部保留,這就讓整部電影成了“原著小說的翻譯”,無非是把文字變成影像,對於看過原著的人來說,觀影過程完全沒有驚喜……】

【第四……】

果然,這條熱搜剛上去沒多久,就有知名影評人看不過眼了,直接下場開懟——

【首先要承認,《凜冬記》和《薄荷綠》都是近幾年國產片中的上乘之作,前者劇情流暢特效驚豔,後者情感細膩表達真誠,原本就是沒什麼可比性的片子,就像喝可樂不影響你吃沙拉一樣,無奈都想搶灘新年檔,難免被比較。但是比較可以,拉踩就太難看了。】

【第一,風格。誰說過年就不能去看情感細膩的現實題材影片?敢情我過年想思考一下青春和人生,就是不合群了?還有……】

【第二,故事。按照你的“情感共鳴論”,很多電影都不用拍了。我看犯罪電影,我自己沒犯過罪或者沒被犯罪過,就沒資格看了,因為沒共鳴啊,恐怖片也不用看了,反正咱們都沒遇見過神經病或者假鬼……這裡你有一個最基本也隻最致命的狹隘點,就是真正的好電影,是會給觀眾傳遞出它想要表達的,並用影片本身的質量獲得觀眾共鳴,而不是反過來,先選一個覺得會讓大家有共鳴的題材或者點,然後在圍繞這個構架故事……】

【第三,這點我都懶得噴你了,原來忠於原著在你這裡是影視化的缺點,那資方當初買版權乾嘛,直接自己做個原創故事好了。不是說影視化不能二度創作,而且《凜冬記》本身的二度創作也不錯,但既想吃IP熱度的紅利,又要標榜自己劇本改掉了多少原著的“缺點”,這就有點忘恩負義了……】

懟到最後,這位知名影評人已經幾乎把那條“KO”的長微博看成《凜冬記》片方宣傳團隊搞的動作了,所以到最後與其說是懟長微博,不如說是懟《凜冬記》的宣傳手段太難看。

正所謂物極必反,一個東西即便是真好,吹過了頭,也會惹人反感,於是前兩天口碑一直壓製著《薄荷綠》的《凜冬記》,從這一撕開始,有了輿論反彈。

而《薄荷綠》也至此收獲了更多的肯定和好評。

冉霖不太相信那篇長微博是《凜冬記》宣傳團隊乾的,因為實在是有點蠢,這個熱搜不光敗了《凜冬記》的好感,還給《薄荷綠》拉了一波同情分,更虐了一把《薄荷綠》的原著粉和影版粉,很多人開始在自己首頁強烈安利。王希對此也有同感,所以更傾向於這是《薄荷綠》玩的手段。

但不管真相如何,三天後,也就是到了今天,大年初六,《薄荷綠》的評分已經升到7.4,而《凜冬記》的評分降到7.4,兩部電影上映至今,第一次在評分上打平。@無限好文,儘在 文學城

然而票房上,《凜冬記》3D電影的優勢還是慢慢顯露出來,與《薄荷綠》之間的票房差距穩步拉大。

整個票房排行榜的格局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凜冬記》和《薄荷綠》已經憑借強勁口碑%e8%84%b1穎而出,每天的票房都大幅度增長,而原本緊跟在後麵的幾部影片,票房增值斷崖式放緩,最明顯的就是影院的排片量,這兩部電影已經形成了壟斷。

這一切,就發生在短短六天。

王希說要警惕《薄荷綠》的逆襲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如果未來它的口碑持續往高走,那誰也不知道它會分流走多少觀眾。要知道《薄荷綠》的投資是遠低於《凜冬記》的,畢竟一個是青春片,一個是特效大片,這就注定了兩部片子的盈利分水嶺大相徑庭,可能《薄荷綠》的票房隻要達到4億,便收回成本,開始盈利,而《凜冬記》或許要票房到了10億之後,才能開始盈利。

王希自然希望冉霖參演的電影能幫資方賺到更多的錢,這是演員價值的一部分。

“放心吧希姐,”冉霖跟經紀人表決心,“就是不吃不喝不睡覺,我也肯定要把宣傳跑好了,吆喝叫起來,這個之後還有《染火》呢,我得霸屏!”

王希既欣慰又想樂:“給你嘚瑟的。”

……

冉霖說到做到,整個二月份,幾乎是《凜冬記》所有主要演員裡,跟宣傳最多的一個,而且每次宣傳都拚儘全力,沒有哪一次是應付差事,走走過場。

相比之下,《薄荷綠》在宣傳的聲勢上就弱了一些,因為最主要的男一號張北辰,前半個月在醫院休養,後半個月出院休養,幾乎缺席了整個二月的宣傳活動。

三月初,幾部排片量已被擠壓到近乎沒空間的新年檔電影,紛紛下檔,而電影密鑰的有效期通常也就是一個月,但《凜冬記》和《薄荷綠》卻像約好了一樣,都發出公告——延期一個月下檔。也就是說這兩部電影的片方都將密鑰延期了一個月,意味著三月初應該下檔的兩部電影,會到四月初再下檔。

