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1 / 1)

紅樓之禛情凝黛 鳳輕 4422 字 3個月前

死豈不是和先皇旨意相違逆?”這話一出口,連黛玉也變了臉色,輕聲斥道:“玉函,住口!”蔣玉菡卻並不低頭請罪,反而更加倔強的看著胤禛。胤禛也沒有如他想象的大怒,隻是冷笑道:“與先皇旨意相逆又如何?現在的皇帝是朕。朕要他死他就不能活!”蔣玉菡無言,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胤禛的話他的確無法反駁。

“蔣玉菡,你不想理%e4%ba%b2王死?”

許久以後,胤禛的聲音才悠悠的從上麵傳來。蔣玉菡跪在地上,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來。胤禛的聲音帶著令人無法抵抗的壓力迫來,“回答朕的問題。如果...你敢騙朕,下一刻你會看到理%e4%ba%b2王的人頭。”蔣玉菡心裡掙紮著,他知道林如海答應他的條件絕對有效,隻要他回答不是。就算胤禛不肯放她走黛玉也會放了他。但是如此一來...他實在不明白這個皇帝為什麼要這樣逼自己,而姑娘也完全無動於衷。掙紮了許久,蔣玉菡終於還是咬牙道:“是。”

“既然如此,朕給你個機會。”

蔣玉菡不解的抬起頭,他知道胤禛不會給他解釋,所以他望向黛玉。黛玉卻沒有看他,低著頭秀眉淺皺不知道在想什麼。隻聽胤禛道:“帶著理%e4%ba%b2王離開京城。你要負責看著他,不許他再給朕搗亂。你可明白?”蔣玉菡震驚的瞪著座上的帝王。君心難測,果然是猜不透帝王的心思麼?

“宮裡畢竟不適合理%e4%ba%b2王居住,但是若是送到宮外難免不會有人在利用他做什麼事,或者是他自己想做什麼事。這都是朕和皇後不想看到的。因為這代表了未來有一天朕必須%e4%ba%b2手除了他。你可明白?”胤禛淡淡道:“你既然要離開暗閣那就幫朕做好這件事吧。以後他歸你管。如何?”蔣玉菡沒想到胤禛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有些反應不過來。等到看到胤禛有些不豫,才連忙道:“理%e4%ba%b2王怎麼會願意離開京城?”胤禛冷冷道:“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三天後早上你在城外等著吧。若是他沒有來就是死了。”

“這......”蔣玉菡還想說什麼,卻撇到黛玉微微的搖了搖頭,還是住了口,低聲道:“草民遵旨。”

揮退了蔣玉菡,黛玉偎在胤禛懷裡道:“四哥,這下子在蔣玉菡心裡你可是個大壞人了。”胤禛毫不在乎道:“我原本就不是什麼好人。”黛玉淺笑道:“才不是,在黛兒心裡四哥是最好的人。四哥,你說太...理%e4%ba%b2王回去嗎?”胤禛淡淡道:“他隻會感謝朕讓他有機會纏著蔣玉菡。”黛玉皺眉,總覺得對蔣玉菡有些過意不去。四哥怎麼就會認定蔣玉菡對胤礽也會有感情呢?好吧,如果完全沒有感情以他那個性子當初也不會救東哥,但是也不一定是那種感情啊。若是以後蔣玉菡喜歡彆的女孩子了該怎麼辦?胤禛道:“所以朕說的是讓蔣玉菡管著二哥啊。主動權在他手裡你擔心什麼?”

“理%e4%ba%b2王肯麼?”

“他會謝朕的。”

兩天後,理%e4%ba%b2王胤礽薨,諡號密。其子弘皙襲爵,仍為理%e4%ba%b2王。

清晨,蔣玉菡獨自一人牽著一匹馬慢悠悠的出了城。原本就是孤身一人倒也不需要太多的行禮。走的時候韓四娘一臉怨氣的丟給他一個盒子,直怪他不講義氣,年紀輕輕的就學人家落跑,把暗閣的事物留給他們幾個老人家操勞。盒子裡裝的卻是整整齊齊的一疊銀票,足夠他一輩子什麼也不做坐著吃香喝辣到死。蔣玉菡也不是矯情的人,受了朋友的好意瀟灑的離去。

