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1 / 1)

嬌娘春閨 番外 笑佳人 4356 字 4個月前

了一封信過去,同時還讓人捎帶了高氏做的兩雙鞋。

宣王根本沒有有仔細打量高氏做的那兩雙鞋,人在軍營,突然收到徐氏送來的東西,他便以為鞋是徐氏做的,一個人坐在內帳,捧著兩雙鞋細細看了一遍,一邊高興她念著他這麼快就把鞋子做好了,一邊拆開信封。

香雲在信裡說了兩件事,一件是她手笨不會做鞋,一件是勸王爺穿上高氏的鞋,不管鞋是誰做的,穿著舒服最重要。

宣王看完信,收到鞋的喜悅蕩然無存,抓起高氏的鞋就丟了出去!

手笨可以學,她一個姑娘,再笨還能學不會女紅?試都不試就三言兩語敷衍了他,竟然還把別的女人的東西送過來,她是太自信不會失寵,還是根本不在乎他的寵愛,故意把他往高氏那邊推?

自從收到這封信,宣王的臉上就再也沒有有露過笑,嚇得將士們都不敢往他麵前湊。

.

宣王帶去軍營伺候他的小太監是劉公公的乾.兒子,名師出高徒,小太監也是個人精,他看不到信的內容,猜到是那雙布鞋讓王爺不高興了,就派人把鞋送回太原城,並給師父劉公公傳了句口信:“王爺看鞋喜,看完信大怒,扔了鞋。”

劉公公看著手裡的鞋子,深深地歎了口氣。

那天玉蘭把鞋、信給他,劉公公就很奇怪,問玉蘭徐主子這麼快就做好了鞋子?玉蘭跟他一解釋,劉公公就猜到王爺要發頓脾氣,可徐主子讓他送信傳東西,劉公公也不能不安排。

現在王爺把鞋送回來了,劉公公親自來了後院,苦著臉問徐主子到底為何不願給王爺做鞋。

香雲仍是那句話:“我真的不會,我女紅不好,但凡能拿出手,我早給三爺做小衣裳了。”

這個例子舉得好,劉公公一下子就明白徐主子的女紅到底有多差了。這天下的母親,最愛的就是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孩子,有時候丈夫都要往一邊靠,徐主子都沒有給三爺做衣裳鞋襪,那王爺得不著也算能夠理解。

但,他理解了,王爺未必理解,沒有準還要再發一頓火,不服氣他為何不能比三爺待遇好一點。

“那您會做什麼,好歹送點東西過去吧,王爺稀罕的不是您的東西,是您惦記他的心啊。”

劉公公是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幫一位已經專寵的主子討好王爺,這事若傳出去,外人都要納悶徐主子到底是憑什麼占了王爺的專寵。

香雲被劉公公一點撥,總算開竅了,可她能送王爺什麼?

她坐在那裡冥思苦想,玉蘭想幫忙出主意,劉公公瞪了她一眼。

要想讓王爺真正的高興,這物件必須是徐主子自己想出來、做出來的才行。

兩人退下了。

沒有有人打擾她,香雲焦躁的心慢慢平靜下來,王爺人在戰場,她最希望王爺平安,最想送王爺的,也是平安。

香雲不會女紅,但她在尼姑庵學會了畫符,最常見的平安符。

香雲讓劉公公準備幾張黃紙、紅墨,然後她待在書房,認認真真地畫起平安符來,除了畫符還要寫上經文,廢了幾張符紙後,香雲終於畫好了一張。晾乾墨跡,香雲將這張平安符疊好放進她的一個香囊,再寫封信一同收進匣子,托劉公公派人送往軍營。

宣王還在氣頭上,得知她送了東西來,讓人放進王帳,他繼續陪將士們操練武藝。

到了晚上,宣王才沉著臉打開匣子。

看到香囊,宣王剛冒出難道她學著縫了一個香囊的念頭,就認出這是她帳子裡繫著的一個,他很喜歡那股香味兒,還陪她一起把玩過。打開香囊,看到一張平安符,宣王臉就更臭了,這是去哪個破廟給他求的?

