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1 / 1)

是個要飯的,那時候他爸爸窮,找不到媳婦,就收留了他媽媽。他媽媽大概率是被人遺棄的精神病人,一般這種都會有家族遺傳史,但也不能百分百確定應自亮就遺傳了。”

  “他爸爸年輕的時候長得好,願意嫁給他的人其實有不少,也有有錢的,不過都沒能成。”

  “我打聽到的消息是,他爸爸喝了酒就喜歡打人。”

  家暴。

  “就這麼些事,但咱們現在也沒有證據,也不能直接說應自亮就不好。”朱武最後說。

  李元就道:“就算我說應自亮是地獄難度,我爸和我姐也不見得會信,說不定還會覺得我是惡人。這事兒就這麼著吧,反正我是沒法子了。”

  至於旁人,誰會閒著去管彆人家的事情。

  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這不是古人就明白的道理麼。

  幫完了這個忙,朱武就打算帶著李澤緣回鎮上。

  李元給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年貨,基本上自家有的,都給拿了一份,慢慢地一牛車,送朱武去鎮上。

  正好到了鎮上,自然是順便買些鮮肉,雞啥的回來。

  有時候無論是包餃子還是燒菜啥的,還是新鮮的骨頭、肉啥的做出來的吃食口味鮮香。

  所以每次買回來鮮肉,李元都得折騰著做頓好吃的。

  特地耗時耗力的做了肉燕,麵皮用的不是普通麵皮,而是肉泥砸碎了和麵擀成的麵皮,湯是用新鮮的骨頭熬了好幾個小時的湯,反正是哪兒哪兒都特彆用心了。

  李元在廚房忙活,齊長青湊過來幫忙。

  大棚裡拔的青菜需要衝水,洗好幾次才能洗乾淨,齊長青負責洗菜。

  “馬上要過小年了。”齊長青忽然這麼說了句。

  李元手上的動作頓了下,笑道:“你一提醒我,我就想起來你距離離開的日子就又近了一步。”

  “你也可以這樣想,我距離離開再回來的日子也更近了。”齊長青也笑,又說,“你想想看有什麼想要的,吃的用的穿的玩的,我可以趁著這次出去,一次性地買齊。”

  “都能買?”李元就問。

  “都能,你儘管說。”齊長青打了包票。

  李元認真想了想,說:“那你給我買大閘蟹,要新鮮的。其實沒正兒八經的吃過海裡的大閘蟹,也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吃螃蟹的時節。”

  “行,現在有合適的品種。”齊長青立刻答應了。

  “那你想要什麼,我也可以滿足你。不過要提前說好,必須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李元說的就比齊長青說的保守多了。

  “你幫我織一條圍巾?”

  “行。”

  李元現在最珍貴的大概就是時間了,除了研究課題的時間以外,他剩餘的時間並不多,不過抽空織圍巾倒是也不難。

  兩個人有商有量的確定好了互相之間的禮物,便一塊折騰著做了一桌子菜,一前一後的端出來。

  日子好像忽然變得忙碌中又有固定的休息時間,每天除了忙課題那點事,項目暫時不用操心,李元也就是在村裡溜達溜達,然後剩下的時間就特彆悠閒了。

  齊長青那邊的公司已經放假,他也特彆閒了。

  兩個人之間的日子好像一下子變得特彆平靜。

  有時候一塊去村子外麵的田地溜達,曬曬太陽,一起說說不方便讓人聽到的話,日子就‘嗖’地一下飛了過去。

  小年到了。

  按照傳統,小年這天其實挺隆重的,有些地方會在這一天掃舊,還要送灶王爺上天見玉皇大帝彙報今年一年的工作,也就是傳統中的祭祀,隻不過現在流程都比較簡化,家裡有傳統地鍋灶台的,對著灶台磕個頭,出門放掛鞭就行了。