城外卻並沒有見到那個人的身影。蔣玉菡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死了。隻是心底深處還是若隱若現的有些淡淡的失落。長歎一聲,蔣玉菡望天自言自語道:“死了也好,省的折騰。以後天涯海角一個人倒也自在。”一邊的山坡上傳來陰森森的聲音道:“你倒是巴不得爺早死!”蔣玉菡一愣,抬頭就看見胤礽穿著一身布衣牽著馬站在那上麵瞪著他。

蔣玉菡定定的看了他好一會,才終於笑了出來,淡然道:“你倒是來得早。”誰知一句話卻讓胤礽臉色變得十分難看,怒道:“老四那個混賬說如果爺今天沒有和你一起走,就要毒死爺!”蔣玉菡有些好笑的道:“你怕死?”胤礽一愣,有些嘴硬的道:“誰怕了,爺不樂意待在京城了!”(太子爺,你傲嬌了。)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

太子去世兩個月後,胤禛為東哥指了婚。一個蒙古的郡王福晉。雖然是繼福晉,但是蒙古人生性豪邁,不會計較東哥之前的事情。而且東哥自己也不願意在留在京城。胤禛看在黛玉的麵子上封了個和碩格格,一年後晚婚。因為是要送到蒙古和%e4%ba%b2的,皇室宗%e4%ba%b2自然也沒有人計較多了一個和碩格格的事情了。畢竟總比自己的女兒妹妹送去和%e4%ba%b2要好得多吧?

雍正二年,西寧的戰事已畢,胤祥準備班師回朝了。

胤祥比預期的更快,隻用了兩年時間就徹底平定了叛亂,從此大清西北再無大戰事。胤禛自然很是高興,帶著黛玉和文武百官皇室宗%e4%ba%b2%e4%ba%b2自出德勝門迎接。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怡%e4%ba%b2王軍功彪炳,功在社稷。特賜世襲%e4%ba%b2王銜,領兵部尚書銜。賜宜春園一座。長子弘昌賜貝勒銜。欽此。”

“臣弟叩謝皇上恩典。”胤祥一身戎裝,恭敬地跪地接旨。胤禛上前扶起他淡笑道:“十三弟。”胤祥起身笑道:“四哥,四嫂。胤祥回來了。”黛玉含笑望著胤祥。這兩年邊關的生活並沒有讓他憔悴,整個人反而顯得英姿勃發,在沒有當初鬱鬱寡歡的模樣,黛玉心中知道,四哥當初的決定果然是對的,“十三弟,恭喜你凱旋歸開。”胤祥點頭道:“多謝四嫂。”

站在一邊的臣子看在眼裡,都明白這剛剛回朝的十三爺必定會是皇上的重臣和寵臣。誰不知道十三爺和皇上自小就是好兄弟?

這一幕,看在站在另一邊的兄弟們眼裡卻是分外的刺眼。他們是皇子,天性裡生來就對人帶著三人戒心。何時有過這樣毫無懷疑的兄弟之情?胤祥和胤禛之間的信任和默契卻是刺痛了許多人的眼。

。。。。。。。。。。。

那啥,今天少了一千字絕對不是鳳偷懶。連著加了一個通宵的班,眼睛都睜不開了,實在趕不出來,偶要睡覺覺~~~~

☆、第七章 兄弟相見 謠言四起

養心殿裡,群成告退隻剩下胤祥還有胤禛黛玉帶著弘暉和書惠共坐閒聊。﹌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四哥......”胤祥看著胤禛有些猶豫,但還是開口了。胤禛不等他說完話,截住了他的話淡淡道:“十三你不必再說了,聖旨已下難道還有反悔的不成?”幾十年的兄弟,他當然知道胤祥是想要拒絕世襲%e4%ba%b2王的爵位。大清的爵位都是降封的方式沿襲的,父%e4%ba%b2王,子郡王,孫貝勒。而世襲%e4%ba%b2王則是父%e4%ba%b2王,子子孫孫皆王。俗稱鐵帽子王大清開國百年,除了太宗時候封的八位鐵帽子王,和體製以外的承安郡王外,順治康熙兩朝都沒有再出過世襲%e4%ba%b2王。如今新皇登基不過兩年就封了一個,在群臣麵前隻怕不好交代。

胤祥道:“皇上如此厚愛臣弟,隻怕......”

