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1 / 1)

前發生的事一一道來。

原來今日項羽因為有事要找扶蘇,從軍營回來時,便與扶蘇同行。結果沒一會兒就被他發現有人跟蹤,然後順藤摸瓜,有項羽這員虎將在,張良費儘心思安排的此刻幾下子就被拿下了,並且供出了躲在附近的張良。

荷華聞言,忍不住朝張良看去。奇怪的是,他明明被仇人抓住了,但卻是一派泰然,既沒有憤怒,也沒有仇恨。

☆、第90章 蠢蠢欲動

“張先生似乎對自己的處境絲毫不擔憂?”荷華忍不住問道。

張良轉頭看了她一眼,自嘲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算擔心又有何用?”

扶蘇在一旁搖頭,“你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該早早收了這些心思才是。”

張良卻還是看著荷華,“上次見到姑娘,我就已經猜到你在太子殿下心中恐怕頗有分量,隻是不曾料到,居然有這樣的份量。”

雖然此時還沒有所謂“後宮不得乾政”的規矩,但是女子在政治上本來就出於弱勢,也極少有人會讓她們參與到這些事情中來。可是看她能自如進出扶蘇的書房,便知道扶蘇對她十分信重了。

這份信重,在張良看來,比寵愛還要有分量。畢竟隨著年紀日長,容色衰減,寵愛總有耗儘的時候,信任卻往往與日俱增。

聽到他這麼說,扶蘇不由微微色變。

雖說張良沒有說出來,但是他卻從他的語氣之中聽出了一點端倪。如果他一早就知道荷華對自己的重要性,恐怕真的會利用荷華來威脅自己。

這刻扶蘇一麵慶幸這件事沒有發生,一麵自責對荷華安全的疏忽,與此同時,心中對張良的憤怒也越來越多。他不怕彆人針對自己,但如果用上這樣下作的手段,那就為人所不齒了。

反而是荷華從張良的話裡,聽出了一點意思。她笑著道,“看來近段時日,張先生你對太子殿下的確十分關注。”

“既然要舉事,自然要知己知彼。”張良淡淡道。

荷華搖頭,“張先生你來到九原的時間也不短了,我且問你,覺得如今的九原如何?”

“百廢俱興,蒸蒸日上。”張良毫不猶豫的道。

荷華臉上露出幾分得意的笑,“這就是了。九原本是蒙將軍從匈奴人手中奪來的土地,荒無人煙,是太子殿下到來之後,帶著眾人築城墾荒,又請朝廷移民實邊,這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張先生以為,這算不算的上是一項德政?”

張良沉默片刻,點頭道,“開疆拓土,百姓安居,自然算得上德政。”

荷華又問,“比之張先生的舊主如何?”

張良眉目一厲,陡然迸發出刻骨的恨意,他緊盯著荷華,恨聲道,“原來你們都知道了!那也不怕告訴你們,我便是韓國後人,大秦侵我國土,殺我國君,此仇不共戴天!”

韓國的最後一任君王韓安荏弱怯懦,但是在張良看來,這並不是他的錯。

韓國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被齊、楚、魏、秦四國包圍,四麵受敵,國土也是戰國七雄之中最小的一個。根本沒有可供發展的空間不說,還要時時刻刻的擔心著來自四國的侵略和威脅。雖然這之間曾經因為兵器之力稱雄一時,但畢竟隻是曇花一現。

韓國的每一任君王,都處在這樣的憂心之中:如果周圍四國中的兩國不和,他要擔心這兩個國家打起來殃及池魚。如果有兩國關係很好,他又要擔心這兩國聯合起來侵略自己。一旦周圍的國家出現爭端,韓國首先就要麵臨他們的侵占和欺壓,長此以往,自然給人瞻前顧後,膽小怕事的感覺。

然而無論如何,韓國始終存在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時間,而每一任君王,也都儘心竭力,保持韓國領土的獨立。

耗費幾代人心血的成果,最終一朝為秦大秦鐵騎踏破,國土淪喪,君王慘死。對於韓國的遺民來說,這自然hi刻骨之恨。尤其是像張良這樣,出身韓國大貴族,在這一次亡國之戰中,不知有多少%e4%ba%b2戚故舊死去,讓他怎能不仇恨大秦?

而此刻,聽到荷華提起他的舊主,張良也知道,就算自己如何辯白,也都沒有用了。所以索性不再掩飾,直接將自己的仇恨和厭惡明白的表露了出來。

麵對他這樣的態度,荷華忍不住撓了撓頭。

其實她對張良還挺佩服的。因為在這個時代,人的國家之念,似乎還比較淡薄。畢竟大家原本都是從周國分裂出來的,往上細數,說不定幾百年前還是一家人。在這方麵,表現得最為明顯的,便是那些謀臣智士們。他們學了滿身的能耐,最期望的是能夠找到一位明主輔佐,至於是哪個國家的,反而不那麼重要。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往往經常出現這個國家的人在那個國家做官,而且很得皇帝信任,位極一時的情況。

比如現在大秦的丞相李斯,他原本也不是秦國人,是以客卿的身份來到秦國做官,然而現在,卻已經是大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統領群臣。