  像是鎮上住樓房的,家裡沒有地鍋灶台,樓上也不能放鞭,就更簡單了,或者去樓下放鞭,或者乾脆不舉行儀式,心裡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行了。

  而李元這邊情況也比較複雜。

  首先鄭叔鄭嬸那邊是很傳統的,要祭拜灶王爺,還要稍微掃舊一下,就是拿笤帚掃幾下房間。

  李元和齊長青都是乾兒子,李元還是上了族譜的那種,這就得正兒八經地過來給家裡的灶王爺磕頭,齊長青雖然是捎帶著的乾兒子,那也得過來正兒八經的磕頭。

  這樣的話,就代表李元和齊長青是生活在乾爹乾媽這裡的。

  至於大房子這邊,有地鍋有灶台,該有的都有,也是擺了供品。

  隻是帶頭的是許錦棉。

  也是按照流程祭拜,然後磕頭,最後去房子外麵放鞭。

  等忙活完這些,許錦棉便打發李元和齊長青去找鄭叔。

  自家祭拜完,還不能忘了先人呢,得準備好供品,去墳地看望先人。

  往年李元過年不回家,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學校,但是沒上大學之前,李元是在家裡的,隻不過李不群去上墳,從來都不會讓李元跟著。

  但是彆人家裡,一般長輩挑著供品去墳地,都會帶著自家小輩,不拘男女。

  李元和齊長青一塊跟著鄭叔,小輩不能拿東西,得空著手,這給先人送東西,是長輩的事兒,得長輩動手。

  到了山上,一片一片的全都是墳地。

  鄭叔帶著李元去了大一點的墳包,解釋道:“這是你太爺爺、太奶奶。”

  也是上供品,磕頭,放鞭。

  完了再去小一點的墳包,這是再往上一輩的太太爺爺和太太奶奶。

  也是磕頭,放鞭。

  忙完這些就結束了,一塊往回走。

  回來的路還不一樣,會路過桃樹林,有人在樹林邊上等著。

第124章

  這等著的人呢,是桃樹林的主人。

  很嚴肅的中年男人,穿著很古樸的衣服,拿著個剪刀。

  “你倆過去。”鄭叔道。

  李元和齊長青就一塊上前。

  中年男人看了眼李元,眼中露出點笑意,拿剪刀剪了一小把桃樹枝遞過來,後麵齊長青再上前,就剪了更小的一把桃樹枝過來。

  後麵有沒帶著小輩的,就上前自己等著拿桃樹枝,有帶著自家小輩的,就打發小輩過來。

  年紀不大的小孩兒,蹦蹦跳跳的上前,像是李元和齊長青這樣的小輩,年紀就顯得有點大了。

  鄭叔遠遠地等著,李元攥著桃樹枝過去跟他彙合,再順著小路往回走。

  也是這時候,李元才知道村子裡家家戶戶手裡的桃樹枝是哪裡來的。

  以前他就好奇過,一到過年,好像家家戶戶都有桃樹枝,可村子裡種桃樹的根本沒有幾家,要是都去剪桃樹枝,也不得把桃樹給剪禿了。

  他也不知道原來隔著山就有一大片桃樹林,而是還是有專人打理的,更不知道去上墳,從山上下來,走另外一條路就能直接通往桃樹林,而且人家桃樹林的主人會主動送桃樹枝。

  正好兩把桃樹枝,李元的拿著去了鄭叔那邊放下,齊長青拿著的回來大房子放下。

  “這得留著大年三十那晚上用,放在門口,再撒上五穀,用來辟邪。”許錦棉揣著手,一副很懂的樣子,“你爺奶年紀大了,不方便去上墳,桃樹枝咋弄的?”

