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1 / 1)

眼,就立即說道。

這些年來,他們兩人也曾有孩子出生,結果孩子生病夭折了,到頭來顧永良仍然隻有兩個兒子,也就是顧傳恪和顧傳博。

至於顧永辰,他是一子一女,姐姐是顧傳悅,已經出嫁,丈夫是顧永辰上官、工部侍郎的孫子,孫女婿知道上進,少年中舉。弟弟是顧傳碩,和顧傳博一樣,今年是十六歲,兩人生辰相差沒幾個月。

顧青雲知道兒子們和自己一樣,堅持一夫一妻,沒有什麼妾室通房,孩子少也是正常的,畢竟孫子和孫女們都被教育得很好,對他而言,孩子貴精不貴多,把孩子教育好比多生幾個還要讓他高興。

“不可,傳恪已經是舉人,我看他離中進士還差點火候,這些年他一直陪在我身邊,又常去書院,書生意氣還是重了些,不如讓他在你身邊跑跑%e8%85%bf,多了解世事,多積累經驗,免得以後吃虧。”顧青雲不肯。

大孫子顧傳恪今年二十三歲,考了三次鄉試,去年終於考上舉人,他在十八歲那年定%e4%ba%b2,是顧永良夫婦給他定下的%e4%ba%b2事,孫媳婦是閩省書香門第出身,年齡相差四歲,結果等到去年年底才成%e4%ba%b2,還沒有孩子。

“這小子在爹身邊還用學嗎?”顧永良挑挑眉,記得他很小的時候父%e4%ba%b2就給自己講解一些時事了,等長大一點連官場發生的事也會說,耳濡目染之下,等他考中進士開始進入官場時就很容易適應。

“當然,我遠離官場多年,又沒有地方經驗,讓傳恪跟著你較好。”再說了,父子分離那麼久,時常不住在一塊,比起三孫子顧傳博,顧青雲總覺得大孫子和父母的關係不夠%e4%ba%b2密。

顧青雲這麼一說,顧永良當然沒有意見,不過他們兄弟倆堅持要把顧傳碩和顧傳博留下,畢竟沒有人在身邊侍候,他們總不放心,恨不得自己%e4%ba%b2自在旁邊守著。

顧青雲想到兩個孫子的年紀,正是可以開始科考的時候,就點頭同意了。

“爹爹,說好了,三年後你得回京。”顧永辰強調。

顧青雲默然,看著小兒子的臉,他有點後悔年輕那會兒沒多生一個兒子了,如果有一個兒子在身邊,孩子們肯定放心。

三年後,顧青雲孝期結束,此時二孫子和三孫子已經考中秀才,他和簡薇就接二連三接到兒子們和女兒的來信,讓他進京居住,顧永辰還說他再不進京,他就辭官回去。

想到小兒子好不容易升為正五品工部郎中,大兒子一直外放為正四品知府,顧青雲和簡薇終究還是同意了。

把家裡的事情安排好,又有何謙竹在,他很是放心求知書院。至於方子茗,他和顧青雲一起上京,沒辦法,唯一的兒子方瑞去年好不容易考中進士,他總要跟在身邊看看,即便京城有身為王妃的姐姐。

這年頭,人老了,有時還是得跟著孩子走,畢竟交通不便,要不然就得幾年才見到一次,心裡念得慌。

兩家人一起進京,當顧青雲看到京城那熟悉的城門時,算一算,他已經闊彆京城十二年。

顧青雲回京的消息在小範圍內掀起一陣波瀾,沒幾天上門的%e4%ba%b2朋好友就絡繹不絕,尤其是謝長亭,剛一見麵就對著他哭了一場。

“我還以為你就窩在越省不出來了,以為這輩子咱們再不能見麵。”謝長亭即便臉上生了皺紋仍是一個俊美的老頭,此時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形象全無,“虧我之前以為你很快就會回京,沒想到相隔了十二年,要不是我身體健康,你還能見到我嗎?”

顧青雲很是感動,安慰他道:“咱們都一把年紀了,你還掉眼淚,淡定點。還有,不要詛咒自己。”

謝長亭抹乾眼淚仔細打量顧青雲,見他麵色紅潤白皙,頭發隻有雙鬢有些花白,臉上的皺紋竟然極少,大吃一驚:“你吃什麼補藥了?看起來才五十歲出頭,一點也不像年近七十的人。”京城有不少人保養得好,比實際年齡年輕很正常,比如他自己就是如此,但顧青雲的神態仍然讓他覺得吃驚。

顧青雲一聽哭笑不得:“我很少吃補藥,主要是注重鍛煉,生活習慣規律,心裡想得開,又常和年輕人在一起,我這叫心態年輕。”他覺得還好吧,長輩們去世後他的確頹廢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就在家人的安慰下振作起來。

再想到長輩們離世前叮囑自己的話,顧青雲本身又不是那種心靈脆弱的人,等他一把心神沉浸在畫畫和算學上,慢慢的,心境也就越來越開闊。

“走吧,去書房,我這些年畫了不少畫,我給你看一下,你給我提意見。”顧青雲見謝長亭還要纏著他講出什麼保持年輕的秘訣,不勝其擾,趕緊轉移話題。

“我能給你提出什麼意見?我又不會畫畫。”謝長亭嘀咕,不過還是跟上去了。

*

顧青雲剛回到京城不到一個月,令他驚訝的是,皇帝還記得他,並把他召進宮,一番談話後,不顧他六十七歲高齡,下旨讓他起複,升為正三品的禮部左侍郎,授正一品太傅之職,繼續入宮教導皇子。

