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1 / 1)

眾愛各種各樣的美,如此舞台,簡直是叫他們欲罷不能。

最後縞潮部分,羅錦屏捉拿貪官時,伴奏也彆出心裁,以唐時流行的樂器琵琶為主,應用上讓時下觀眾還覺得十分新奇的煞弦、絞弦等技巧。紀霜雨正是受到自己那個時空,非常著名的琵琶曲《十麵埋伏》激發,請樂師改編琵琶曲,使之更為激烈。

結果十分成功,一支琵琶武曲,奏得是金戈聲聲,鋒芒畢露,觀眾的心都勾住了。刀來劍往之間,羅錦屏裙裾翻飛,一舉一動和著樂聲,提劍斬頭顱,直如仙人斷黃龍!

此時,憋了許久的觀眾才爆發出喝彩聲。

好啊!好一台美輪美奐的布景,好一曲金戈鐵馬的琵琶,好一個唱念俱佳,文武不擋的金雀!

驚豔與喝彩同樣在另一處舞台出現——

《黃包車》雖然隻有一幕,但起承轉合具備,故事完整,和多數獨幕劇一樣,是個喜感俏皮的小故事,講述一個黃包車車夫自以為是好心幫客人,卻無意中打斷一場犯罪,讓罪犯無形中各種吃癟的小故事。

除了戲曲身法,這演員似乎還討教了醜角的滑稽本領——長期在一起排演,春雷劇社的人向含熹班的演員確實是學到不少呢。

按理說,獨幕劇就是個開胃菜,但今日春雷劇社帶來的這出獨幕劇,對台下喜好新劇的學生們來說,顯然意義非凡,短短一幕,卻猶如吃了珍饈美食。

要不是不禮貌,好多人都想立刻長篇大論抒發自己的看法了。原來寫意也可以和白話劇融合得這樣好,如此劇目,非要新舊兼通,深解華夏傳統文化之人才排得出吧!

幕落之後,今日的正餐是《絕色》,它又展現給了在場觀眾另一個風格的新劇。講述華夏土地上的故事,又把寫實一點做到了極致,有著濃鬱的京城風味。

轉台令換場變得方便。

清脆鈴聲放鴿天,一瞬間,從滬上的弄堂,人們來到了古都京城的胡同。

因為首演台下坐的都是對新劇多少有些了解的學生、教師,甚至維克多這樣的海外專家,他們看《絕色》目光又不一樣了,但是,欣賞程度絕不少於京城演出!

比方才獨幕劇更要細致的布景與道具,令學生們實在按捺不住了。

“這就是京城報紙上所說,能夠把物性體現出來的布景吧?竟然真能做到這個地步!”

“真是不敢相信這些都是假的……”

戲劇是無法單憑文字去表述的,在報紙上看到,和想象的,與親眼看到的都不儘相同,隻有真的在台下觀看,才能感受到那種真實的震撼。

有的學生並未去過京城,卻能從這一方舞台,感受到布景師精心提煉元素組成的京城!

隨著表演繼續,他們再看這些來自京城的同學,那真實自然的演技,就更是驚歎了。

如今滬上許多知名的新劇演員,倚靠模仿西洋電影中的角色演出,但那終究是西洋人,他們的習慣和華夏人根本不同。

那種模仿出來的演技,總讓人有一絲違和感,能感覺到這是戲。

但沒辦法,這時候,誰也不知道“華夏新劇”到底怎麼演才最好。

而春雷劇社的學生,是被紀霜雨耳提麵命,手把手指導過的,他們的演技也許還未精妙絕倫,在維克多眼裡甚至還有很多破綻。

可是,刻苦訓練展現出來的,絕對是十分自然而適合華夏人的表演方式!

“原來可以這樣演啊……”

“還可以借用道具動作,演出這樣的效果?”

同行看演出和單純觀眾看演出就是不一樣,大家在欣賞之餘,時時有種恍然大悟,學到什麼的感覺,也更能注意到細節,包括道具、燈光等對劇情的烘托、暗喻。

越看越覺得,不行,還得再看一遍!

維克多觀看需要借助翻譯,但不妨礙他理解其他部分。和前些日子觀看滬上新劇的感受大不相同,果然,華夏國土太大了,你以為水平僅止滬上新劇這樣?

不,原來在北方另一個城市,他們的都城,還有人已經排出了這樣的戲劇。而且是多元化發展,既有貫徹寫實風,成熟不輸歐西,甚至在舞美設計更勝一籌的風格。還有融入更多本土寫意風的風格。

這些演員的演技,維克多隱隱察覺到了其他國外成熟表演體係的痕跡,又不是全然的,明顯進行了本土化的融合。

當劇情開始進入人物關係的爆發節點時,翻譯開始瘋狂冒汗水。

這麼些人物,他自己記得都有點混亂,還要翻譯給維克多聽,什麼這倆人抱錯了,那倆人本來是親戚關係但又戀愛了,再加上東西方對親戚的稱呼不太一樣……

翻譯:讓我死吧!!

最後聽得也很累的維克多同樣摸了一把汗,“算了算了,看完再捋。”

家庭劇受眾的確是廣,其狗血糾葛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彆看學生們老用英法語言演出歐西劇目,在排演成熟的《絕色》麵前,還是誠實地一頭栽進去了。

看到後麵,絕大多數學生其實已經顧不上去分析這裡頭的手法了,完全被劇情吸引。

尤其是這不是純粹的狗血,主角是有成長,思想是與時代潮流契合的。

最後落幕之時,掌聲足足響了五分鐘。

到演員出來謝幕,這掌聲便又再翻了翻。

滬上高校劇社的學生站起來高喊:“好樣的!這應當是我們該排的新劇!”

