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深入合作(求首訂!)(1 / 1)

第73章 深入合作(求首訂!)

殲十首飛成功之後,緊接著就開始了多次長時間的試飛,幾乎是不間斷地測試著殲十戰鬥機的各項飛行數據。

尤其是各個極限狀態之下的數據,比如極限升高、極限飛行速度、最大航程、最大起飛重量等。

經過測試,殲十戰機的極限升高為18000米,最大速度2.5馬赫,最大起飛重量20868公斤,載彈量8500公斤,最大航程3000公裡。

因為采用了和殲十戰鬥機更加匹配的渦扇十發動機。

這一世的殲十戰鬥機,相較於前世,性能提升了一小部分。

這裡麵除了有張星揚的努力,還有殲十項目下數不清的科研院所、高校、工廠的努力。

“張院長,辛苦你又跑一趟。”

作為殲十項目總師的宋天行,熱情地握了握遠道而來張星揚的手。

距離殲十首飛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宋天行因為殲十首飛成功,這段時間一直心情不錯,整個人肉眼可見的圓潤了不少。

“宋總師,這段時間夥食不錯啊。”

雙方的心情都不錯,張星揚還小小的開了一個玩笑。

“哈哈哈,這不是殲十首飛成功了嗎,心情好了,食欲也就好了!”

“宋總師,目前殲十的飛行情況怎麼樣,發動機有出什麼問題嗎?”

相較於宋天行的體重健康問題,張星揚更加關心的還是渦扇十發動機的情況。

畢竟這裡邊還有不少自己的心血,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不能不關心。

“發動機的情況比我們預料中的情況還要好很多,甚至比我們之前想要用的AL-31F發動機表現還要好得多!”

提起渦扇十發動機,宋天行就好像孩子提起心愛的玩具一樣,十分興奮地介紹著渦扇十在殲十戰機上的表現。

“我們甚至用一台從空軍那邊Su-27上拆下來的AL-31F,和渦扇十發動機進行了測試。”

“發現渦扇十的推力,相較於AL-31F還要更大一些,並且在同一標準推力下,油耗也更低一些。”

“這樣我們的飛機,能夠飛得更遠,飛得更高!”

宋天行對於渦扇十發動機的誇讚,讓張星揚感到無比的高興。

就好像是父母看到彆人,表揚自己的孩子一樣,都會由衷地感到高興!

“雖然我們研究院,在研發的過程之中出了一些力,但是主要研發工作,還是張正江總師他們的研究團隊做出來的。”

張星揚很有自知之明,沒有認為對方的誇讚全都是給自己的,實際應該接受這些表揚的人很多。

“宋總師,你覺得我們的殲十,距離量產裝備部隊,還需要多久的時間?”

問到這個關鍵性的問題,宋天行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凝固了,平靜了下來。

“雖然現在試飛工作進行的還不錯,但是量產型號確定,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少說也要大半年的時間。”

“就算是定型了之後,戰鬥機進行量產,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材料方麵,生產設備方麵,人員方麵,都存在很多的問題。”

張星揚也知道量產的過程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

不過這些問題,都讓殲十戰機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可能會比較痛苦,但是看著殲十戰鬥機一點一點地發展起來,大家的心情是歡樂的。

“問題是存在的,不過也是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解決的。”

“我這次來,就是給你們解決問題的!”

這一次張星揚特地趕過來,就是為了解決殲十在未來的量產過程中的材料問題。

“有什麼我們能做的地方,您直接提出來。”

“伱們去年研製的碳碳複合材料,性能是真的不錯,我們打算在殲十的刹車盤上使用類似的材料。”

“你們後續產能可以跟上嗎?”

宋天行提起火箭研究院在去年研製成功的碳碳複合材料,以及想要用在殲十的刹車盤上。

在火箭研究院成功開發出碳碳複合材料之前,國內在這方麵的成果幾乎是一片空白。

戰鬥機的刹車盤,需要用到能夠耐高溫耐磨的高性能材料。

之前因為材料性能不足,殲十戰鬥機在返航落地的時候,不得不使用減速傘降低飛機的速度。

同時期的其他國家戰鬥機,尤其是西方戰鬥機,在降落的時候,隻需要打開減速板,就能夠依靠刹車盤進行減速。

可以說,火箭研究院憑借一己之力,填補了國內在這方麵的空白。

“工廠那邊,一直在想辦法增加產能。”

“今年之內,新的生產設備和工人到位之後,年度產能預計能夠提升到兩百噸,足夠你們用的了。”

“不過如果你們一年能夠生產上好幾百架的話,那可能產能還是不夠。”

宋天行當然知道張星揚最後一句,是在開玩笑。

殲十戰鬥機的初始年產量,能夠有一百架就不錯了。

“我也想每年生產出個幾百架殲十戰鬥機,讓空軍全換上我們自己的戰鬥機。”

“可惜各個方麵的條件都不允許。”

宋天行有些無奈,也有些懈怠地說道。

“不過我們除了刹車盤之外,還有些地方需要麻煩你們。”

“不知道你們做出的複合材料最大尺寸能達到多少,我們有意在後續的改進之中,在發動機進氣道和飛機機翼上使用複合材料。”

“就是不知道你們的尺寸能有多大,畢竟飛機的機翼有好幾米長。”

飛機使用複合材料,能夠極大提升飛機的強度,並且降低飛機的重量。

不過複合材料的性能雖好,但是相較於原本飛機上使用的航空鋁合金,價格還是要貴上很多。

複合材料的價格幾乎是要按克來計算價錢的。

張星揚也不知道對方是否能夠承受這樣的成本。

“大尺寸複合材料的價格,可是很貴的,空軍能夠承受這樣的製造成本嗎?”

“這些成本都不算什麼,空軍那邊隻要單機價格在1.8億之內,都能夠接受。”

這個價格很難說貴,要知道之前國內從大毛家引進的蘇-27戰鬥機的單台價格都得到了三千萬美元。

折算成國內貨幣,單台蘇-27戰鬥機的價格差不多在2.5億左右。

“既然他們不怕花錢,那我也可以很明確的說。”

“大尺寸複合材料的生產製造,沒什麼難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