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1 / 1)

貴妃起居注 禦井烹香 4164 字 3個月前

會早太子一步知道。

這並不是什麼很彎彎繞繞的事兒,靜下心來想,不難想得到的。可問題就是在這樣緊張的氛圍裡,有多少人能‘每逢大事有靜氣’?就連太子,在皇帝的病情跟前,都不免有些亂了方寸。

太子神色一動,看著徐循的眼神一時又有所不同,畢竟是多了幾分欣賞,他頷首道,“你說的是,不過,這險也不能不冒!”

否則,君主病重,儲君在外。又是剛剛交接皇權沒有多久的時候,兩個有明顯反心的藩王在京畿蠢蠢欲動……會出什麼亂子,還真不好說呢!

沒有過多的兒女情長,徐循忙忙地為太子準備了簡單的行囊,天方破曉時,船隻便停泊在了瓜洲港口,太子和王瑾並兩位伴當急匆匆地去驛站征了馬,一路快馬加鞭地向京城趕了回去。而徐循等人,卻是繼續順流而下,往南京去了——這掩飾太子行蹤的任務,順理成章地也就交到了徐才人頭上。

作者有話要說:那什麼,新文孤女開了哈。

大秦係列的讀者可去嘗嘗鮮xddd

92定計

太子這次回南京,是有任務在身的,雖然明麵上的任務,隻是去祭奠太祖的陵寢,但明眼人誰不知道這是在給遷都造勢?畢竟,把都城定在南京的可也是高皇帝。

既然是祭奠,那肯定要挑選黃道吉日,這份工作,北京衙門是留給了南京的欽天監來做——國朝在過去幾年裡倒是發展出了一套人事製度,就是行在一套人事班子,京城一套人事班子。所以欽天監人員那都是現成的,太子什麼時候到了,他們和南京禮部一起定一個合適的黃道吉日,也就成了。在北京就定下日子,若是路上耽擱了,倒為不美。

本來隻是皇帝體貼太子的尋常安排,現在卻成了徐循的救命稻草。也所以,徐循本人現在正糾結了太子留下的中官們,大家一起苦著臉狂翻萬年曆。

天文、地理,這都是很犯忌諱的學問,除了有些地位的讀書人,否則一般人是不會懂得怎麼測算黃道吉日的,拿本曆書來看看那也就夠了。但是欽天監定祭拜的日子,肯定不是隻拿曆書來翻,怎麼都得測算一番,至於怎麼測算徐循就完全不知道了。她隻能肯定一點,欽天監測出來的日子應該不會和曆書衝突,曆書說不能祭祀,那就應該不會安排在這天。

彆說掌管後宮需要做算數,這管宮務現在還要懂天文了呢,徐循一邊在自己簡要做的月曆上標著不能祭祀的日子,一邊在心裡唉聲歎氣,麵上卻還得不露聲色,免得把本來就夠浮動的氣氛弄得更緊張了。太子不但走了,而且為了安全,還把本身就是武林好手的王瑾給帶走了,少了這個大伴,比少了太子還糟糕呢,船上幾乎是沒了主心骨兒。徐循就算是再不願意出頭,這時候肯定也得把幾艘船上的人事給協調起來。

彆說,她還真沒怎麼和中官接觸過呢——那種抬水抬柴火的雜役中人,徐循宮裡肯定也是有配備的,女人做不了太多力氣活嘛。但這些人根本不可能和她搭上什麼話頭,能和幾個嬤嬤說話都得私底下樂半天了。至於太子身邊那種讀書識字的真正中官,可是很寶貴的人力資源——你說吧,混江湖混到要靠自宮來吃飯的,能有幾個厲害人物?識字的都不多,宮裡又沒有係統的教育製度,全憑本人的悟性和師傅、養父的本事,真正聰明又有毅力的才能知書達理,所以會讀書那都是很高級的人才了,徐循宮裡根本都分不到這種人才,就是分來了她也隻能浪費,她那又沒有多少事需要這種人去做。

太子身邊的這群中官們,也就是這幾年她才和王瑾、馬十、金英等人打過些照麵,說過些話,通過孫嬤嬤和王瑾也有了關係在,但要說當門對麵地商議正事這還是頭一次。徐循也算是見識到了他們的本領,就這四五個人,她把自己的打算一說,頓時就都領會了意圖,不言聲地在月曆上勾勒了起來,一會兒,就把整張月曆都打滿了圈圈叉叉。

王瑾不在,範弘、金英都沒跟出來,馬十算是這裡留下的管事人了,他指著這張紙給徐循解說,“您瞧今兒是甲辰日——”

看了徐循一眼,他把話給改了,“今兒是五號……”

甲辰日、寅卯日,那都是用的天乾地支來紀日和紀年,本身就是天文學的一道門檻,不會推算的人,看天文著作都和看天書一樣,連欽天監的文書都是看不懂的。徐循也不是不會算,但是她不熟悉,也沒這個心思在這時候算,不過馬十這一開口,頓時也暴露了其高超的文化水平——就是這家夥,平時粗壯高大,看著一點也不像是能掐會算的人……

“從十六日到二十七日,這十二天裡,有四個不宜祭祀的日子,三個凶日,還有四個日子不是上上大吉,這就是十一日了,當中這天可以設法指定不許,”馬十報給徐循一個喜訊,“剛到的時候,咱們就說太子爺旅途勞頓,不大舒坦,要休息幾天……這樣也能拖上個七八日的,就不用在瓜洲口拖時間了,可以直接慢慢地開去南京。”

從南京到瓜洲基本就是一夜一天的功夫,南邊走船可是日夜兼程啊——徐循一聽,頓時舒了一口氣,“還好!這要是下旬全是大吉的日子,那可就糟了。既然如此,咱們正常進南京。”

