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1 / 1)

公主之道 南枝 4355 字 3個月前

完了,朝寧寧這邊看過來。

寧寧突然打馬快速朝慕昭的身邊騎過去,這將老師和在一邊候著的宮人們嚇了一大跳,急切叫她:“公主!”

寧寧沒有理,直到騎到慕昭的身邊才拉住韁繩停下來,慕昭在下方看她,朝她行禮:“公主殿下!”

寧寧對他笑,從馬上輕盈又穩當地下了馬,說:“也許我應該朝你請教一下怎麼使用短劍。”

慕昭也對她笑,說:“好。”

慕昭拿了一柄短劍給她,教她如何快速拔劍,如何刺出,但是不敢和公主有任何觸碰。

兩人的影子在校場裡被拉長,有時候分開成兩條,有時候又合成了一條。

其他宮人則在不遠處靜靜地等著。

漸漸地,連晚霞也退去了,整片天空呈現出青灰色,寧寧站在那裡看了看天,“馬上就天黑了,我們應該回去了。”

慕昭頷首,問:“明日還學嗎?”

寧寧對他笑,說:“對。”將短劍還給了慕昭。

旋即,她騎上了馬,往校場的小門騎過去,到了門口,又駐馬等跟著她的宮人,夏天已經到來,但晚風清涼,輕輕梻動她的發絲,長寧沒有哪一刻如此時一般,如此愛著這裡,愛著這裡的人們,這個國,也是她的國,她想要在這裡,如同她的母%e4%ba%b2一般,孕育並教養自己的後代。

從生在這裡,她第一次明白,這裡就是她的歸宿。

雖然她愛的母%e4%ba%b2,此時已經不能陪在她的身邊了。

大周和北齊在邊境線上又發生了幾次小的戰爭,因為兩邊都沒有好的攻破對方的辦法,所以隻好不約而同地停戰了。

皇帝在四月中旬回到了西都。

兩國沒有大戰,皇帝班師回朝,但皇帝並不高興。

他在接見了太子之後,又過了幾日,他便當著幾位大臣說過一句話,“吾子不如蕭祐。”

蕭祐乃是北齊國主。

啟元帝說出這句話來,很明顯是對太子不滿。

寧寧在皇帝回朝的第二天便進了宮,不過因為皇帝很忙,所以他是在傍晚時才見到皇帝,然後和他一起用了晚膳。

半年不見,皇帝發現女兒長高了一些,而且稍稍曬黑了一點,不像以前那麼白得如雪一般,但她明眸皓齒,眼若秋水映月,光華湛湛,皮膚光潔,%e5%94%87色嫣紅,宛若一朵正在綻放的豔麗牡丹一般,雍容華貴,又靈動媚人。

寧寧很少出席什麼活動,和京中的閨秀們結交得不多,但已經豔名名冠天下了。

在這個沒有媒體的時代,想要見她的人,不知凡幾。

經常有各種閨秀們的宴遊活動爭相邀請靜安長公主,那些誥命夫人們就想靜安長公主將長寧公主也帶去。

不過長寧公主並不出席這些活動,除非是靜安長公主組織辦的聚會。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矜傲,越發挑起彆人的興味,大家越是見不著她的人,越是想見她,外麵對她的豔名,便越是傳播得離譜。

元娘將外麵的傳言傳到長寧的耳朵裡時,長寧自己反而覺得非常奇怪,她不否認自己長得挺符合自己審美觀,但對著並不能非常清楚地照鑒自己容貌的銅鏡,她不覺得自己有媚惑天下的能力。

寧寧不得不說:“果真傳言總是將橘子傳成梨子的。”

在這個女人是男人附庸和財產的時代,長得漂亮的女人,結局好的,可沒有幾個。

寧寧已經大了,不能撲到皇帝身上去撒嬌,所以就笑盈盈地對皇帝行禮,又走到他的跟前去,說道:“父皇,女兒每日都想念你。”

皇帝就愛聽這些直白的話,當即拉著她的手說:“朕的掌珠長大了。”