“寫華夏之實,述社會故事!”

“開場的獨幕劇,恰到好處地融入了寫意特性與戲曲身法,也很值得學習——”

“同學們,咱們下月也搬演這出戲劇吧?”

魏可聲也是頭一次看完,他和師弟交流多,也知道這個劇本內容,但真正看到搬演在舞台,效果還是大大不同,涉及到演員演出方式和舞美等等因素。

魏可聲激動得完全忽略了維克多,自己就衝到台下去了,衝著台上的於見青大喊:“見青,你們定要多留幾日,容我們鏡鑒啊!”

春雷劇社本來隻打算演五日的,但魏可聲一看就感覺了,這不行,五日完全不夠的啊。

看到滬上的觀眾也被征服,於見青有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他們在京城演完之後,各個劇社也是跑去學習,然後自己照著排了,也在努力研究這種新的風格。

而且今日,他們還把融合了寫意形態的獨幕劇帶到了滬上!

這麼多新鮮東西,五日可能真的不足以消化。

於見青在台上大聲笑道:“好啊師兄!我就說了吧!”

……

這一夜後,維克多還迫不及待地去天宮劇院,觀看了《洛陽春》。

他原以為,自己在滬上看了那麼多場華夏戲曲,已經是大受觸發,昨晚又遇到很叫人欣賞的華夏式話劇《絕色》,情緒很難再特彆高漲了。

誰知道,第二晚他還是被驚豔了。

結束之後,維克多仍在回味,昨天還在想,看完這出戲後,要再花幾天重看《絕色》,捋清楚裡麵的人物關係,還有看看空間布局、燈光設計等巧妙手法。

現在,他都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分配了,這一出《洛陽春》他也想再看幾遍啊!

“驚豔的藝術品!”

台上有些讓維克多想起極簡風格,但寫意式更具有東方神韻,沒有大開大合的機關,每一處隻讓人覺得優雅極了。

這樣的舞台,把詩歌舞一體的華夏戲曲打造得愈發美輪美奐!

原來,它還可以更美。

這幾日下來,維克多已經對華夏戲曲基本知識有了解,也在開演前看了劇情介紹,他沉醉在這東方藝術之術,隻覺得一直以來執著的瓶頸都鬆動了,靈感在湧動。◆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對於回去之後要排的戲劇,他已是有了新的想法。

.

初八之後,滬上報界娛樂板塊已被春雷劇社與金雀占領。

【創下最快記錄!開映不到五日,《洛陽春》票已賣至兩月以後!】

【紀霜雨所導演之兩部戲劇,皆為天才之作,分彆展示了寫意與寫實之美,一切在美的基礎上,隻做合宜之設計!】

【美術之佳,無以複加。從一方舞台,還原古都風景故事,乃寫實又一開創性突破。】

【歐西戲劇專家維克多觀看《絕色》《洛陽春》後,直言大有裨益,我華夏戲曲,實令陷入發展瓶頸的歐西戲劇耳目一新,可資鏡鑒!】

【《洛陽春》舞台之美,美如蘇杭園林,金雀之美,美如洛神仙子,不負‘金仙’之名。】

【從《絕色》與戲前獨幕劇中,筆者看到新劇延續之方向。連歐西專家也讚歎華夏戲曲之美,我華夏兒女又為何不摹借學習?】

評論太多了,光是千字以上的長評,前三日就登出來上百條!

整個滬上戲劇界,就像靜水砸入了巨石,激起波瀾,久不能停息,所談所看,都是圍繞著這兩部劇。

華夏戲曲舞台上絕對的時空自由,這一點曾在新舊劇之爭中,被新劇擁躉詬病。可是現在大家看到,這不是弊病,相反,這是華夏的鮮明特點,是足以在任何藝術形式中大放異彩的!

《洛陽春》的成功、歐西學者的誇讚讓人產生民族自信,從而對《絕色》也更有信心。而《絕色》與獨幕劇借用的寫意元素、本土風情,也反過來讓人更想看《洛陽春》了。

在這個包容的城市,觀眾高興自己看到了新的美,劇社們也高興,哎呀,又多了一樣賺錢的藝術,我們得去學習學習咯!

——然而最激動的,還要數京城的父老鄉親們。

他們翹首期盼滬上傳來勝利的消息,好多人一直在關注全程輿論,實屬前所未有。

待到滬上票房與口碑開出來,京城報紙第一時間大量轉載滬上劇評。

【本報轉滬上銷量第一報紙劇評如下,金雀、春雷劇社攜《洛陽春》《絕色》火爆滬上,滬上觀眾如獲至寶!】

【京派風席卷滬上,金雀成炙手可熱之名旦。】

【紀霜雨旗開得勝,滬上各界紛紛請求春雷劇社與金雀延長演出時間。歐西戲劇專家盛讚,此為任何學者看了都必要觸動的藝術!】

不仔細看內容,你都要以為自己生活在滬上了,咋全是滬上報紙的內容?

這也說明了紀霜雨現在真是宛如京城人民掌心裡的寶……連同行也好愛他。

雖然一開始,大家有競爭,但是後來,紀霜雨打造的精品內容,刺激觀眾,直接將市場都擴大了。又不吝賜教,收了幾個大戲班的徒弟。

新劇那邊更不用說,他們本來都江河日下了,學生劇社也是無人問津,這一出把他們都撈回來了。

隻要戲班、劇社願意一起進步,長遠來看,這樣的改變就是百利而無一害。

縱是現在,也其他碼頭看到滬上那邊的成功,也朝京城的班社拋出橄欖枝,邀請跟風春雷劇社和含熹班的,去他們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