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1 / 1)

必較”等成語就透著一股蔑視。

當然,對於痛苦掙紮在四書五經的顧青雲而言,這已經是一條捷徑了。

做不了主官又如何?顧青雲暗自思忖,給他做他還不敢做呢,古代的官場那麼危險,動不動就抄家砍頭,流放千裡,他沒有那個能力從政,畢竟他前世隻是一個剛剛進入公務員隊伍的小科員,連裡麵的道道都沒有摸清楚就到了這裡。

他現在就隻希望自己能努力考上個秀才,最好是個舉人,這樣在縣城做個小官也是有一點希望的,做個技術型的官員貌似要好一點。

不過這些離他都太遠了,暫且不想,現在最主要的是學好算學。

是的,在進入學堂兩個月後,顧青雲就開始學算數了。首先就是學乘法口訣,據何秀才說無論是誰都是先學這個的,這是入門級的。

顧青雲一聽,都愣住了,都六年了,大爺爺一次都沒教過他這個。

大爺爺到底有多恨算學啊?還是他覺得自己先不必學這個?

直到問了何謙竹後才明白,一般的人一開始隻會學些簡單的加減,其他的是不會馬上學的,因為啟蒙首先要讀聖賢書,確立自己的基本三觀後才能學其他的,算學就相當於選修課,由著老師和學生自己安排。

加上考秀才的前兩個考試:縣試和府試都不考算學,所以大家都是等要入場前一年才開始,那時學習就很有針對性了。

而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進行乘法、除法、開方等運算的基本計算規則,沿用至今已有快兩千年了。

聽到這裡的時候,顧青雲的表情都快要裂掉了。

暈,他穿的到底是不是中國古代啊?難道古代就有乘法口訣了?虧他還以為自己會在這一科上很占便宜,還美滋滋地想著是不是要把乘法口訣炮製出來,一鳴驚人?

沒想到,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不過顧青雲學這個還是學得很快,因為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後世使用的順序相反。

對於顧青雲的學習速度,何秀才似乎一旦也不驚訝,其他同窗也是一副平常的樣子。等到了《九章算術》,顧青雲的頭就有點大了。

這本書他早已久仰大名,顧伯山就是因為算學極差,才一直考不上秀才,到了最後就成了厭惡算學,因此他也沒想過教他,他還從來沒有讀過此書。

現在看一下“盈不足”一章中裡麵的題目:今有垣厚五尺,兩鼠對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問:何日相逢?各穿幾何?

顧青雲聽完何秀才的講解後,才知道答題格式該如何寫,畢竟現在沒有阿拉伯數字,要用古代數學的格式來做。

題意是:有垛厚五尺的牆壁,大小兩隻老鼠同時從牆的兩麵,沿一直線相對打洞。大鼠第一天打進1尺,以後每天的進度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進1尺,以後每天的進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們幾天可以相遇?相遇時各打進了多少?

這是一道他很熟悉的題目,也是裡麵很淺顯的,顧青雲學得不吃力。可是有一些題目就需要他動一點腦子了。

《九章算術》全書共收集了246道數學題,分成九大類,即九章,何秀才就單單在裡麵講了幾道有代表性的題目後就結束了,剩下的讓他自己研究。

自己研究?顧青雲苦著臉。虧他還以為自己掌握算學要花的時間肯定很少,所以一點也不急,沒想到……計劃沒有變化快。

於是在自己琢磨了一陣,又詢問了下趙文軒等同窗幾個問題後,顧青雲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書差不多吃透了。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隻要他把題目解讀成現代的式樣,他就會做了,畢竟是經曆過高考獨木橋的人,做一些以算數、代數為主的數學題還是比較簡單的。現在的重點就是要把古代的這些數學用語換成自己能理解的,用現在的格式做出來,這才是算學的難點。

學完《九章算術》後,何秀才驚訝於他的學習速度,就建議顧青雲自學《九章算術注》和《綴術》,這樣也能差不多夠院試用了。

像何謙竹他們就隻學了《九章算術》,其他兩本都隻是略略看了下。現在,偶爾他們還要反過頭來詢問顧青雲數學題了。

通過這次交流,他發現趙文軒是幾人中學習最好的,他的記憶力也極好,前幾天顧青雲無意中和他說過的話他都會記得,還順便把當時的情境一一說出來,免得顧青雲不認賬。

此刻他就深刻領教到了他記憶力到底有多好。

當時他向對方請教一句詩文,對方解答得很清楚,完了後顧青雲就順口說等自己這次把《古唐詩合解》抄一遍後就借給他看,沒想到他就一直記得。

“青雲,這可是你說的。”趙文軒挑挑眉,語氣有點不好了,說道,“難道你不認賬?”他可是看著他抄完的。

顧青雲當然否認,苦笑道:“當然要認賬。”

《古唐詩合解》是他在書店裡找到的,是何掌櫃剛進的新書,科舉同樣要考作詩,當然,作詞也行。如果說在算學方麵顧青雲花的心思最少,那在詩詞上他花的心思就多了。

可惜,這是要講天賦。明顯的,被後世教育製度摧殘過的他麵對此時的科考製度,他照樣飽受摧殘。

%e5%90%9f詩作對就是他的死%e7%a9%b4。隻恨現在沒有《聲韻啟蒙》、《弟子規》和《笠翁對韻》這三本書,前世聽說讀了這三本書,作詩會容易一點。可惜這三本書是清朝才有的,現在曆史已經變得麵目全非,想找這些書隻怕要靠奇跡了。