寧寧於是笑得更加開心。

之前寧寧突然發難,要清查宮中器物的事情,皇帝自然是已經知道了,不過他並沒有就此說什麼,由此可見他並沒有因此責怪公主管得太多的事。

但是也沒有責怪楊貴妃對宮中管理不力的事。

也許是責怪過了,例如在信中責怪,但為了保住楊貴妃的臉麵,並沒有公開說。

皇帝此次%e4%ba%b2征,此年正月時,他就讓老七簡王去了北邊,之後簡王也是隨著皇帝一起回來的。

由此可見,皇帝到晚年,政治理念又發生了變化,希望兒子們能夠像北齊國主蕭祐那般能夠打仗。

所以有意想要訓練老七。

不過養兒子又不是照著模子養葫蘆,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

皇帝回朝,寧寧便沒有及時回靜安長公主府,而是留在宮中住下了。

所以皇帝說“吾子不如蕭祐”這話的當天晚上,寧寧便知道這件事了。

皇帝這話是在幾位大臣跟前說的,當時還有幾個宮人在伺候,自然便聽到了,因此就有人將這話來告訴了寧寧。

寧寧正坐在燈下翻看《漢書》,聽到這話,她就沉默了下來。

說起來,她覺得她哥除了沒有雄心壯誌和不勇武善戰之外,其他並無什麼過錯,而且他也算知人善任,勤勉刻苦,熟知政務,深知民間疾苦,不偏聽偏信,作為一個國主,寧寧覺得這便不錯了,隻要有臣子輔佐,有良將任用,是絕對可以勝任一個好皇帝的。

但皇帝卻如此不喜歡他,實在讓寧寧不解。

男人們總是這樣想當然,希望彆人如何,彆人就一定要如何。

寧寧這般給她老爹下了評判。

皇帝回朝,因為他心情不好,覺得自己的兒子們都比不上蕭祐,所以後宮中絕對不敢做出一副歡天喜地的情狀,大家都夾著尾巴按照規矩過日子。

連楊貴妃都不敢過分出頭了。

因為皇帝那句話,其實也包涵了老七簡王不如北齊皇帝蕭祐的意思。

簡王在六月會娶王妃,楊貴妃忙著此事,大約便也無心去管彆的。

皇帝因覺得兒子們不爭氣,所以就越發寵愛寧寧,寧寧時而被她叫到崇政殿去,皇帝身體不好,寫字困難,握筆總是發抖,眼睛更不想總盯著奏折看,所以寧寧給他當了秘書。

寧寧之前收到皇帝的%e4%ba%b2筆書信,還嫌棄老爹的字寫得很醜,慘不忍睹,現在發現老爹是因為手疾總發作,胳膊痛得沒法提筆寫字,她就覺得實在是太不孝了,老爹在寫字這麼艱難的情況下,還不讓人代筆,自己%e4%ba%b2自給她寫信,而她居然之前還嫌棄了他的字。

寧寧大多數時間都跟在皇帝的身邊,為他念奏折和按照他的意思批閱奏折。

最初,寧寧隻是一個機器,皇帝大約也沒有想女兒對政務會有什麼想法,之後有一次,寧寧突然說:“從宣州到西都,女兒記得至少需要七八日,為什麼作為京城官員,能夠知道宣州六日前之事,而且還上呈奏折,說宣州知州罔顧禮法,在祭祀自家祠堂時逾製呢。”

皇帝接過寧寧說的那份奏折,發現果真如此。

他便問寧寧此事應當如何處理。

寧寧說:“皇兄說過,可以先按下奏折,但心中要對此事有數,用人在於知人。所以寧寧覺得還是不要著急處理,觀後效再處理。”

皇帝哈哈大笑,說道:“吾子也。”

這話分明帶著歡喜的驕傲,寧寧不知道他這話是讚揚太子,抑或是讚揚她。

她更希望他讚揚的是太子,能夠多看看太子做出的努力,和他身上的優點,現在他年紀大了,要是臨時換太子,於國於朝廷都不會有好處。

再說,寧寧是不可能希望皇帝換太子的。

☆、第37章↙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第十五章

寧寧總被皇帝叫到崇政殿裡為他讀奏折和批閱奏折的事,很快就傳遍了朝野,畢竟這事不可能隱瞞得住。

不說其他大臣是如何想的,楊貴妃最先感覺到了危急。

她問打探了消息的阿珍:“長寧今日也去了崇政殿?”

