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1 / 1)

人生哲思錄 周國平 4245 字 3個月前

做事的。學界有些人很貶薄彆人下海經商,而因為自己仍在做學問就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氣勢。其實呢,無論商人還是學者中都有君子,也都有小人,實在不可一概而論。有些所謂的學者,在學術上沒有自己真正的追求和建樹,一味趕時髦,搶風頭,惟利是圖,骨子裡比一般商人更是一個市儈。

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這倒不在於人緣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種人際關係是否和睦。人緣好可能是因為性格隨和,也可能是因為做人圓滑,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待人是否誠實無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個人哪怕朋友遍天下,隻要他對其中一個朋友有背信棄義的行徑,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他是否真愛朋友,因為一旦他認為必要,他同樣會背叛其他的朋友。“與朋友交而不信”,隻能得逞一時之私欲,卻是做人的大失敗。

做事和交人是否順利,包括地位、財產、名聲方麵的遭際,也包括愛情、婚姻、家庭方麵的遭際,往往受製於外在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該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一個人當然不應該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東西當作人生的主要目標。一個人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這一切外在遭際的態度,簡言之,就是如何做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論幸福還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嚴。我確實認為,做人比事業和愛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名利場和情場上多麼春風得意,如果你做人失敗了,你的人生就在總體上失敗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據什麼位置,和誰一起過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人類的基本價值中,有一項久已被遺忘,它就是高貴。

人生意義取決於靈魂生活的狀況。其中,世俗意義即幸福取決於靈魂的豐富,神聖意義即德性取決於靈魂的高貴。

一個自己有人格的尊嚴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嚴的人格。

同樣,如果你侮辱了一個人,就等於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

西方人文傳統中有一個重要觀念,便是人的尊嚴,其經典表達就是康德所說的“人是目的”。按照這個觀念,每個人都是一個有尊嚴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當作手段使用。相比之下,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缺少這個極其重要的觀念,許多問題可從中找到根源。

誠信被視為最重要的商業道德,而誠信的缺乏是轉入市場經濟以來最令國人頭痛的問題之一。若要追尋問題的根源,從文化上看,便是人的尊嚴的觀念之缺失。

什麼是誠信呢?就是在與人打交道時,仿佛如此說:我要把我的真實想法告訴你,並且一定會對它負責。這就是誠實和守信用。當你這樣說時,你是非常自尊的,是把自己當作一個有尊嚴的人看待的。同時,又仿佛如此說:我要你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我,並相信你一定會對它負責。這就是信任。當你這樣說時,你是非常尊重對方的,是把他當作一個有尊嚴的人看待的。可見誠信是以打交道的雙方共有的人的尊嚴之意識為基礎的,隻要一方沒有尊嚴,就難以建立起誠信的關係。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你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對方卻沒有,你和他還講不講誠信?我的回答是,仍然要講,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誠信就表現在明確告訴他:你是一個沒有尊嚴的人,我不和你打交道!決不能用欺詐對付欺詐,而應該形成一種氛圍,使那些不講誠信的人遭到蔑視和孤立,也許這正是走向誠信的第一步。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像勤勉、誠信這樣的品行與報酬多少還有間接的聯係,有一些更重要的品行,例如正直和善良,連間接的聯係也沒有,有時候甚至會給自己帶來利益的損害。可是,如果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你會企求你的正直給你牟利嗎?如果你企求這樣,你還是一個正直的人嗎?說到底,做人和做事畢竟是有區彆的,做人要講道德,做事要講效率,講道德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講效率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生命。前一個對得起不必也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後一個對得起主要指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但在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意義上有權要求合理的報酬。

第一編 生命感悟 生活質量1 [本章字數:653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2-05 14:38:34.0]

----------------------------------------------------

享受

人生有許多出於自然的享受,例如愛情、友誼、欣賞大自然、藝術創造等等,其快樂遠非虛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們也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條件。我把這類享受稱作對生命本身的享受。

愈是自然的東西,就愈是屬於我的生命的本質,愈能牽動我的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

現代人享受的花樣愈來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間最甜美的享受始終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有錢又有閒當然幸運,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寧做有閒的窮人,不做有錢的忙人。我愛閒適勝於愛金錢。金錢終究是身外之物,閒適卻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有人說:“有錢可以買時間。”這話當然不錯。但是,如果大前提是“時間就是金錢”,買得的時間又追加為獲取更多金錢的資本,則一生勞碌便永無終時。

所以,應當改變大前提:時間不僅是金錢,更是生命,而生命的價值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人們不妨讚美清貧,卻不可謳歌貧困。人生的種種享受是需要好的心境的,而貧困會剝奪好的心境,足以扼殺生命的大部分樂趣。

