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1 / 1)

也沒有。

上電視據說是非常嚴肅的事情,這是他在這個時空第一次電視演出,可以說是他邁出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終於,輪到齊涉江和孟靜遠候場了。

隨著工作人員一個示意,齊涉江和孟靜遠對視一眼,齊涉江打頭,兩人邁步從後台走出,到了舞台中央,對觀眾一鞠躬。

兩人都是一樣的鴉青色大褂,一個被粉絲譽為盛世美顏,另一個圓臉笑眼,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反差。

現場頓時掌聲雷動,倒不全是現場導演的要求,一個有顏,一個有國民度,大家樂意給掌聲。

齊涉江微微一笑,還沒開口,現場又是一陣壓抑不住的尖叫了。

和上次茶樓的觀眾不一樣,今天的觀眾以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居多,對齊涉江的反應自然要大一些。

他就一身素麵純色的大褂,臉上看起來清清爽爽,五官略顯西化,但莫名地與這身傳統服飾一點也不衝突,或者是因為他舉手投足間,還是東方的氣質。

這是齊涉江在這個時空第二次說相聲,和上次比起來,這一場的觀眾要“難對付”一些,他們比之前的還要看臉。

這個問題孟靜遠也反複提醒過齊涉江,千萬要注意,彆被觀眾打亂了節奏。不過幸好今天不是直播,萬一有個什麼,還能後期剪了。

“謝謝大家,我都不知道,你們的掌聲是給我,還是給上一個節目的。”齊涉江自如地道。

他一開口,掌聲就慢慢停止,待說到後半段,好多觀眾都嘿嘿低笑了起來。上一個不是張約的麼,誰不知道張約在網上怎麼黑齊涉江的。

齊涉江這一句話是他們給電視台的台本上沒有的,好在這錄播的晚會,要求也沒有那麼嚴格,不一定要和台本嚴絲合縫,沒什麼出格的話就行。當然就算出格了,也是可以剪輯的。

齊涉江有自己的演出習慣,如果與旁人同台,他開場時,喜歡提一提上一個節目,這也是防止觀眾還沉浸在前麵的節目裡,自然而然地把大家帶到自己的活兒裡來。

而且之前他和張約打了場交道,他這人脾氣雖然不錯,但也有些促狹,這不,立刻就拿張約來砸掛(調侃)了。本身他心裡也清楚,這樣效果會很好。

孟靜遠是個老演員了,就算這句是現掛(即興)的,他也捧得住,而且他去了解過齊涉江,也看到過他和張約的那點事,立刻誇了一句:“好節目啊。”

齊涉江:“對,我們在後台也聽得到。我聽完了啊,長得真好!”

現場頓時爆發出一陣笑聲,多數人都知道張約以前點評齊涉江的那句話“聽完了,長得很好!”,就算不知道,這句話本身也挺有意思的。

沒想到齊涉江一上台就拿這件事調侃,等於是反擊了回去,怎麼能讓大家不興奮。

從來都聽說張約嘲這個了,諷那個了,這還有當麵懟張約,可真新鮮。

大家還交頭接耳起來,這都是年輕人,本來以為花瓶加上傳統相聲大師,搭配雖然有噱頭,但內容應該一般。大不了,就當看二十分鐘帥哥唄。

誰知道他們的期待被齊涉江從另一個角度驚喜了,他的表現真的挺不錯,短短幾句,內容也許出自寫手之手,但表演意外的並不讓大家覺得彆扭。

觀眾倒是嗨了,關山樂隊表演完之後就坐在下頭的圓桌上啊,過後還有一個藝人集體給現場觀眾送月餅的環節。

隻見張約的臉都黑了,“……”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他身旁的樂隊成員笑到捂肚子。

看張約吃癟簡直太有意思了好嗎?尤其是他們記得張約還哼《何必西廂》來著,這到底是什麼孽緣啊。

觀眾反應不出齊涉江所料,孟靜遠也哭笑不得應了一句:“誒,你等等,什麼叫長得真好?”

齊涉江這才“哦”了一聲,“我是說,唱得真好!”

孟靜遠:“噯,這還差不多。”

這會兒導演組都低聲討論起來,臉上帶著笑意。這個節目答應得真是太值了,雖說這句話台本上沒有,可是效果非常好。

對於他們電視台方來說,就喜歡這樣的橋段!

張約也就罷了,他那毒舌,罵人都不算新聞了。沒想到齊涉江也夠行的,即興回擊,不愧是有親媽撐腰,一個新人什麼都不怕,就這麼在節目裡懟回去了。

而且也不是辱罵之類的,挺有分寸——話說回來,張約確實長得也挺好啊。

齊涉江又道:“唱功非常之好啊,就是,就是往那兒一站,演出,各位,絕對不會跑調!”

孟靜遠:“您這是誇嗎?”

