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0章 麻藥會降智商?(1 / 1)

外科教父 海與夏 6206 字 1個月前

已經入院三天,李靜姝的腫脹已經明顯消退,可以進行手法複位了。

按照原計劃,如果手法複位不成功,則轉為手術。

張教授堅持自己走過去,拄著手杖,大家護衛在兩側。

說實話,彆說複雜的前臂雙骨折手法複位,就是簡單的前臂雙骨折複位,大家都見得少了。

手法複位,就像頻臨滅絕的珍惜動物。

李靜姝,她媽媽親自推輪椅,隻是上肢骨折,本來可以走,但是李夫人還是用輪椅推她。

她揉了揉眼睛,有點憔悴,突如其來的外傷,對身體和心理是雙重打擊。

有序的生活被打亂,恢複效果的不確定,都困擾她,讓她擔心害怕。

她坐在輪椅上,一直沉默不語,李夫人心疼,撫摸她的頭發。

手機振動,李夫人接電話:“正準備去手術室呢,你放心吧,沒事,張教授親自複位,再不行,就隻有手術,一切安排好了,放心。”

“你老爸。”李夫人把手機遞給李靜姝。

“嗯,爸,你放心吧,我沒事。”李靜姝裝作很輕鬆的樣子。

掛斷電話,李夫人說:“就算做手術,醫生會給你做美容縫合,三博醫院你還不了解嗎,人家上次五段再植轟動全國,你這點小傷不怕。”李夫人安慰,她也知道,手法複位成功概率不大,隻不過不到黃河心不死而已。

“不是說不要排第一台嗎?怎麼還是第一台?”李靜姝有點生氣,問媽媽。

“我沒有提出要求,真的,你問主管醫生,這孩子。”李太太解釋。

“做完手術,轉普通病房,不然我不住院。”

“好好好,聽你的。”

手術自然排在第一台,手術室早早就做好了準備。

李靜姝躺在手術台上,望著天花板和無影燈,身體有點發抖。

麻醉師在彩超定位,準備臂叢阻滯麻醉。

她第一次感到如此的無助,自己的胳膊隻能掌握在彆人手裡,成功失敗她不能做主。

“小楊,你陪她聊幾句!”張教授叮囑楊平,讓他分散一下李靜姝的注意力。

不是全麻,無法鬆弛肌肉,病人太緊張,容易引起肌肉過度緊張,複位難度無形中增加。

楊平沒有參與複位,張教授隻是讓他參觀,所以讓他陪李靜姝說幾句話,分散注意力。

不管她是誰,在楊平心裡,她就是一個病人,純粹的病人,不能因為貧窮嫌棄,但也不能因為富貴討厭,李靜姝現在是一個需要幫助的病人。

“不用怕,沒事的,即使手術,也不會讓你留太明顯的疤,大不了以後去東北工作,整天棉衣包裹,誰看得到。”楊平安慰她,儘量讓她放鬆,好讓張教授複位。

“你說得跟吃棒棒糖一樣。”李靜姝說,越來越害怕,害怕失敗,最終手術。

這種複位一般要三個人配合,兩個人牽引,一個複位,跟手術一樣,主助分明,各司其職。

“幫我把帽子拉一拉,蓋著眼睛了,我害怕,萬一複不上,要開刀。”李靜姝扭動頭。

楊平發現她的一次性無菌帽滑下來,遮住眼睛了,伸手幫她拉上去。

“麻藥會不會降低智商?”李靜姝問。

我暈,你是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問這麼白癡的問題。

楊平又轉念一想,人家不是學醫的,肯定不懂了,不懂就想當然。

以前輪科輪急診科的時候,還有小孩父母,堅決拒絕打麻醉的,尤其全麻。問原因,說孩子這麼聰明,真不想讓他變傻。

麻醉會讓人變傻?

楊平後來翻閱大量的麻醉學資料,才敢下結論,麻醉不會使人變傻。

“你智商這麼高,降低一點也沒事,一萬塊錢,少一塊錢也不打緊。”楊平輕鬆地說。

“那還是會降低智商了?”她居然眉頭緊皺。

楊平以為她說笑呢,哪知道是真誠的發問。

病人在疾病麵前智商為零,楊平相信這句話了。

這也是神醫遍地,某田崛起的理論基礎。

“不會的!”楊平安慰她,“麻藥隻是對神經傳導的暫時阻斷。人體的肝腎會清除這些藥物,一定時間過後,藥物清除完了,自然不起作用了。怎麼會降低智商呢?”