直到看了信,得知那平安符竟然是她親手畫出來的,宣王才突然一陣心疼。

哪個正經的大家閨秀會懂畫符,隻她可憐,小小年紀被送到了尼姑庵。

一心疼,宣王哪還捨得再怪她,連這平安符也小心翼翼地放回香囊,貼身收好。

等他再有機會回太原城,仍然隻去香雲的院子。

“我笨手笨腳,王爺不怪我嗎?”香雲自知做的不如高氏用心,慚愧地問。

宣王抓起她的手,捏了捏看了看,歎道:“笨就笨吧,笨有笨的好。”

她若太聰明,一開始也不會讓他那麼憐惜,憐著憐著就放不下了。

.

這場北伐一共持續了五年,宣王也就在太原城督戰了五年,說是督戰,其實是參戰,太原城的府邸他住過的日子加起來也沒有有超過半年。

戰事結束,宣王帶領將士們凱旋迴京,香雲才回王府不久,又診出了喜脈。高氏羨慕得眼睛都要紅了,就連已經生了兒子的張側妃,也嫉妒得咬牙切齒,擔心徐氏再生個兒子,馬上就要把她越過去!

宣王也擔心後宅的女人們因為嫉妒出手陷害徐氏,特意安排了產婆提前入住攬雲堂。他本想一回京就為她請封側妃,既然又懷上了,那就等小的生出來再請封好了,若仍是個兒子,請封的理由更足。

次年秋初,香雲再添一子,宣王為其取名蕭熾。

香雲連生兩子,又有在太原城服侍王爺的功勞,宣王一遞摺子,淳慶帝就準了。

也就是在這一日,宣王府多了一位徐側妃。

“高興嗎?”宣王抱著小兒子,笑著問他新封的側妃美人。

香雲朝他笑,眼底卻深藏擔憂。

她冒充徐家大姑娘進宮選秀已是欺君,如今再以徐家大姑娘的身份得封側妃,算不算又欺君了一次?

香雲隻覺得脖子上的腦袋越來越不穩了,王爺對她再好,她仍會擔心掉腦袋。

幸好身邊有兩個孩子分她的心,她管管大的再照顧照顧小的,每日都有事情做,也就沒有多少時間去想身世的問題。

蕭熾兩歲的時候,京城裡出了一樁繡娘案,長興侯因為生母之死逼.奸府裡的繡娘,在京城引發了軒然大波。

此案因為苦主是繡娘,是大戶人家雇傭的下人,在各府的丫鬟們口中傳得最廣。

玉蘭也聽說了,把此事當成熱鬨講給了主子,因為真正破得此案的趙宴平名聲還不顯,隻有大理寺的一些官員、江南水繡的主仆知曉他才是立頭功之人,外麵的普通百姓暫且都把功勞扣在了大理寺卿盧太公頭上。

香雲很是敬佩這位為民做主的盧太公。

幽居深宅的她,並不知道她念念不忘的親哥哥趙宴平已經進了京,且正是破了這樁繡娘案之人。

第192章番外09

永平侯府的三爺謝郢娶妻之時, 永平侯府給宣王府送了請帖,不過正趕上宣王帶著世子爺外出做事去了,宣王妃身子不適,王府竟無一人去永平侯府喝喜酒。

攬雲堂的丫鬟們個個本分, 白日裡不敢議論王妃娘家的事, 隻有晚上睡覺前會小聲聊兩句。

“聽說謝三爺的妻子是江南那邊來的小戶之女,有個在大理寺當官的哥哥, 官職也不高, 怎麼就攀上謝三爺的高枝了?”

“好像說謝三爺去江南外放時結識的姑娘, 一見鐘情,這幾年一直在等人家呢。”

“能讓謝三爺等這麼久,那姑娘肯定長得美。”

“自然, 都說江南出美人,皮膚又白又嫩,你看咱們主子, 也是江南來的,可見江南水土養人, 名不虛傳。”

……

香雲隱約聽說了永平侯府辦喜酒的事,不過她沒有有多打聽, 怕傳到王妃耳中, 王妃不喜。

王爺對她太好, 她在王府的寵愛是頭一份,越是如此,香雲越要恪守規矩, 免得落人把柄。

.

