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試生產(1 / 1)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張星揚這一個的時間大半是火車上度過的。

幾乎是隔兩天就要乘上研究院與703工廠之間的列車。

為此很多時候張星揚不得不在火車上處理研究院或是工廠的各項事務。

終於,經曆了一個多月的緊張培訓,以及工人們加班加點的連夜安裝、調試設備。

新型碳碳複合材料的試生產終於要開始了。

為了這場來之不易的試運行生產,張星揚更是提前了兩天到達703工廠。

和科技指導組的成員以及經過了完整培訓的工人們,一點一點地排查各個環節,力求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在試生產之前。

原料口的一束束纖維絲緩緩地通過張力調節裝置,將碳纖維束進行預緊,以確保碳纖維之間沒有鬆弛和間隙

然後經曆過張力調節的碳纖維束,通過自動化編織機,將纖維束沿著預定的路徑纏繞到模具的表麵。

到了這一步,整片碳纖維材料就已經基本上成型了。

如果僅僅是作為碳纖維材料廠,到這一步基本上就已經生產完成了。

實際上以現階段市麵上碳纖維材料的價格,703廠現在的產品就已經具備了十分強有力的競爭力。

目前市場上高強度二維碳纖維材料,一公斤的價格大概在2400元左右,就這樣還必須要求爺爺告奶奶才能夠從人家手裡買來一些。

而如今703廠生產的高強度二維碳纖維材料,成本大概在600元左右。

即使是價格翻上兩倍,賣上1800元每公斤,依然比其他家的產品低上600元每公斤。

這就是一項極具影響力的競爭優勢。

這時候之前一直站在徐援朝前邊的那位軍官,轉頭看向胡德明,問道:

“胡廠長,咱們廠目前一年的產量大概在多少?”

胡德明看到生產線運行正常,也十分的興奮,廠子終於有救了,滿臉笑容的說道:

“老領導,咱們廠目前設備的產能如果開到最大的話,一年的產量能到1500噸呢!”

老軍官心裡暗暗的算了一下,假設一公斤的利潤少算點,算一千元,那麼一頓的利潤就是一百萬。

1500噸的利潤那就是15億?!!

很快算出結果的老軍官,立馬就被自己算出來的這個結果震驚到了,脫口而出道:

“這一個廠的利潤,就幾乎頂的空軍軍費的十分之一?!”

這一年,三軍總軍費不過才七百多億,能分到空軍手上的還不到兩百億。

而現在一家廠子的利潤,就能有十五億,著實嚇了老軍官一跳。

不過這個時候,徐援朝有點尷尬地在老軍官耳邊解釋了一番。

在703廠改組之後,它已經不是一家純粹的軍方企業了。

目前是火箭研究院在其中占據主導權,根據之前談判的結果,火箭研究院以技術入股占據百分之七十八的股份,對703廠有絕對控股權。

也就是說即使進行利潤分紅,大頭也是火箭研究院的,軍方最多也就能分到一小部分。

不過老軍官在心裡盤算了一下,就算是這樣每年也能有三個多億!

這些錢也夠空軍換裝差不多三架蘇-27了!

張星揚看了看對703廠未來利潤做著思考的老軍官,忍不住出言提醒道:

“這隻是703廠原本就有能力生產的碳纖維材料,如今不過是改進了工藝降低成本而已。

新材料還沒有生產完成呢!”

這個時候,已經有點失去分寸的老軍官才回過神來,連忙問起張星揚:

“新材料據說是應用在WS-10項目上的,性能如何?”

這個項目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其中就包括這位五十多歲就已經鬢發皆白的老軍官。

張星揚笑了笑說道:

“我敢說,五年之內世界上其他人都不可能做出性能這麼強的材料,即使是實驗室裡也不可能。”

其實這裡也是張星揚比較謙虛,就算給其他人十年的時間,他們也不一定能夠在實驗室之中做出這樣的材料。

當然老軍官還是有點不太敢相信,畢竟現在國內材料全方位落後於國外,半信半疑地問道:

“你說的都是真的?”

這時候徐援朝也在一旁解釋道:

“WS-10項目組的材料學專家蘇澈教授,當時親自驗證過新材料的性能,確實是超越國外同類型材料兩倍以上。”

老軍官這時候才勉強將自己的疑惑放下了。

又問起了另一個十分關心的問題:

“新材料的最終成本價,大概在多少,能有多少利潤?”

張星揚前兩天早就做過這方麵的核算工作,於是很快爆出了數據:

“現在剛剛開始生產大家還不是特彆熟悉,成本大概在1300元每公斤。

至於利潤,其實比較難比較,因為國內在這方麵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不過鷹醬性能大概在我們三分之一的產品,去年的最新報價是3200美元。”

在場的工人,聽到這樣誇張的數據都震驚了。

最終還是年齡最長的老軍官,最快反應過來說:

“就算是按照這個價格賣,那不是一年的利潤就能夠有三百多億!”

這都和海空軍今年的軍費總和加起來差不多了!

感到對方似乎是誤解了什麼,張星揚連忙解釋道:

“碳碳複合材料每年的產量沒有那麼大,一年大概也就百噸左右的產量。

而且這裡邊的大部分還要供給我們的新型火箭發動機以及WS-10發動機使用。

真正能夠往外賣的估計最多不過二三十噸左右。”

老軍官這時候有點失望,不過WS-10項目能夠順利推進也基本上算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於是看著一旁溫度不斷升高的CVI爐子,對張星揚說道:

“張院長,有沒有興趣參與到WS-10項目之中來?”

老軍官幾乎是直覺性的認為,張星揚會對WS-10項目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對於幫助自己的國家提高實力,張星揚沒有太多的意見。

但是自己畢竟隻是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兼顧到火箭研究院和WS-10項目的工作。

於是有些抱歉的說道:

“火箭研究院現在幾乎都是一些科研新手,如果長時間不在研究院內,我怕他們會出意外。”

老軍官明顯感覺到張星揚誤解了自己的意思,笑了笑說道:

“我的意思其實是,將WS-10項目之中的一些子項目交給你們研究院進行,並不需要你長期出差。”

張星揚聽完眼前一亮。

是啊,這樣還可以讓那些剛剛走出校園的研究員們,都見識一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