作者有話要說:  下章大結局,應該是後天晚上更新。

☆、第291章 結局

聖旨下來的時候, %e4%ba%b2朋好友們紛紛上門賀喜, 方子茗覺得奇怪, 也專門跑過來問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不成陛下想讓你延遲致仕不成?”這種例子不是沒有,如果官員到了致仕年齡,皇帝覺得你還有精力乾活,又暫時找不到合適的頂替人選的話,會下特旨讓你延遲致仕。

當然,有這種待遇的官員一定是品級較高, 能讓皇帝記住的人。

“應該不是,我看陛下是臨時起意,禮部左侍郎的位置又恰好空缺,這算是巧合吧。”顧青雲搖搖頭, 先前皇帝大概隻想著招他進宮聊聊一路進京的風土人情, 可能是因為自己哪點觸動他了, 就改變主意讓他繼續做官。

顧青雲認為永平帝還是不錯的, 起碼他不是那種不知民間疾苦的人,還能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民間事務, 連他這種剛回京的人都召見了。

“最好不要延遲致仕。”這是顧青雲最真實的想法, 他根本就不想上朝,想到要天天早起——雖然他現在覺少了,仍然覺得有些難過, 而且他不想趟這趟渾水, 這次麵聖皇帝竟然問起他對各皇子的評價,讓他一下子警覺起來。

當然, 當時他是個個讚了一遍,沒敢說多餘的話。這點政治敏[gǎn]性他還是有的,胡亂摻和皇帝的家事他又不是吃飽了撐著。

“不管怎麼說,你都是在陛下心中掛號的人物。”方子茗有些妒忌地把顧青雲上下打量一遍,捋著胡子,沉%e5%90%9f道,“難不成是因為你的外貌,看你比較順眼?”

居養氣移養體,眼前的顧青雲身材和年輕那會兒差不多,不胖不瘦,腰杆還能挺直,眼睛有神……他總覺得自己的老友年紀雖大,但比一般老頭子長得精神,自家娘子就曾經摸著自己的肚子說過讓他向老友看齊,說吃胖不好看。

他有些鬱悶,明明年輕那會兒他們一起上街時,姑娘們看的都是自己啊,現在上街,那些老太太們看的反而是老友。

這算不算越老越吃香?還是風水輪流轉?

顧青雲自然不知道方子茗腦袋裡轉動的念頭,他笑道:“還好,大概是我比較安靜吧。”如今皇子們的年齡大了,太上皇六年前駕崩,皇帝就立嫡子為太子,儘管如此,新的一波奪嫡之爭還是開始了,這是不可避免的,畢竟那個位置太誘人。◎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方子茗撇撇嘴,在顧家的花園裡轉了一圈,道:“我最近在寫本雜記,等我寫好,你幫我看一下。”當大女兒和六皇子成%e4%ba%b2,新皇繼位時,他就知道自己在仕途上應該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了,現在兒子方瑞在翰林院上值,他平日裡除了教導孫子,竟然無事可做,考慮一番後,就準備把自己在各個地方任職的一些經曆寫出來,就算不刻印出售,留給兒孫看也不錯啊。

最重要的是,他其實挺羨慕老友著書立作的事,立德立言立功才是讀書人最大的追求,而以好友目前的成就來看,他很有可能在大夏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青史留名是每個文人無法拒絕的誘惑。

“這個好說。”顧青雲一口答應,他想起前幾天拉謝長亭去看自己畫作的事,暗下決心一定要認真看,不能像謝長亭那般敷衍,隻會不斷地說“好好好”,這一聽就是不走心。

兩人又說起最近的熱門事件,前任左丞相壽寢正終,享年七十八歲,諡號為“文忠”,這是個美譽,讓顧青雲等文官羨慕不已。

“也不知道你死後會得到什麼樣的諡號?希望排名靠前點。”說到這裡,方子茗開始替顧青雲擔憂起來。

對大臣的諡號自古有之,宋代以來,文人做官都想得到一個諡號,尤其是“文正”,這代表著文人的最高榮譽,得到文正這個諡號的人,一般都是和皇帝關係較好、在當時有很大影響力的文人。

誰都想朝廷給自己的諡號是排在前麵,這可是寫進史書,光宗耀祖的事。不過前朝之後,諡號就逐漸規範起來,到了本朝就有規定:一品大臣過世,按例請皇帝決定是否授諡。一品以下官員除非特旨,例不授諡。得諡號者隻有曾入翰林,或獲授大學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諡號中,又以“文正”最為難得,隻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議。[注]

顧青雲入鄉隨俗多年,參加大大小小的聚會無數,自然知道世人的心理,他現在聽方子茗這麼一說,忍不住笑道:“我現在活得好好的,這個離我太遠了,暫且不去提。”諡號不諡號的他倒是不怎麼在乎,有的話他會高興,沒有也行。

“不說這個,對了,我聽說你最近接到皇家書院的邀請,你覺得無事可做的話不如去教書。”顧青雲提議,他現在很關心老友們的精神狀態,連同張修遠一起。

他這次急匆匆上京就有少年同窗好友趙玉堂離世的緣故,他不想留在林溪村觸景傷情,又覺得自己年紀一天比一天大,以後熟悉的好友會慢慢變少,於是越發珍惜如今的生活。

“嗯,應該會去,讓我再想想。”方子茗答道。

*

顧青雲最終在七十三歲那年正式致仕,這一年,顧傳恪三十三歲,剛剛金榜題名,考上庶吉士進入翰林院上值。想到兩個兒子和大孫子都在官場,他就當機立斷地退下來,不顧皇帝的挽留。

在家中休息不到兩個月,在皇家書院山長的勸說下,顧青雲再次執起教鞭到書院教書。

顧青雲八十三歲時,顧家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