阿珍恭恭敬敬地行禮,弓著身子回道:“回娘娘,今兒午後,皇上便讓人傳了長寧公主前往崇政殿。”

楊貴妃坐在榻上,身後靠了一個迎枕,看似姿態閒散,神色卻很深沉,道:“她在裡麵做什麼?伺候茶水,還是為陛下閱讀奏章?”

阿珍回道:“如今陛下的崇政殿裡,隻要很少幾個人伺候,已經很難探聽到具體消息了,不過據說是為陛下閱讀奏章,還為陛下批閱奏章呢,外麵的大人們說,奏章上都不是皇上的字,而是另一種字體,雖然大人們讚揚字體雋秀,但不免覺得這是女人乾政,心中不爽快,又礙於皇上強勢,不敢上書。”

皇帝不隻是強勢,在早年,死在他手裡的臣子也不少。

雖然之後他就很少殺大臣了,但他對臣子過於霸道強勢,在某些方麵獨斷專行的名聲是形成了,想要改變大臣對他的印象,是很困難的。

楊貴妃是早就聽到風聲的,既然外麵大臣們都已經認定了那字是公主的,那就更證明了,長寧公主的確是在崇政殿裡幫著皇帝處理政務,楊貴妃既對皇帝認可長寧這方麵的才能羨慕嫉妒恨,又不得不為自己考慮,認為不能讓長寧這般受皇帝寵下去。

她是不好出麵對皇帝說,不能讓長寧在崇政殿的,所以隻能想彆的辦法。

她的娘家人不少,%e4%ba%b2兄弟就有三個。

自從她受寵,楊家便也扶搖直上,現在在京中,也算是彆人都惹不起的家族了。

楊家勢大,自然有不少文臣願意和楊家交好。

大周並沒有形成固定的朝會製度,但大約是三日有一次早朝,平時則是皇帝什麼時候想到了,就叫來大臣們開個朝會。

在之後的早朝上,便有大臣提出皇帝讓長寧公主在崇政殿批閱奏折的事情不對,並且說是要以太平公主之事為鑒,以防會出亂子。

皇帝聽後,便很不高興,斥責道:“朕對此事,自有判斷。”

本來皇帝以為自己斥責了這個臣子之後,彆人也就知道要怎麼對待這件事情,不會再到他跟前聒噪,沒想到之後接連有幾位臣子站出來說皇帝讓公主伺候筆墨閱讀奏章批閱奏章的壞處。

皇帝氣惱不已,並不予以回答。

在接下來的幾次朝會上,這些大臣便不斷地說這件事,皇帝甚至因此貶黜了一位慣會投機取巧的大臣,但大臣們反對公主為皇帝閱讀奏章和代批奏章的事並沒有偃旗息鼓。

皇帝並不理睬他們,反而幾乎每日都叫長寧去崇政殿了。

太子這一方的大臣,在之後也就有了對策。

大家都知道皇帝字寫得差,但知道皇帝如今握筆就會手抖的人卻沒有多少,太子也是從長寧處得知的,但他不能讓此事為他人所知。

所以他隻是讓自己這一方的大臣說太子可以為皇帝分憂,要太子到崇政殿去為皇帝閱讀奏章。

皇帝因不太喜歡太子,並不想要太子一直杵在自己跟前給自己添堵,便沒有答允此事,但也沒有斷然拒絕,隻是說再議。

楊家因怕公主不為皇帝閱讀奏章和代批奏章之後,皇帝會讓太子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