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1 / 1)

貴妃起居注 禦井烹香 4218 字 3個月前

機會也就增多了。臘八那天早上,禦膳房進奉了好幾壇子臘八粥,徐循令年紀最小的趙昭容出麵,和幾個侍女一起,給永安宮的各處花草都澆了一勺子上去,大家這才聚在一起,由徐循帶著去了皇後那裡,又由皇後帶著一起去了清寧宮,後宮的女眷們全都聚在一起吃粥。

今時不同往日,不是逢年過節,新進的妃嬪們是很少能見到太後的——太後年歲雖然不高,但素好清靜,閒著沒事也不會和底層嬪妾們攪合在一起。所以一乾新人都很興奮、很謹慎,話也不敢多說一句的。倒是徐循等人要自在得多了,四個人都是笑意盈盈的,圍著太後說吉祥話。

太後見了這麼多真心實意的笑臉,心裡也舒坦啊,先問,“給家裡人的臘八粥都賞了吧?”

聽說是都賞出去了,就點了點頭,說道,“這一次就不費腦筋了,光賞個粥就行。”

大家都笑了起來:往年賞臘八粥,都是費儘心思,要給娘家表現出自己在宮裡的平安康樂,又想著怎麼低調地給點實惠的東西,今年卻是不必了,反正臘月初十起,各宮%e4%ba%b2眷隔了幾個月都可入宮請安的,見了麵要賞點什麼,那就方便得多了。這是一個,再一個,也可以和多年不見的家人好好地說說話了,這才是各人心裡都深深盼望的呢。

焦昭儀等新晉人士臉上也都是藏不住的羨慕:這都是妃級彆的待遇了,他們這些新人可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老老實實熬成妃嬪了,再想著%e4%ba%b2人入覲的事吧。

不過,現在都還沒想到這麼遠了,皇帝近來也就是再臨幸了一個吳婕妤,臨幸完就沒下文了。這批人想的更多的還是怎麼在宮裡立足下來,不要還無寵,就已經失寵。

因為昭皇帝的周年還沒過,今年宮裡是不布置,不過年的,吃個臘八粥其實都是有點犯忌諱的。宮裡當然也就沒紮燈山了,這麼多人在一處,也沒什麼體己話可說,過了一會兒太後就露出倦容,眾人一見,紛紛起身告辭,太後也沒留,就獨獨把徐循留下了,笑道,“咱們一道去看文廟貴妃娘娘去。”

太宗張貴妃對徐循一向另眼相看,是宮裡老人人儘皆知的事實,她現在一個人在清寧宮群落裡的一處宮殿居住,和李賢太妃、張敬太妃做伴。今兒兩位太妃都出來了,就太宗張貴妃沒出來,可見是懶得和小輩們應酬,太後把徐循留下去看她也是情理中的事兒。不論是皇後還是孫貴妃都不覺得如何,何惠妃就更是無所謂了,隻是幾個新人不了解情況,一時看徐循的眼神都變了幾分。

徐循也不會去介意這個,她也早想去看望太宗張貴妃了。隻是清寧宮這裡,她不好來得太勤快,怎麼都得把著個度,彆越過了皇後去。上次和太宗張貴妃見麵都還是一個月前的事,也就是略坐坐那就走了。

太宗張貴妃是有了小恙——婦人的病,不喜歡起身,所以才沒出來湊熱鬨,見到徐循和太後一起來探她,也十分開心,她要起來,卻被太後按住了,祖孫三代女眷圍坐在暖閣子裡說閒話。說起來就說到了妃嬪家人進來探視的事,太宗張貴妃歎道,“這都是太後的德政,從前我們在文皇帝後宮的時候,哪有這樣的好事,我是運氣好,家裡還有些體麵,有些妃嬪進來了以後,二十多年都沒見過家裡人。”

太後的兄弟也都是有本事的人,家裡體麵也重,彭城伯夫人也是能經常進來探視的,她也歎道,“可不是呢,就說賢太妃吧,這都進宮多少年了,硬是沒有和家裡人見過一麵。如今定例能幾個月進來一次,我們也跟著沾光。”

徐循忙捧場地笑起來,太宗張貴妃指著她笑道,“這孩子,笑得這麼假,假得倒可愛。”

太後說笑話,誰能不捧場?隻是徐循確實沒被觸到笑點,隨便笑笑,兩個長輩哪能看不出來,太後也覺得她嬌憨,摸了摸徐循的臉頰,笑道,“真是憨人有憨福,就是這個憨勁得了大郎的喜歡。”

她頓了頓,又看似不經意地問道,“這一陣子,大郎在你跟前還有服丹藥沒有?”

徐循忙如實回道,“偶有用藥,都是太醫院開的丹藥方子。”

太後這才滿意,一邊太宗張貴妃問道,“怎麼,皇帝身子時常不好?”

“換季時候常常有些頭疼腦熱的。”徐循道,“吃些驗方就好了,大哥很注意養生,時常出去跑馬的,也就是這一陣子國事忙碌,大禮儀又多,才有點吃不住。我前回過去的時候瞧著他臉色有些不好,不過這幾天沒聽說傳太醫,料來也是無妨的。”

太後滿意的點了點頭:徐循對皇帝的身體,還是很上心的。這孩子服侍皇帝的確謹慎用心,卻又不會多事打聽,倒是可圈可點。

“還是傳了的,不過沒什麼大礙。隻是頭疼而已,”雖然居住在清寧宮,但太後的消息卻要比徐循靈通很多倍。——這也是自然的,她到現在都保持了派人查問皇帝起居的習慣。“定期服些調理的驗方罷了。”

張貴妃眼底閃過一絲深思之色,卻是沒有多問,隻拿些過年過節的閒話大家談著,過了一刻,太後起身去了淨房,張貴妃便笑對徐循道,“能見家裡人,開心了吧?”