孫嬤嬤有幾分猶豫,“要是能在瓜洲拖幾天……”

徐循看了孫嬤嬤一眼,還沒說話呢,馬十身邊一位中官已經笑道,“好叫嬤嬤知道,主子如今才走,自不欲消息流傳出去引來不便。咱們寧可還是如常行事,彆惹來注意的好。”

這就把徐循的主意給說透了,徐循看了他一眼,燈下還沒看清容貌呢。那邊孫嬤嬤已道,“話雖如此,可畢竟主子到了南京,按理禮部衙門乃至那邊司禮監的人都要來拜會的,沒個理由,很難不見啊。這若是有事倒又無妨了,若是無事,主子倒白白得罪人。”

這一片公心,倒是真的為太子考慮。徐循想了想,斷然道,“無事,大哥也要再回來的,自然可以安撫他們,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些人受點冷遇也不算什麼。”

她身份最高,說得又有道理,態度也拿得住,此事遂一錘定音地決定了下來。

#

從瓜洲到南京的確隻是短短一段路,從瓜洲這邊出發了,南京碼頭那裡幾乎都能估算出時間來,安排人在碼頭迎接——太子身份貴重,此次過來又是為了祭祀的大事,還有督辦遷都事宜的意思在裡麵,本來就是要做場麵的,因此可想而知,這過來迎接的官民人數能有多少了。這天上午,碼頭都用紅綢紮了起來,司禮監掌印太監並南京六部尚書,該到的高官都到了個遍,在碼頭等了有一個來時辰,便見到幾艘禦船飄然順水而至,在天字碼頭順順當當地停泊了下來。

按規矩,等障步擺好,儀仗出來,太子就該從船艙移駕出來,同辛苦迎接的老臣們道一番寒暖,再上馬回南京城去。——這太子儀仗還是要特地隨船帶來的呢,甚至連儀仗隊都是從京城來的,現在的南京,早都沒有這些配置了。

可這一回,讓人吃驚的是,儀仗倒是出來了,障步也擺好了,可一樣被抬出來的,卻還有一頂並不大的暖轎。淡紅色的轎簾和樸素的犄角,都讓人一眼看得出來,這是船上預備了臨時要用的便轎……

眾人正奇怪呢,就見門口人影一閃,一個披著鬥篷的人彎腰進了便轎,馬十等太子近侍隨著便轎一擁而上,馬十揚聲道,“傳太子口諭:本王因出了風疹不可冒風受曬,今日便不出麵和諸位寒暄了,隻辛苦諸位遠道而來了!”

☆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這倒是挺大白話的。眾人麵麵相覷,都有些吃驚,卻見那轎子被抬到了禦車前頭,其中那人在護衛下鑽入車中,全程都很注意防護,果然是不可受到一點風吹日曬。

進了車以後,太子的情緒似乎是有所緩和,掀開了背陽那麵的簾子,衝離得最近的禮部尚書笑道,“”

更新後補更新後補更新

93逼宮

遷都已有幾年,文皇帝的後宮該去的都去了,皇帝的女人更不會有人在這裡住著。徐循倒也就免去了四處請安的苦差事,安安靜靜地帶著從人們在春和殿裡幽居不出,對外隻說是安奉太子養病。南京禮部尚書幾次著人過來通報,她都使人推了,隻說太子發風疹,心緒不大好,不是已睡下了,就是沒穿大衣服,不好見大臣們。

須知道,這大臣乃是國之股肱,並不是皇帝家養的奴才,如果雙方沒有很深的交情的話,也不是隨便就能見的。尤其是禮部尚書這樣的重臣,沒穿著符合禮製的正裝見他都算是太子不夠尊重,所以這就有個很有趣的借口了:我不見你不是我不看重你,就是因為我很看重你,所以我才不能隨便地這樣見你。

禮部尚書信不信徐循是不知道,但他反正也隻能按這套規矩行事,好在太子不見,要見太子身邊的中官卻沒這麼大的規矩,馬十身為太子近侍,正好代表太子和禮部衙門磋商這合適的祭祀日子。

也不是尚書太過心急,這祭天畢竟是件大事,沒有足夠的理由拖延,北京那邊追問起來他也不好交代,現在他自己態度做出來了,對馬十那邊的口%e5%90%bb就很鬆動:反正是祭祀你自己的祖宗,下半個月也沒什麼好天了,你大爺什麼時候想祭祀了說一聲我們再來找日子。

他這個態度,徐循自然是巴不得的,拖到下半個月的時候,北京那邊無論如何該有個結果了。現在外頭衙門是越少給她找事越好。

一開始這幾天,她成天帶著嬤嬤、使女們在春和殿正殿裡,做出一副伺候太子的樣子,外麵也沒什麼人過來詢問。——不過,話雖如此,氣氛卻並不輕鬆,也沒有誰敢於娛樂什麼。要知道,皇帝在北京,可是聖躬不安啊……

就這麼平靜了十幾天以後,忽然間,司禮監也好,禮部衙門也罷,甚至是太醫署都開始使人問太子病情的時候,徐循心裡多少也是有數了:北京那邊,應該是出消息了……

“確實是傳出流言,說是皇上已經駕崩了。”馬十在徐循跟前回報,“現在南京的衙署裡,流傳的都是這樣的消息。小的和錦衣衛平時來往不多,不好差遣人過去詢問,可惜,東廠在南京又沒有衙門。”

這兩個都是居中傳遞消息的特務機構,自己的消息肯定也是很靈通的。不過彆說馬十了,就連太子,平時都很注意回避和這兩個衙門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