但是張良跟這些人卻不同。他同樣是個謀臣,被稱為謀聖的他,智慧和眼光都不必懷疑,所以他不可能看不出韓國的積弊,不可能不知道,韓國就算不被秦滅掉,也可能被彆人滅掉。

就像同樣身為韓國人,甚至還是王子的韓非子,在韓國滅亡之後其實也是打算效力於秦的,奈何他跟李斯不和,最終才會被下獄處死。

畢竟在韓國滅亡之後,所有人都是秦國的子民了。隻要張良願意,他可以在大秦做官,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他不願意做官,也可以隱居鄉野,著書立說,悠然一世。

但他選擇了最艱難的那條路,刺秦,反秦,為韓國複仇。

這是一種近乎迂腐的執念,但是……荷華個人卻更加欣賞,乃至偏愛這種執念。在“愛國”這兩個字麵前,彆的任何理由和借口,都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上輩子張良命好,正趕上了胡亥□□,官逼民反的時候,然後順利的輔佐他的恩主劉邦登上了帝位,也算是徹底推翻秦朝,為韓國報仇了。

但是這輩子,荷華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但是與此同時,她又覺得,張良滿身才華,一腔抱負,如果就這麼抹去了,太過可惜。

所以她是有心要幫扶蘇把這個人納入麾下的。奈何張良這樣的態度,卻是有些油鹽不進,讓他無從下手。

不過荷華還是不打算放棄,她繼續耐心的勸說,“以張先生的智慧,想必也很清楚,就算不亡於秦,恐怕也很難存續,遲早都會走上這條路的。何況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自然之道,無法反抗。既然老天讓大秦一統中國,自有其道理,若是張先生你能放下成見,便會知道,統*,一文字,結束分裂內亂,才能讓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

要讓張良不再仇恨大秦,就要把韓國滅亡的責任推給彆人。“自然之道”就這麼背了黑鍋。

張良聞言,神情一怔。他低聲念叨著“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句陷入沉思,連周圍有其他人都顧不得了。

荷華心中得意,這可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名句,不知道集合了多少古人的智慧才凝結出來的大智慧,也難怪張良這樣聰慧的人,聽了之後,立刻陷入糾結之中。也許等他想清楚之後,扶蘇身邊就能夠多一個謀士了。

話說太子詹事已經由吳選擔任,是因為他跟在扶蘇身邊的時間最長。不過還有一個太子詹事的副手,太子詹事丞的職位空著呢。

剛才荷華說的這一番話沒有避著人,這裡都是聰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她的目的。◇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扶蘇微微挑眉,看向荷華,“你對他這樣看好?”

荷華眨了眨眼,總覺得扶蘇這個問題似乎還有其他的深意。她想了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細細解釋道,“張良的能耐公子應該多少也知道些吧。若是能為公子所用,不知要節省多少心力。再說現在公子身邊的人,畢竟還是太少了。”所以多多益善嘛。

項羽也道,“雖然不知荷華姑娘為何如此看重這張良,不過太子殿下`身邊的人,的確不多。”

目前已經被荷華挑出來的那些人,除了蕭何之外,沒有一個是留在扶蘇身邊的。都被他打發到了其他的地方去。但是在經過了今日之事後,項羽也覺得,他身邊的人太少了,不太保險。尤其是在武力這一方麵,如果今日自己不在,那就危險了。

而這個張良,既然能夠安排出這樣的刺殺來,險些成功,足見是個人才。雖然他本人沒什麼武力,但是如果把人員安排交給他,應該無憂。

隻是這個人能否勸降,還是未知之數,所以他也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扶蘇見狀,不由笑道,“看來你們都十分看好他,既然如此,我就再給他一個機會。”

說話間張良已經回過神來,看向荷華的神情又是一變。如果說以前是因為荷華是扶蘇的女人,所以得他高看一眼,那現在就是將荷華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而不是誰的附庸。

“難怪太子殿下這樣看重姑娘,連來北疆都要帶上你,在下佩服。”張良歎道。

荷華囧。她能說來北疆這事兒是她自己偷偷來的,為此還挨了扶蘇幾頓罵咩?這真是個美麗的誤會,她還是不要解釋了,就讓彆人這麼以為吧!

扶蘇聞言,看了項羽一眼,項羽便%e4%ba%b2自走過去,將張良身上的繩索解了下來。然後扶蘇才道,“其實以先生大才,天下何處皆可去得,若非必要,我也不想與先生為敵。隻是不知道是否有幸,能得先生幫助教誨?”

這算是將姿態擺得極低了。也是看在荷華的麵子上,不然扶蘇就算高看張良一眼,也不用這樣做。

不過饒是如此,張良也沒有立刻答應,他臉上露出幾分遲疑之色。今天發生的事情,聽到的話,對他的衝擊都比較大,他還需要細細的思量一下,整理清楚,才能知道答案。

好在扶蘇也不強求,沒聽到回答,就請他在行轅裡住下,還特意將蕭何叫了過來,讓他安排張良住下,平日裡就由他陪伴張良,有什麼事情不要怠慢了。

見此情景,荷華忍不住一笑。張良跟蕭何也見麵了,不過,他們的命運跟從前完全不同了,也不知道劉邦知道了這件事,心裡會怎麼想。

不過現在的張良,對劉邦來說就是手下的一個刀筆吏,有和沒有,大約差彆不大吧?

……

始皇三十年夏七月,朝廷派來修築長城的民夫終於到了。雖然扶蘇是打算要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