徐循提到這事就是一臉的笑,“盼了有好幾年了,上回見麵,還是……”

她轉了口,“還是入宮前了!”

張貴妃歎了口氣,望著徐循的眼神裡也多了幾分溫存:自從文皇帝過身以後,除了%e4%ba%b2侄女張敬妃以外,就屬徐循最常來給她請安,每到清寧宮必定都要過來的。比起從前的威風八麵,現在門庭冷落車馬稀的退休生活,自然更容易培養出感情。

“能見家裡人,的確是好事。”她拍了拍徐循的手,“卻也不要都把時間用在說家常上了,多問問家裡人的前程,家裡人能立起來,能有個營生,把基業穩住了。那才叫真的拉拔起來了,浮財那都是過眼的雲煙……”

她歎了口氣,“還有一件事,我也就是白囑咐你,從前你沒起來也罷了,如今你起來了,又是如此得寵,家裡人可要約束好了。不然,他們在外麵犯錯,你在宮裡也沒臉,尤其是你,又特彆需要更謹慎些。”

在這宮裡,有誰會如此直言不諱地教導、提醒她徐循?從前徐循還位卑職小的時候,這種人不少,可現在她一步一步起來了,身邊會這樣和她說話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這變化,並不是徐循本人能夠控製的,而也使得她越發珍惜張貴妃的教導。她慎重地點了點頭,“一定好生囑咐家裡人,我們能有如今的地步,已是前世積德,若是還有不足,真是天都不容。”

張貴妃%e5%94%87邊便漫起了淡淡的笑容,她忽然感慨了一句,“高皇帝真是高瞻遠矚啊,小戶選秀,不知少了多少麻煩……”

徐循有絲不解,不過此時太後也回來了,便掩下此事不提,三人再談一陣,太後便起身帶徐循回了清寧宮正殿。

“難得過來一趟,今兒就在我這裡吃飯吧。”太後隨口吩咐徐循,“我這裡沒什麼好東西,隻怕是委屈了你。”

徐循時常過來,也有被留飯的殊榮,說實話,她也的確不是很愛在清寧宮吃飯。口味合不合是一回事,關鍵是她作為晚輩妃子,得先站著服侍太後,等她吃飽了自己再吃。彆人吃著你看著,很有趣嗎?

不過太後都這麼說了,她難道還能推拒?隻好笑道,“是我偏了娘娘的份例呢。”

正說著,一聲通報,皇帝也進了清寧宮——今兒臘八,宮裡卻沒開宴,皇帝早上出去辦事,中午肯定要回來拜見一下母%e4%ba%b2的。@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見到徐循在這裡,皇帝也很高興,“又來貪著母後的點心了,入宮多少年了,還是這麼貪吃。”

甜食房和光祿寺、小廚房等等,反正隻要是宮裡有的好東西,都得先儘著太後。這就是以孝治天下的孝道,太後宮中也的確是有很多稀罕的吃食,不過,徐循屋裡也不見得就少了,所差的隻是分量而已。她笑著說,“是呀,早上過來的時候就想著要蹭飯呢,臘八粥都少喝了一碗。”

說著,便%e4%ba%b2自從膳桌上拿過一小碗臘八粥,放到皇帝手上,“這是太後娘娘賞您的,可要喝完呀。”

皇帝敲了她的手一下,輕責道,“就會拿母後來壓我,我可沒見母後發話。”

徐循笑道,“大哥你曉得什麼,娘娘看了我一眼,我就知道娘娘的意思了。”

兩人一唱一和,逗得太後發笑連連。皇帝用完了一碗特地加料細作的臘八粥,也站起來和徐循一起服侍太後用飯,等老人家吃完了起身出去,徐循還要伺候皇帝呢,皇帝擺手道,“彆做作了,快坐下來一道吃了吧。”

自然有人換過膳桌,承上了早預備好的新菜,徐循饒是和皇帝並坐,也沒怎麼吃好,時不時起身給皇帝布菜,見皇帝吃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草草吃兩口也沒了胃口,便和皇帝一起出去陪太後說話。

才吃完飯,太後一般並不午睡,而是會在當院閒步,如今天氣冷,她在屋裡遛遛彎也就是了,等皇帝來了,大家剛好坐下泡茶說話。皇帝遂說起了雲南旱災的事,“現在各處口徑都不統一,也不知該減幾成錢糧好。”

早在仁宗皇帝年間,軍國大事,太後就多有參與了。如今皇帝新登基不久,心裡多少還有點虛,自然也找母後商量。太後聽了還沒說話,徐循有點坐不住了——也是因為妃嬪不得乾政,也是因為她實在不懂,聽得好無聊。

還沒動彈呢,皇帝從袖子裡掏出幾份奏折就遞給徐循了,“你來念念吧。彆念裡頭內容,就把幾分節略念給母後聽。”

徐循沒敢動,先看太後,見太後含笑點頭,方才接過了奏折,清脆念道,“戶部雲南清吏司王三德謹奏雲南今歲錢糧事……”

幾份奏折念下來,她也是明白了:今年雲南肯定有災,但是災情如何卻不好判斷。戶部和當地布政使都是一致的,報的大歉收甚至是絕收,內閣態度是以為布政使哭窮跑災,戶部清吏司也有問題,沒下到基層不明情況,居然配合布政使在那鬨著要大減免,其實當地隻是鬨了點小災,甚至是無災。而雲南錦衣衛衛所報上來的情況是當地歉收情況有,但不嚴重,還不到絕收的地步。

單隻是念節略,徐循的頭都要大了,皇帝和太後卻都是若無其事。太後聽過原委,沉%e5%90%9f片刻,道,“小循,你把錦衣衛的折子細讀給我們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