  “我爸從家裡分一些給送過去。”李元道。

  鄭叔幾乎每天都去阿爺阿奶那邊溜達一圈,有些體力活順手就幫忙乾了,像是置辦年貨什麼的也都會幫忙,桃樹枝自然也不例外。

  “得去爺奶那邊看看。”李元忽然想起來李不群這邊的爺奶。

  “去吧。”許錦棉點頭。

  小年這天,靠山村這邊的傳統就是家裡吃頓餃子,還有些人家會在這一天蒸很多很多饅頭,放到外麵凍著,能吃很久。○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李元這邊是沒蒸饅頭,不過鄭嬸那邊幾乎是忙了一整天的。

  其實原本鄭嬸那邊就蒸了不少饅頭,李元這邊每天吃的就是自家蒸的。不過今天蒸意義不一樣,而且花樣也多。

  像是那種個頭特彆大,吃起來十分軟糯的芸豆,拌一天天糖,稍微有點甜味的芸豆饅頭,還有紅豆饅頭、豌豆饅頭,以及包了糯米的饅頭,甚至是還有包了紅豆的粘豆包,各種各樣的花樣可多了。

  都是蒸熟了,放到瓦缸裡,搬到外麵凍著,基本上隻要不化凍,這些就能一直吃。

  “我從小就隻是聽說過饅頭的花樣多,粘豆包也花樣多,不過我家從來都隻是蒸沒有陷的饅頭,偶爾的會蒸一些糯米陷的饅頭,不過大部分都會給我姐送去,剩下的留著招待客人,不會自己吃。”

  李不群過日子節儉,但是即便是蒸一些花樣多的饅頭,也花不了幾個錢。

  現在不是以前家裡糧食不夠,溫飽都沒解決的日子,至少李不群家裡糧食是足夠的,過年吃頓好的不至於會吃窮,也不至於餓肚子。

  但李不群對於生活,就是這樣的姿態。

  對此,齊長青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隻能沉默。

  到了爺奶這邊,李元進屋看了看,又問了幾句。

  “你大伯、二伯都拿了桃樹枝過來。餃子不是有先前凍著的,拿一些煮煮就行了。”爺爺倒是很看得開,“哦,你姐跟那個誰,過來了,拿了一箱奶,和一把桃樹枝。”

  “哦,挺好。”李元說了句。

  爺爺便道:“各人有各人的命。”

  見著爺奶這邊該有的都有,李元也就放心了,又聊了幾句就找借口走了。

  到了外麵,李元才說:“看來我姐那邊是真的定下了,要招贅。上墳這種事,村裡老傳統,嫁出去的女兒這種日子基本不會讓去……”

  “爺爺說的沒錯,各人有各人的命。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也隻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僅此而已。

  “是這樣。”李元也覺得爺爺說的很對。

  小年這天,忙忙碌碌,等到晚上還要一塊吃餃子。

  不過鄭叔鄭嬸這邊是在家裡蒸完各種饅頭和粘豆包之後,再煮餃子;大房子這邊呢,也是要煮餃子,算是兩邊同時開火。

  李元先回了大房子這邊。

  朱武和李澤緣不在,李虎和魏洋洋在大棚那邊,便是小年也不能離開工作崗位,不過他倆情況要特殊一些,不離開也正常。而許錦棉就更特殊了,他不屬於靠山村,卻打算遵守靠山村的習俗。

  “今晚你倆都去那邊吃飯,大房子這邊我自己來。”許錦棉特地換了件氣勢十足的家居服。

  餃子餡、餃子皮都是現成的,許錦棉自己包的餃子,因為害怕露陷,所以餡料都很少,看上去特彆乾癟。

  餃子軟趴趴的,站不起來,全都趴在篦子上。

  這事兒許錦棉沒讓李元幫忙,全都是自己動手。

  眼瞅著天黑了,彆人家都開始煮餃子了。

  許錦棉也端著餃子進了廚房。

  起鍋燒水,等水燒開,把餃子放進去,燒開鍋,添冷水,繼續燒開。

  “小元子,你去吧。”許錦棉一邊忙活一邊說,“這點小事我自己還是能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