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1 / 1)

貴妃起居注 禦井烹香 4180 字 3個月前

陣子也在忙著安頓宮中事務,服侍太後養病,很多時候都隻得她一人麵對群臣,搞得太後是大有獨木難支之勢,今日有徐循陪著,方才安心了點,又怎會吝惜一個座位?反正她和外臣見麵,彼此間也都要隔一扇屏風,屏風後徐循是坐是站,外臣們也管不著。

前有內侍喝道,兩人進屋時,首輔楊大人已經跪在地上等候了,太後忙吩咐,“左右快扶起先生——先生有年紀的人了,不是早都說過行半禮就行了嗎?——你們也不勸著!”

首輔楊大人恭聲給太後、太妃行了禮,“今日求見,乃是送奏疏來的。”

一般來說,奏疏都是內閣寫了票擬,直接送司禮監,司禮監轉呈皇帝,皇帝認為有需要召見大臣,再派人過來召喚。首輔主動請見送奏疏,是比較罕見的情況,太後衝徐循使了個眼色,誇張地歎了口氣,方才道,“可是有何軍國要事,需要商量?”

“閣臣體麵,已是岌岌可危。”首輔楊大人沉聲道,“此亦為大事也,請娘娘明察。”

這略帶恐嚇的口氣已經算是客氣的了,過去一個月裡,更過分的話首輔大人都曾說過。換做十年前,首輔大人肯定不能這麼對宣宗章皇帝,更彆說二十年前這般對太宗文皇帝了,奈何權力並非永固,長達七年的大權獨攬,已經使得內閣在內廷跟前,有了很重的權威。太後即使不喜被如此對待,但也隻能和徐循一樣,忍著耐著,這口氣,注定是永遠都沒有報償回來的一天了。——身為顧命定策重臣,朝廷壓根無法虧待如今的幾位老大人的。

此事陸陸續續都拖了一個月,眼看就要過年了,也還沒個定論。徐循用%e5%b1%81%e8%82%a1想都知道首輔大人想說什麼——反正不%e8%84%b1西楊的功勳,西楊被攻擊的害處,以及禦史沒有證據便妄罪次輔的不妥之處等等,總之便是又一次催逼太後讓步便是了。

而太後的心思,她倒也是清楚的,就如同她管事時被壓製一樣,太後也受了不少臣子們的醃臢氣,這些糟爛汙的事,她看得不會比徐循少。早就憋了一大口氣在心裡了,現在東楊難得露出這麼大的破綻,而且奏疏還是有眉有眼,說得和真的一樣,從大臣們的反應來看也的確不是造假。她當然也想借此掀起一番風浪,好好端正一下內閣的態度。所以兩人就在這杠上了,誰也說服不了誰讓步,這才拖了快一個月還沒個結論。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徐循對此事本來沒有多少看法,但今日太後把她拉來,明顯就是希望借重她的能力了,隻她也不知道太後到底是什麼心思,在旁靜聽了一會,大概也掌握了現在矛盾的焦點:太後的意思是,空%e7%a9%b4來風未必無因,讓都察院查一查,反正東楊如果身正不怕影子斜,那就是隨便查,也能還他一個清白。而首輔的意思是,對這種無根無據的謠言,就應該堅決駁斥,去查都是中計了,都是對不起東楊多年的辛勞。

兩人就這麼車軲轆般來去,太後也不硬,首輔也沒到破釜沉舟的地步,所以感覺就在說廢話一般,連著說了快半個時辰都沒達成一致。徐循冷眼旁觀,倒是看出了一點問題,感覺這兩人都是沒有寧可翻臉也要達成目標的決心,彼此都有顧忌,所以才是僵持在了那裡,很可能這種角力局麵,隻要有人下定決心的話,就能一舉奠定局麵了。——比如說首輔,若是表態,次輔走他也走,願以自己的名聲保證次輔的清白雲雲,那難道太後還能真的查下去?少了首輔大人,國家該如何運轉?

又或者比如太後,這種事未必要都察院來辦啊,東廠那邊幾年前就查個水落石出了,以她對東廠的依賴,她不可能不召柳知恩來問話的,她手裡肯定也有一份決定性證據,甩出來的話難道首輔大人還能視而不見?事實俱在,內廷一追查,東楊就是引咎辭職的結果。——她甚至疑心太後手上壓著的那厚厚一封奏疏,完全就可能是柳知恩的彙報,不過她看來也並沒有使出撒手鐧的意思,就隻是耐著性子在和首輔繞圈圈。

今日的繞圈圈之旅依然沒有終結,眼看天色漸暮,兩人都不敢走,徐循等得有點不耐煩了,依著自己的猜測,她微微傾身在太後耳邊,低聲說了一句話。

太後眼眉頓時一挑,她略帶幾分訝色地望了徐循一眼,“此言當真?”

徐循點頭道,“就是我和他閒聊時隨口說的。”

太後頓時便不猶豫了,她拿起那封奏疏,遞給了金英,“去,給首輔看看。”

兩人幾個眼神交換下來,徐循心中已是雪亮:和她想得一樣,太後之所以猶豫不決,就是因為不知道禦史背後的另一方勢力是誰,深怕去了東楊,崛起個更不靠譜的,那還不如使這個喂飽的。所以她的態度才會如此柔軟,又會在知道栓兒可能是幕後主使以後,驟然強硬起來。——既然皇帝要東楊去位,身為太後,她沒有給皇帝拆台的道理。在強勢的外廷壓迫下,內廷必須抱成一團,才能逐漸壯大,最終將權力名正言順地整合到自己身上。

不過,栓兒安排代言人的事情,應該是瞞不過東廠的耳目才對,甚至很可能就是通過柳知恩做的,難道柳知恩沒向太後稟報嗎……

徐循心裡有一瞬疑問,不過,現在該關注的並非此事,她還是將注意力移到了屏風那頭——等著首輔大人的回應。

看奏疏也需要一段時間,首輔大人在這段時間內安靜無比,過了許久,方才啞聲道,“臣為楊勉仁向兩位娘娘請罪。”

居然是非常乾脆地拋棄了東楊,隻憑東廠的奏疏,便把罪名代東楊承認了下來?