在學完聲韻後,讀《詩經》就是學會作詩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有時間還要看看唐詩宋詞,最好能背下來,當中的有些詩詞他前世早已學過,現在重新學習又有了不同的收獲和感悟。

因此,在看到一本《古唐詩合解》後,他才借著抄寫的機會,自己買紙也抄寫了一本,準備留著自己讀。

“隻能借給你十天。”顧青雲和他定好時間,忍不住勸道,“要不然你就去書店和我一樣抄書,這樣賺下的錢可以買紙再抄一本,這書就是你自己的了。”這是古代貧窮學子獲得書本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的確是花費最少了。

起碼這三個月,顧青雲家中的書架上就多了四五本新書,錢也掙了一點。

“青雲,不是為兄的說你,你現在有時間就應該好好讀書,不要沉迷於小道,應該把一切時間都用在讀書上,明年就要下場了,隻要你讀書好,你以後想要什麼樣的書沒有?想要多少銀兩沒有?”趙文軒語重心長。

顧青雲深吸一口氣,趙文軒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忠實簇擁,他承認對方說的很有道理,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和他一樣心安理得地一直讀書的。

他聽趙玉堂說過,趙文軒的母%e4%ba%b2刺繡手藝是高超,可是做那個很傷眼睛的,現在她的眼睛看東西都有點模糊不清了,所以最近做的繡活也變少。

趙玉堂為什麼知道?因為趙文軒母%e4%ba%b2做的繡活就是他家的布莊收購的。

“可是家裡人這些年省吃儉用供我讀書,我除了自己努力外,也想減輕一下家裡的負擔。”顧青雲歎了口氣,摸摸額頭道,“而且抄書雖然浪費一些時間,可是在抄的同時也是我背誦的時候,可以加強記憶。”

見對方不以為然的樣子,顧青雲就不再說這個,反而說道:“你彆總是說我,那你自己呢?自己那麼瘦,你應該和我們一樣經常活動活動,這樣對身體較好。”

一直旁聽的趙玉堂忙插嘴道:“就是就是,文軒,不是我多嘴,你也實在是太瘦了,之前讀書太用功,剛病了一場,連今年科考都不能進場,這樣下去,你讀書再好又有什麼用?”

顧青雲剛進私塾的時候,趙文軒就是病了一場,錯過了二月的縣試,讓何秀才很可惜。畢竟據他的說法,趙文軒學問很紮實,是最有希望考上秀才的。

所以當時趙文軒一度心情非常不好,最近才調整過來。①本①作①品①由①思①兔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網①友①整①理①上①傳①

“我也想,可是……我一看到書本就忍不住想拿起來讀,一讀起來就放不下了,我娘也說過我好多次,夫子也說過了,就是改不了。”趙文軒苦笑。

顧青雲和趙文軒對視一眼。說白了,趙文軒是典型的宅男,不愛動彈的那種。

“那後天休息和我們一起去爬山吧,現在天氣熱,我們去山上避一避,如今桃山寺的桃子都熟了,寺裡的桃子又大又甜,我們順便去摘幾個吃。”見幾人說得火熱,何謙竹忍不住加進來,繼續說道,“這次是師娘要去寺裡還願,夫子有事不能陪著,師弟又太小,所以我們陪著去吧。”

他們在私塾也有休息的時候,畢竟學生不想休息,老師也想有個人的時間呀。一般是9天休息一天,相當於一個月休息3天。

“去桃山寺?”顧青雲一聽這個名字就很有好感,小時候他的小命有一次就是被桃山寺的老和尚給救回來的。

☆、第20章 出行

桃山寺坐落在桃花鎮和林山縣中間的一座山上,山上都種滿了桃樹,每年的桃花盛開和桃子的成熟時節都會吸引縣城裡的人去觀賞和采摘,它在附近的名氣很大,除了這滿山的桃樹外,寺裡的和尚醫術也不錯,還特彆擅長醫治小兒方麵的病症。而且他們還經常在縣裡遊走,除了宣揚佛法外,還順便給人治病。

顧青雲那次生病就是他們治好的,治好後還留下一個方子給他調養身體。所以顧青雲雖然對佛法寺院之類的沒興趣,但對那幫和尚還是很有好感的。

至於他為啥很少去桃山寺?因為他怕那些和尚看出自己不是本地的土著啊。自從發生穿越的事情後,他就有些相信那些神神道道的東西了。

不過他現在在封建社會,迷信也是正常的。

“去不去?”何謙竹看著他們。

這可是他們四人第一次一起出行。

趙文軒和趙玉堂都同意了,顧青雲猶豫了一會也點頭答應了。畢竟他總不能一輩子不和這些寺廟接觸吧?

而且對方有沒有那個修為都不一定呢,如果真是啥的高僧的話,做什麼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地方?他還是不用自己嚇自己了。

想通之後,顧青雲對桃山寺一行有了期待。

這天下午回家後,顧青雲正在書房裡看書,就見大丫拿了一束盛開的野花站在門外。

顧青雲很是奇怪,一般他在看書的時候家人都很少進來的,不過他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