金錢的好處便是使人免於貧困。

但是,在提供積極的享受方麵,金錢的作用極其有限。人生最美好的享受,包括創造、沉思、藝術欣賞、愛情、%e4%ba%b2情等等,都非金錢所能買到。原因很簡單,所有這類享受皆依賴於心靈的能力,而心靈的能力是與錢包的鼓癟毫不相乾的。

隻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但許多人寧願用它來換取那些次寶貴或不甚寶貴的財富,把全部生命耗費在學問、名聲、權力或金錢的積聚上。他們臨終時當如此悔歎:“我隻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以為消費的數量會和享受的質量成正比,實在是一種糊塗看法。塞涅卡說得好:“許多東西,僅當我們沒有它們也能對付時,我們才發現它們原來是多麼不必要的東西。我們過去一直使用著它們,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需要它們,而是因為我們擁有它們。”另一方麵呢,正因為我們擁有了太多的花錢買來的東西,便忽略了不用花錢買的享受。“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可是每天夜晚守在電視機前的我們哪裡還想得起它們?“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在人人忙於賺錢和花錢的今天,這樣的閒人更是到哪裡去尋?

“知足長樂”是中國的古訓,我認為在金錢的問題上,這句話是對的。以掙錢為目的,掙多少算夠了,這個界限無法確定。事實上,凡是以掙錢為目的的人,他永遠不會覺得夠了,因為富了終歸可以更富,一旦走上了這條路,很少有人能夠自己停下來。商界的有為之士也並非把金錢當作最終目的的,他們另有更高的抱負,不過要堅持這抱負可不容易。△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判斷一個人是金錢的奴隸還是金錢的主人,不能看他有沒有錢,而要看他對金錢的態度。正是當一個人很有錢的時候,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出這一點來。一個窮人必須為生存而操心,金錢對他意味著活命,我們無權評判他對金錢的態度。

錢與快樂之間並無多少聯係,更不存在錢越多快樂越多的正比例關係。花很多錢,也許並不快樂,花很少錢,也許很快樂。得到也是如此。

一個看重錢的人,掙錢和花錢都是煩惱,他的心被錢占據,沒有給快樂留下多少餘地了。天下真正快樂的人,不管他錢多錢少,都必是超%e8%84%b1金錢的人。

物質所能帶來的快樂終歸是有限的,隻有精神的快樂才有可能是無限的。

大量觸目驚心的權錢交易案例業已證明,對於金錢的貪欲會使人不顧一切,甚至不要性命。千萬不要以為,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是天生的壞人。事實上,他們與我們中間許多人的區彆隻在於,他們恰好處在一個直接麵對巨大誘惑的位置上。任何一個人,倘若渴慕奢華的物質生活而不能自製,一旦麵臨類似的誘惑,都完全可能走上同樣的道路。

金錢,消費,享受,生活質量當我把這些相關的詞排列起來時,我忽然發現它們好像有一種遞減關係:金錢與消費的聯係最為緊密,與享受的聯係要弱一些,與生活質量的聯係就更弱。因為至少,享受不限於消費,還包括創造,生活質量不隻看享受,還要看承受苦難的勇氣。在現代社會裡,金錢的力量當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這種力量肯定沒有大到足以修改我們對生活的基本理解。

公開謳歌財富,是資本主義造就的新觀念。不過,我們應當仔細分辨,這一新的財富觀究竟新在哪裡。按照韋伯的解釋,資本主義精神的特點就在於,一方麵把獲取財富作為人生的重要成就予以鼓勵,另一方麵又要求節製物質享受的欲望。這裡的關鍵是把財富的獲取和使用加以分離了,獲取不再是為了自己使用,在獲取時要敬業,在使用時則要節製。很顯然,新就新在肯定了財富的獲取,隻要手段正當,發財是光榮的。在財富的使用上,則繼承了曆史上宗教、哲學、道德崇尚節儉的傳統,不管多麼富裕,奢侈和揮霍仍是可恥的。

奢華不但不能提高生活質量,往往還會降低生活質量,使人耽於物質享受,遠離精神生活。隻有在那些精神素質極好的人身上,才不會發生這種情況,而這又隻因為他們其實並不在乎物質享受,始終把精神生活看得更重要。

金錢能帶來物質享受,但算不上最高的物質幸福。最高的物質幸福是什麼?我讚成托爾斯泰的見解:對人類社會來說,是和平;對個人來說,是健康。在一個時刻遭受戰爭和恐怖主義的威脅的世界上,經濟再發達又有什麼用?如果一個人的生命機能被徹底毀壞了,錢再多又有什麼用?所以,我在物質上的最高奢望就是,在一個和平的世界上,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過一種小康的日子。在我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