徐循隻有一瞬間的詫異,隨後,也不免為首輔大人的氣度和決斷心折:他之前一直沒有把自己和東楊綁在一起,隻怕是早料到了此事,或者說可能是早知道了此事也未可知。隻是因為內廷一直表露得比較氣虛,所以他是故作氣盛,想要一搏試試能否壓服內閣,保住東楊。現在太後既然扔出了這份證據,那麼東楊罪名落實,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了,他便立刻放棄了原來的想法,現在,估計是要為東楊求情,儘量把他撇出去,以全內閣的體麵了。

事態的發展和她想得也差不多,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太後還是沒能達到自己‘讓都察院來查一查,也讓百官都吸取教訓,以此為鑒’的目的,取而代之的,乃是此事就此告一段落,東楊以病乞骸骨的結果。也算是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內閣的體麵,達到了太後和首輔的雙贏。

不論太後內心深處,是否真正滿意,既然她和首輔都認可了這個結果,此事也就真真正正是告一段落了。此時天已入暮,首輔楊大人忙告了退,要趕在暮鼓之前出宮去。至於太後和徐循,也可以回各自的宮殿,去用晚飯了。

太後並未細問徐循當日為何要把此事底細告訴皇帝——這種事本也沒有瞞著皇帝的必要,可能閒聊時隨口就說了。她和徐循並肩而行,沉默地走了一路,方才輕輕地出了一口氣。

“栓兒長大了。”她低聲說,語調裡透了少許心酸無奈,卻也有淡淡的驕傲。“畢竟是越來越像個皇帝了!”☆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雖然兒子和她離心離德,這麼大的動作,事前也沒有一點商量、征詢,然而,皇帝畢竟是長大了,他已經懂得運用種種手段,搬掉橫亙在真正掌權路上的種種障礙,這卻又不免讓她頗感欣慰:終究,栓兒還算是塊做皇帝的料子。

對她的未儘之語,徐循是心知肚明,她頓了頓,方才擠出了得體的微笑來,附和著說道,“是啊,畢竟是長大了,已經很有自己的心思啦……”

今年才十四歲,就已經迫不及待要接過大權了,皇帝的心思,果然還是強烈得很啊。

274

在百姓們看來,朝廷裡的變化如同戲台上的好戲,隻圖個好看,連角色的名字都記不分明;在底層官員們看來,朝堂上的鬥爭如同兩個巨人在海中相博,任何一點變動,都能激起巨浪,波及到自己這艘小舟;在中層官員們來看,這朝堂中的上上下下,猶如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天意仿佛永遠都蒙著薄紗,透著莫測高深,便是所謂的聖心難測。但在最高層之中,朝廷裡的變化其實也就是一盤買賣,討價還價都是說得很明白的,尤其是外廷占優勢的情況下,內廷並無什麼‘聖心難測’可言,當然,做臣子的雖然是多年重臣,位高權重,卻也不可能收了錢便翻臉不認人。臘月裡將上奏疏的禦史貶官出外,轉過年來,東楊大人便以老病為由,上書乞歸。

重臣嘛,又是多年宰輔,當然是要多慰留幾番的,來回做了一個多月的戲,附送著許多封賞和蔭補,東楊大人也算是風風光光地離開了京城官場,回家榮養了。今番退休,以他的年紀來說,想要東山再起,重新問政,機會已經不大——實際上,明眼人也都能看得明白,東楊大人實際上就是被趕回老家的。他在三楊裡並不是最大的一個,年紀更大的西楊大人還穩穩居於首輔之位呢,又哪有一點退休的意思?

因私德不休,落得個如今的下場,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分、引以為戒,但也沒什麼好抱怨朝廷薄情的,事到如今,大家也都知道奏疏中所言的真假了。犯下這樣的事,即使是功勞彪炳如東楊閣老,黯然收場也是必然的事,不然,朝廷的法度,也真就隻是嚇唬人的一紙空文了。

官場中的失敗者,曆來不會被人念叨太久,即使是次輔也逃不%e8%84%b1這個規律,不過兩個月功夫,京裡就真再沒人提起東楊閣老了,反而是有了聲音,希望能儘早為內閣三臣培養出繼任者,畢竟,在三楊長達十年的威壓下,這十年來朝廷中並沒有什麼亮眼的新人出現,宮裡聽說也是有些聲音,對這樣的情況,表示了自己的不滿。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最頂端的幾個職位被牢牢把持,在嗣皇帝登基初年,的確能起到穩定朝廷的作用,但也一樣有不良影響,隨著皇帝大婚在即,%e4%ba%b2政在即,新老權力的交替,順理成章也就成了人們關心的焦點。要登位為首輔,並不是簡單的事,由進士入翰林,翰林入庶吉士,庶吉士入朝官,每一步都得有踏踏實實的腳印和成績,即使庶吉士中英才濟濟,但若沒有上位者的栽培和曆練,新的閣臣,也不可能自己野生野長起來。最近的朝廷清議,也有這樣的輿論,都是希望首輔能給出一個應對之策來。

“也該讓他們煩心了。”徐循也是受夠了內閣的醃臢氣,現在當然也樂見他們被人為難。“樂了有十年了吧,以欺負孤兒寡婦為樂,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