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1 / 1)

做好後勤工作,等她公開表示想去丹州之時,事情已經準備齊全,鐵甲營三千騎兵時刻都能動身,袁言時等人想要推脫,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在天子動身後,建平中的政務被委托給宋侍中,袁言時還有國師溫驚梅三人,溫晏然自己則擺開儀仗,帶著一眾年輕臣子,不緊不慢地往上興關走。

崔新靜本就因為出差加趕路而疲憊不堪,聞言更是眼前發黑,一時間支撐不住,在原地休息了足足兩天才終於能夠動身。

此時來迎接她的已不是以前沒怎麼來往過的陶荊,而是中謁者池儀。

旌旗獵獵,角聲連營。

——天子已至丹州。

第六十六章

上興關所在的縣城名為武安, 天子禦駕親至,本地的官衙自然被征用。

工部尚書黃許也在隨行的隊伍當中,他本來向天子諫言, 希望能夠將官衙修繕一番, 卻被皇帝否了,然後被扔到城關之外, 親自督管壕溝城防的建設。

其實上興關乃是西夷通往中部的必經之地,其位置至關重要, 縱然昏庸如厲帝,也從沒有放鬆過本地的防衛, 溫晏然剛剛抵達, 讓鐘知微過去巡視,確認了城防的整體狀態尚且算得上良好。

張絡先禦駕一步抵達武安城, 儘可能將官衙往建平的標準收拾, 不過依舊讓溫晏然深刻地明白了——深受她嫌棄的太啟宮,其實已經算是這個時代第一流的住所……

第一日抵達後,溫晏然先召見了當地官吏,大部分人都被突然出現的皇帝嚇得麵色如土,隻有少數幾人尚且保持鎮定, 她也沒有多加為難, 稍稍問了幾句,便讓他們退下,然後打開了[戰爭沙盤]。

就在此時, 遊戲麵板上刷出了一句久違的係統提示——

[係統:

請玩家為此次戰爭命名。]

溫晏然:“……”

都能讓自己穿越了, 世界意誌怎麼就不能在係統上加一個自動取名功能呢?

作為一個偏科到毫無文學細胞的理工生, 溫晏然沉默半晌, 最後還是將此次戰爭用了最樸素的方式來命名——

[係統:

支線任務[西夷之戰]開始, 祝您遊戲愉快。]

*

本地官吏戰戰兢兢地退了下去,他們雖然已經親眼看到了皇帝的儀仗,卻依舊有種身在夢中的不真實感,其中一人才喃喃道:“陛下過來得好快!”

其餘人也深以為然。

溫晏然此行,確實給人以出其不意之感,她之前屢屢召見盧沅光,就是讓對方將後勤事物準備妥當——盧沅光受皇帝大恩,辦起事來自然兢兢業業,同時守口如瓶,連袁言時等人都沒聽到絲毫風聲。

等到事情齊備後,溫晏然直接召了燕小樓入宮,將建平的守備鄭重交給對方,同時下了明旨,確認對方的職責之餘,又為燕小樓加了將軍號,是為武威將軍。

除此之外,建平的日常政事則交托到了袁言時,宋侍中還有國師溫驚梅三人手中,每人都堅辭不受——袁言時自言老朽,難以支撐,宋侍中則表示宋南樓領兵在外,自己若再掌政事,恐有妨礙,溫驚梅則以天桴宮不掌實權的理由拒絕領受。

溫晏然聞言,隻是令謁者過去勸慰,並不肯答允換人理政,三人心知天子已有了決斷,事情無可轉圜,隻得勉強受命。

除此之外,溫晏然還將宋南樓從前營調出,讓對方帶了五千精兵,加急趕赴上興關,他原本的職責則由副將師諸和暫代——負責頒旨的使者還稍帶了一封天子的私信過來,並與宋師兩人私語一番,方才告辭離開。

師諸和在細節上多有留意,他發現,那位來自建平的使者離開後並沒立刻往南回轉,而是往東南方向行去。

大周除了邊營之外,還有中,前,後,左,右五大兵營,左營處於台州跟丹州交界之處,多為本地土人把控,所以難以提供援助,至於中營,一向也被算作禁軍的備用兵源,溫晏然從中抽調了兩萬精壯兵馬,又在三衛中調了一萬禁軍隨行,同時命陶駕為先鋒將軍,給予對方募兵之權。

陶氏世代都是武官,如今家族雖然有些沒落,但舊部仍在,他一朝起身呼應,雖然算不上從者雲集,也有許多舊將願意隨之出征。

第六十七章

溫晏然仔細看著[戰爭沙盤]上的數據。

[兵卒總數:11.4萬;

騎兵:3.6萬;

遠程兵:1.1萬;

步兵:1.4萬;

工程兵:0.3萬;

民兵:6.3萬。]

如果把每個兵種的數量加在一起的話, 會發現其總數已經超過了11.4萬,溫晏然研究過《君王攻略》的機製,知道這是因為遠程兵跟騎兵, 工程兵跟步兵存在兵種上的重合,像鐵騎營裡的三千人, 每一位都能被同時當做騎兵跟遠程兵來看待,至於最後的民兵, 則是由一些沒有經過訓練, 也缺乏作戰經驗的役者組成, 平常負責軍隊中運送物資,起灶做飯等雜務。

跟在兵卒後麵的數據是當前糧草數,不過顯示的不是糧草總量,而是糧草的可供應時長, 據係統顯示, 盧沅光那邊準備的糧食, 足夠十萬大軍三個月的用度。

糧草跟兵卒後還有一列,顯示為[隊伍士氣:60 10(職業加成)]。

這個數據是按百分製計算的, 能到70, 證明隊伍的整體精神麵貌還算不錯,溫晏然記得某些技術帖裡提到過,倘若隊伍士氣超過90, 就算被敵軍擊殺一半以上的士兵, 陣型都不會潰敗, 反之, 若是低於10, 哪怕還沒跟敵方交手, 都能達成[一觸即潰]的成就。