此時,《凜冬記》的票房已近17億,《薄荷綠》的票房則破了10億大關,如果考慮到3D和2D電影在票價上的區彆,那幾乎可以說兩部電影的排片量和上座率都是旗鼓相當的。

兩部電影的主要演員都憑借各自影片刷了一大波人氣,不過冉霖是收獲人氣最高的,因為他塑造的“小石頭”和他本身的反差最大,很多被圈粉的觀眾都表示“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冉霖”。

雖說電影延期,但其實宣傳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隨著陸續有新電影上映,再跑宣傳對影片票房已經沒有多大意義,現在起作用的主要就是發酵起來的口碑了。@無限好文,儘在 文學城

冉霖終於得空休息,也終於可以暗搓搓跑到影院,一睹《薄荷綠》的真容。

那天是三月五號。一個月前,新年檔全線上映,一個月中,他因為宣傳活動無數次進出影院,卻直到一個月後,才有機會%e4%ba%b2自看一下那個曾經與自己擦肩的電影,而不是乾巴巴地用手機刷各種評論。

冉霖買的是晚間場,抵達影院時,已近夜裡十點。影院的人潮高峰已經過去,又不是節假日,隻有七八個人隨意坐在那裡等待各自電影檢票開場。商場的空調不知是不是隨著營業時間結束而停了工,空氣裡帶著三月的涼意,好在,爆米花微甜的香氣又贏回一些溫暖感。

冉霖穿著黑色羽絨服,帶著口罩,坐在角落毫不顯眼。不過等候觀影的都是一對對年輕情侶,沉浸在自己的二人世界裡,也沒誰會關注戀人以外的獨行俠。

終於,廣播提示二十二點十分放映的《薄荷綠》開始檢票。

冉霖和另外一對情侶同時起身,前後腳進場。

偌大的影院裡,隻有他們三個人,堪比包場。冉霖按照買的票坐在了中間一排,那對情侶則去了最後一排。

隨著燈光暗下,電影開始……

整整125分鐘。

冉霖連一刻分神都沒有。

或許是對這部電影的情感有些複雜,所以他專注到不願錯過任何一個鏡頭,時而會想,這裡如果由自己來演會如何,會處理的比張北辰更好嗎?時而會想,看劇本時,這裡是這樣的嗎,為何不記得有這場戲?更多的時候則是在拿影片與自己當初看劇本時心裡的預期比較,是完全一致,還是超過預期,抑或沒有達到?#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這些不間斷的心理活動,讓他在字幕出現,影院燈亮起時,有些恍惚,一時不知今夕何夕。

直到那對小情侶從旁邊的過道裡走過,女孩兒回頭看了一眼已經摘掉口罩的他,似有疑惑,又不敢確認。冉霖這才回過神,重新戴上口罩。也幸而掃地阿姨及時出現,分散了姑娘的注意力。

開車回到家之後,冉霖才徹底靜下心來,回顧剛剛看過的《薄荷綠》。

平心而論,這確實是一部細膩真誠的電影,影片氛圍和演員表現都很棒,至於觀影網站上集中在“沒有表現出原著氣質”上的差評,冉霖覺得還是和原著中幾條重要配角的線被削弱有關。

最終呈現的影片,和自己當初看的劇本是有一些區彆的。

冉霖不知道是導演自己的意思還是後麵資方的意思,總之他清楚記得自己當時拿到的劇本,作為男一號,李熠的線也隻占到65左右,剩下還有幾個配角的線,也有兼顧得很好,並且他們遇見的問題和李熠遇見的問題並不全然相同,都有各自的代表性,也讓電影探討的青春問題更多元化。然而成片裡,李熠的線大概占到了80,也就是說張北辰的戲份增加了,但這就讓剩下幾個配角的線,失去了深入的空間,隻能草草帶過,在深度和力度上,都有一些缺憾。

看過原著的人,應該會不滿於原著的青春群像,被改成了張北辰個人的青春史;而沒看過的人,可能會有一部分因為影片過於偏重張北辰這條線的“迷茫感”,而認為影片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但大部分應該還是會有不錯的觀影感受。

起碼冉霖看完,還挺喜歡的。

如果是自己來演這部電影會呈現出什麼效果?

冉霖不知道。

這世上沒有如果,哪怕看似離得很近的機會,最後仍沒有抓住,那隻能說明這個機會本就不是屬於自己。

或許是剛看完《薄荷綠》的緣故,臨睡覺之前,冉霖在微博裡搜了一下張北辰的消息。發現在他出院以後,幾乎就沒有任何通稿了,微博也隻在出院當天更新了一條,告訴粉絲自己很好,讓大家不用擔心。

……

就在冉霖偷偷去看《薄荷綠》的轉天,陸以堯終於實施了一直以來的計劃——自掏腰包請全公司同仁去看《凜冬記》,並通過姚紅之口暗示各員工,觀影回來真喜歡的,可以在微博和朋友圈賣賣安利,不喜歡的,也最好看在免費觀影的份上,賣賣安利。

陸以堯公司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