十月中旬,宣王忙完差事回京了,一回府就來了攬雲堂。:-)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三十一歲的宣王威嚴更盛, 家裡三個大孩子都敬畏他,隻有三歲的蕭熾初生牛犢不怕虎,還不懂父王的厲害之處,看到父王就撒嬌要抱,坐在父王腿上扭來扭去的,無論父王問他什麼,他都嗯嗯著點頭,好像自己是個真乖寶寶。

宣王哄夠了孩子,便叫%e4%b9%b3母把人帶走,他牽著徐氏進了帷帳。

兩人的年紀都慢慢往上長,帳裡反而更加契合,宣王一口氣宣.泄了這段時間的思念,才抱著美人有一句沒有一句地問話:“我不在京城這段時日,府裡可出了什麼事?”

香雲想了想,一樣一樣說給他聽,都是與孩子們有關的瑣事,最後說到上個月永平侯府的請帖。

謝郢成親,宣王倒是知道,新娘子的哥哥是盧太公新收的徒弟趙宴平,與謝郢是故交,不過初進京城沒有多久,還沒有成什麼氣候。

這些小事,宣王並沒有有告訴枕邊人。

宣王也沒有想到,沒有過多久,懷王、惠妃一黨的人竟然會在朝會上指認他的側妃徐氏是假冒的徐家女,真正身份疑似那個趙宴平失散十九年的妹妹!

人在朝會上,那麼多人看著他,宣王麵無表情,可他心底已經掀起了滔天巨浪。父皇對他的器重有目共睹,懷王母子一直都想扳倒他,抓不到他的錯處,就去對付他的幾派姻親。懷王輕易不會動手,這次突然劍指徐尚書一家,必然是有鐵證。

宣王並不在乎徐尚書會如何,早在徐氏進府,早在知道徐家根本沒有把她當自家姑娘好好養育的時候,宣王就沒有給過徐尚書一個好臉色。

宣王在乎的是徐氏,在乎她到底有沒有有騙他!

九年啊,他寵了她九年,夜夜相伴了九年!

朝會一散,宣王直接出宮回府。

下了馬車,無視守在王府外麵的宮廷侍衛,宣王朝服都沒有換,徑自朝攬雲堂走去。

繞過走廊,見到小兒子蕭熾搖搖晃晃地跑過來,胖嘟嘟的臉蛋上沾了油漬,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高興地望著他。鬼使神差的,宣王想起她剛懷上煉哥兒時,曾惴惴不安,要他承諾無論她犯下什麼錯,他都會善待兩個孩子。

當年他還嘲笑她高看自己能犯下砍頭的大錯,聯絡到今日朝會上的揭發,宣王幾乎已經有了答案。

他神色更冷,嗬斥追在熾哥兒身後的%e4%b9%b3母道:“帶四爺回去洗臉。”

%e4%b9%b3母忙將小四爺抱走了。

宣王繼續往前走,很快就跨進了廳堂,進來之後,他鳳眸冷冷盯著徐氏,嗬斥丫鬟們退下。

劉公公始終跟在主子後麵,等丫鬟們都出來了,他低著頭從外麵帶上門。

光線暗了,他陰沉的臉色更顯可怖,香雲從未見過如此憤怒的王爺,她想到了王府外麵突然出現的侍衛,王爺不可能犯事,宣王妃、張側妃等人安安分分地待在王府,也不可能犯事,隻有她,身上揹著兩重欺君大罪。

玉蘭剛告訴她宮廷侍衛包圍了王府時,香雲就猜到可能是她的身世暴露了。

現在王爺又這樣對她,冰冷如霜,香雲心中也有了答案。

可瞞了這麼久,是徐家那邊有人告狀嗎?

無意識地蹙起眉頭,香雲跟著王爺進了內室,放下簾子,她抬起頭,就見王爺鐵青著臉坐在床上,雙手握拳,握得手背發白,用一種陌生的陰沉目光審視著她。香雲很怕,饒是設想過今日無數次,她仍是怕死,仍是怕離開兩個孩子,怕孩子們沒有了娘親變得可憐巴巴,怕牽連遠方的哥哥。

王爺不開口,香雲隻好一邊緩緩朝他靠近,一邊輕聲問道:“王爺突然歸來,所為何事?”

宣王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