黛玉含笑搖頭道:“你就彆再推辭了。四哥真的想要做的事情誰敢攔著。如今旨意以下若是再收回,反倒顯得反複無常了。”胤禛也點頭道:“你管這些做什麼?好好地幫四哥辦好朝政就是了。何況,十三弟平定西北,功在千秋。這個世襲%e4%ba%b2王不是恩封,是功封。十三弟受之無愧不必推辭了。”他們兩個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胤祥自然也不會再推辭了,點頭道:“那臣弟謝皇上恩典。”胤禛不悅的瞪了他一眼道:“|沒有外人在鬨那些虛禮作什麼?”

“是,四哥,四嫂。”胤祥含笑點頭。看著窩在黛玉懷裡的書惠和端端正正坐在一邊的弘暉,胤祥笑道:“許久不見,兩個孩子都長大了。”黛玉捏捏書惠的小臉道:“惠兒,叫十三叔。”書惠偏著頭,好奇的看著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叔叔,細細的叫了聲十三叔。一邊的弘暉也跟著叫十三叔,胤祥笑道:“十三叔從邊關帶了些禮物給你們,回頭叫人送過去。”弘暉眨著大眼睛,跑到胤祥跟前,一派天真無邪的模樣,“十三叔給暉兒帶了什麼禮物?”

胤祥笑著捏捏他的小臉道:“弘暉想要什麼禮物?”弘暉笑眯眯的看著他,“十三叔送的禮物暉兒都喜歡。”胤祥眼裡閃過一絲笑意,“這樣啊,那實在是太好了。十三叔還擔心送的禮物你不喜歡呢。弘暉真是個好孩子。”弘暉眯了下眼,突然有一種不太好的預感。隻聽胤祥慢悠悠的道:“十三叔這幾年閒來無事,收集了不少珍本典籍。就全部送給暉兒了。暉兒應該不會辜負十三叔的一片苦心。會全部看完吧?”

一句話,砸的弘暉頭暈眼花。他看皇瑪法和皇阿瑪批得奏折已經夠辛苦了,為什麼還要看十三叔送的珍本典籍啊。嗚嗚...他不要活了,十三叔果然不是好惹的人,這回踢到鐵板了。回頭就看到胤禛和黛玉一臉嘲笑的看著他,小臉頓時掛不住了,咬牙道:“當然。”胤祥也是笑的分外愉悅,他可不是胤禮年紀小傻乎乎的給這小子騙。再聰明也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在他跟前眼睛轉個不停胤祥就知道他在打什麼注意了。弘暉心裡也對這個隻見過幾次的十三叔有了新的評價。和皇阿瑪還有八叔一樣屬於不可招惹的類型。

打發了弘暉和書惠去看胤祥帶來的禮物,殿內的三個大人才開始談正事。

“四哥,年羹堯那個奴才還是早些處理了吧。”

胤禛挑眉,看著一臉厭惡的胤祥笑道:“那奴才招惹你了?”經過這些年的磨練,胤祥早就不是當初那個喜怒皆行於色的拚命十三郎了。能讓他這樣明顯的露出厭惡的神色,看來年羹堯得罪的他不輕啊。胤祥哼了一聲道:“這個年羹堯膽子可是不小。老十四在的時候也就罷了。連我老十三的軍餉他也敢貪,若不是那時候西北戰事正緊,少不了他調度糧草,當時我就宰了他!”胤禛沒見怒氣畢現,他最厭惡的就是貪汙腐敗之事。何況他雖然不待見年羹堯,但是年羹堯到底曾經是他潛邸的奴才,他府上出去的如李衛田文靜戴岱等人,哪一個手腳不是乾乾淨淨的,這個奴才的膽子果然是不小!

黛玉輕輕按住他的手,道:“四哥,為了年羹堯生氣不值得。”胤禛平息了一下怒氣,對胤祥道:“十三弟,你接著說吧。”胤祥看了看兩人,繼續道:“旁的倒沒什麼。隻是年羹堯的手伸的太長了。如今西北由嶽鐘琪鎮守。這人打起仗來倒是個好手,隻怕勾心鬥角不是年羹堯的對手。”胤禛哼了一聲道:“留著年羹堯原本也是為了西北,如今大事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