就在此時, 內官蔡曲過來通報:“崔舍人求見。”

溫晏然在心中算了下日子,笑:“她也是時候到了。”又道,“讓崔舍人進來。”

崔新靜的麵色因為疲憊而顯得有些蒼白,她先詳細彙報了自己本次出差的工作成果,然後摘下冠帶,姿態鄭重地向天子行了一個大禮,方才諫言道:“大周社稷係於陛下一身,上興關位於丹州,前方地勢更為闊朗,西夷之兵朝夕可至,陛下萬金之軀,實不應親涉險地。”

經過了厲帝那麼多年的禍害後,大周之所以能夠保持著表麵的穩定,都是因為有溫晏然鎮住了中樞,她甚至不用出事,隻要威信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天下動蕩。

崔新靜幼受庭訓,知曉謀事時不能隻慮勝,不慮敗,若是天子當真因為西夷之戰而有所損傷,其後果是如今的朝廷決計無法承擔的。

溫晏然聽她說完,不答反問:“你離開時,王刺史可有什麼話帶給朕?”

崔新靜頓了下,才回稟道:“王刺史曾言,台州已呈火上澆油之勢,兵貴神速。”又道,“陛下可以使朝中將領率兵至此,又何須禦駕親臨?”

溫晏然笑:“那依崔卿之意,該讓何人率兵?”

崔新靜聞言不由哽住——最熟悉台州情況的將領肯定是陶駕,不過此人當年曾遭遇過大敗,而且多年不曾領兵,恐怕難以鎮住下頭的兵卒,但若是以他為副將的話,又找不出一個能力與威望都壓得住場子的人。

——唯有天子可以。

建州一帶,沒任何一人的威望能超過溫晏然,如果她決定自己擔任這個大軍名義上的主帥,旁人隻會因為擔憂她的安危而反對,絕不會因為不服氣而生亂。

事實上,在天子要來的消息傳到上興關時,此地的官吏,士族還有豪強,便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到了一處,力求上下一心,免得自己行事不妥,觸怒新帝。﹌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溫晏然緩緩道:“西夷必反,此戰無法避免,若是戰事拖得太久,就算贏了,也是弊大於利。”

大軍上下,唯有溫晏然的決斷權無可置疑,是以她必定要親自來丹州上興關坐鎮,如此一來,前線的將領們方才能夠指揮若定。

崔新靜思忖片刻,小心道:“王刺史雖言兵貴神速,然而大軍此刻便抵達上興關之事,一定遠超王刺史所料。”

正常情況下,在決定出兵後,首先得做好物資與人員的調配,哪怕建州與台州離得不算遠,從崔新靜把話捎回去算起,怎麼也得個把月才能整軍成功。

也就是說,天子出現在此之事,是不在王遊本人計劃內的。

溫晏然頷首,示意崔新靜繼續往下講。

崔新靜道:“微臣以為,王刺史如今怕是還未曾成功分化台州諸族,此刻前來,倒是有所不利……”

她一言未儘,就聽到上頭傳來一聲笑,穿著玄衣的天子倚靠在憑幾上,居高臨下地看著她,語氣溫和:“自古行兵,皆有攻其不備的說法,如今台州上下皆未有所預備,豈不正適合建平作為?”

崔新靜聽著皇帝所言,忽然有所明悟——天子自然明白王遊目前還未曾徹底將台州那灘水攪渾,隻是並不在意而已。

王氏私據台州多年,導致當地人隻聞刺史與將軍,卻不聞建平天子,王遊並不想對朝廷低頭,隻是因為年老體弱,往昔壯誌漸被消磨,方才想借建州之力延續家族而已,皇帝對此也是心知肚明。

——既非忠臣,便不必額外留情。

崔新靜想到此處,又行了一禮,道:“王刺史之幼女,如今與臣同至上興……”

溫晏然了然:“既然來了,崔卿便替朕去問問,看她是在這裡待著,還是現在便去建平讀書。”

王遊固然私心極重,卻也是第一個向建平示好的人,其人雖然不用額外照顧,溫晏然這邊也不好把過河拆橋的行為表現得過於明顯,所以之前答允的條件,該履行的自然還要履行,否則下次遇見類似的情況,旁人便不肯上她的當了。

崔新靜明白天子話中之意,再度向溫晏然拜了一拜,算是感激天子讓她不曾失信於人。

溫晏然笑道:“崔卿且起身罷,你既然來了,就幫朕分析一下,台州那邊若是知道朕已至上興關,會有何反應?”

崔新靜苦笑:“怕是會立刻起兵。”

溫晏然聞言,隔空點了點書桌上的一封奏折,蔡曲見狀便用托盤將奏折盛起,轉交給了崔新靜。

“崔卿看看。”

崔新靜微微欠身,然後方才拿起奏折翻看,她粗略一觀,發現這封被刻意抹去上書者姓名的奏折來自西夷當地,內容則是檢舉當地大族私藏兵甲,有意謀反。

僅僅一眼,崔新靜便意識到,這封奏折是真的,奏折中的內容也是真的,與她同來又提前一步離開的那些禁軍,其實也充當了斥候跟天子使者的作用,在自己跟王遊聯絡的時候,他們也找了幾個中原出身的小官吏,炮製了這封檢舉信。

經過王遊一事後,西夷各部再難齊心,如今再聽說有人私自向朝廷檢舉,恐怕會忍不住互相攻訐。

“朕打算讓陶卿去問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