讀書人喜歡聽理論,這一通解釋,她聽明白了,放鬆很多。

麻醉穿刺成功,藥物推進神經鞘管及周圍。

那邊器材也準備得差不多了。繃帶,夾板,分骨墊,加壓墊,C形臂X光機也推過來。

巡回護士用鉛圍裙遮住李靜姝的下腹部,用圍脖遮住脖子。

防護X射線,重點部位是腺體,比如甲狀腺和性腺,女性的性腺就是卵巢。

夾板是杉木皮的,三博醫院沒有這些玩意,隻有鋁板內芯的夾板,不太合適。

這些杉木皮的夾板,是臨時從中醫院的倉庫裡精挑細選出來的。

張教授現在還不知道這個病人是市長女兒,不是遲鈍,他壓根不關心這些,任何一個病人,他都會這樣做。

“小姑娘,不要緊張,我們幫你再做一次複位,要是不行隻能開刀,開刀也不用怕,我們儘量縫合得讓疤痕看不出來。”張教授和藹地安慰她,也知道她的擔心。

護士長早已搬來椅子,張教授坐在椅子上,畢竟剛做完手術,雖然能走,但肯定不能像正常那樣輕鬆自如。

手術床降低,以配合張教授的椅子高度。

韓主任也在一旁,複位這種事,年輕時乾過了,那隻是青春的回憶。

其它沒蹭上手術的,手術還沒開台的,都圍過來看,被護士長趕走了不少,人太多,影響操作。

辦公室主任穿著參觀衣也進來了,代表的是院方領導,以示重視。

這些住院的領導、領導家屬,哪些夏院長會親自探望,什麼時候探望,停留的時間,花籃水果籃的份量,都不是隨便亂來的,有規矩的。

“李小姐,您好!夏院長正開會,委托我過來,彆緊張,張教授是研究手法複位的專家,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探望,是要亮明身份的,否則白探望了。

辦公室主任的話很官腔,不過對象是一個正瑟瑟發抖、委屈得像小女孩的李靜姝,有點不協調。

李靜姝雙眼無辜的看著辦公室主任,好像也沒聽進去他說什麼。

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程序走過了。等下出去的時候,不是一走了之,還要找到李夫人,彙報手術室裡的進展。意思院領導派的人來過了,不然又白來了。

雖然討厭這些繁文縟節,但是楊平理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小莫拿小夾板靠著李靜姝的右上肢去比劃,測量夾板長寬。

一般雙側肢體差不多,用健側肢體比劃,可以減輕病人疼痛和恐懼。

李靜姝反應很大,立刻緊張起來,說:“搞錯了,是左邊。”

“他隻是比劃一下夾板的大小,估計尺寸。”楊平解釋。

現在都有術前核對,病人做手術,在病房接病人時核對一次;進手術室後又核對一次;開刀前還要核對一次。很少有手術做錯肢體這種事情了。

以前沒這麼嚴格,真有做錯的。最嚴重的一例,某大醫院,兩個小孩,性彆一樣,年齡一樣,名字一樣,一個做先天性心臟畸形手術,一個做扁桃體摘除。

扁桃體的送到胸外手術室,先天性心臟畸形的送到耳鼻喉科手術室。

反正手術都是手下人準備,消毒鋪單,一切弄好,教授再上台,教授上台看到的隻是是鋪好單露出的術區。

教授很利索,技術杠杠的。

開胸!

臥槽,不對,心臟沒有畸形。

教授的手抖得連器械都拿不穩了。

結果,心臟畸形的被摘了扁桃體,扁桃體的被開胸了。

這事後來全國通報,所以醫院組織醫生學習。

但這是極低概率事件,跟飛機從天上掉下來差不多。

麻醉起效,夾板已經削好,李靜姝的左側肢體放在C臂機的接收器上。

張教授也研究完CT三維重建。

張教授、宋子墨、小莫穿上了鉛衣,一切準備就緒,開始複位。

“你彆走呀!”李靜姝看楊平準備離開,有點驚恐。

可能剛才陪她聊幾句,心裡剛有點安全感。

張教授說:“小楊,穿鉛衣,看看也好。”

楊平穿上小五送來的鉛衣,站在一旁。

其他人員全部清場。,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