齊涉江仰了仰頭:“不是嗎?他難道跑調了?我不懂這個。”

現場觀眾低笑一聲,還有“噫”他的,想著這句顯然是在自嘲唱功了。

孟靜遠一扒拉齊涉江,也是半帶提醒齊涉江,節奏該快一些了,“不懂你就彆瞎誇,你怎麼老揪著人家不放啊?”

齊涉江“嗨”了一聲,狀似苦惱地道:“我這不是嫉妒他麼,怎麼人家有個組合,我就沒有呢?難道是我長得不夠好?”

——同期出道的新人弄了個組合,可不就他剩下。沒想到這個包袱,又翻了一下,還和他自己的情況也串上了。

觀眾愣了一秒才醒攢兒,隨即響起一陣熱烈的笑聲,仔細聽還夾雜著口哨聲。

起哄這種事,大家最喜歡啦。

攝影師也十分機智地把鏡頭再次對準了關山樂隊,放大再放大,給張約特寫。

張約:“……………………”

第九章

孟靜遠也貧,他還順著也現掛了一句:“怎麼沒有,咱倆今兒不也組合了麼?”

這可不,捧哏加逗哏,相聲組合怎麼不是組合了。

笑聲夾著“噫”聲四起:都是組合,你這個性質好像不太一樣?

一段相聲能不能吸引觀眾,墊話可說十分重要了,他們二人即興的墊話,還真是把現場氣氛都調動了起來。

相聲門兒子不能拜父親為老師,孟靜遠家學淵源,也跟著長輩學作藝,但他磕頭拜師的是另一位風格鮮明、尖銳的名家,所以孟靜遠身上也帶著不少師門特點。和曾文多年合作中,捧得瓷實,卻也不時有神來之筆,令人叫絕。

用現在的話來說,他的風格叫:穩中帶皮。

齊涉江笑嘻嘻地說:“這是臨時的,回頭還得把您還給曾文老師。”

這話一說完,隻聽台下觀眾統一地喊:“Yooooooo~~~~”

齊涉江:“???”

聽過叫好,聽過“噫”的,還有喝倒彩的,這個“yoooo”是什麼意思??

這幾十來年,相聲界還發展出了這麼一種叫好法啊。齊涉江摸不著頭腦,但麵上總不能露出來,隻能若無其事地往下繼續說。

反正拿張約砸掛也砸儘興了,齊涉江滿意地一轉話頭,回到了台本上來,“其實咱們今天是為了慶祝中秋,中秋節的習俗,家家賞月,吃月餅。有闔家團圓的,那就‘月到中秋偏皎潔’。要是在人在外地,與親人分彆,那隻能‘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孟靜遠:“對,祝福。”

齊涉江:“還有更慘的,隻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孟靜遠一臉疑惑:“啊?這和前邊那一個意思啊,家人分彆。”

齊涉江搖頭:“這更慘,‘無相親’啊,連願意跟他相親的對象也沒有。”

孟靜遠:“沒聽說過!是那個意思嗎?”

……

因為是中秋節,從墊話到正活兒,都絲絲扣題,入活兒也入得順理成章。

齊涉江這裡說到正題了,“其實最開始,這月餅是沒餡兒的,就是乾巴巴的胡餅,一整塊,圖它個形狀團圓。有餡兒,那是打朱元璋的時候,他發明的。

“這要從元順帝時說起,朝政昏暗,百姓苦不堪言,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是金鼓齊鳴,處處起義,其中就包括了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合縱連橫,要聯合各路義軍在八月十五這天起義,但是這麼重要的消息,該如何傳遞呢?軍師劉伯溫就出了個主意,咱們把消息,放在食物裡,再送走!”

孟靜遠:“哎,是個好辦法。”

齊涉江一本正經地道:“眾所周知,洪武帝朱元璋是鳳陽人,家住在鳳陽縣朱家莊燒烤一條街二十八號……”_本_作_品_由_思_兔_網_提_供_線_上_閱_讀_

孟靜遠一臉不忍看:“謔!還燒烤一條街!”

……

齊涉江:“做好了一看,還少點什麼啊。”

孟靜遠:“少什麼了?”

齊涉江手上仿佛在忙活:“把模子往上一印,仨字兒:稻香村。”

孟靜遠“哎”一聲,“那會兒有稻香村嗎?”

……

齊涉江:“……元兵上前盤查,那會兒也有管製刀具限製,幾戶人家隻準合用一把刀。元兵打量王勝將軍那一人多長的大刀,好嘛,大刀配大餅,還算說得過去。但這官兵雁過拔毛,非得占點什麼便宜才開心,他扛起那月餅就是一口。”

孟靜遠:“吃的都不放過?”

齊涉江:“這可把大夥兒緊張壞了,裡頭可是裝著‘八月十五夜起兵’的條子!結果……”

孟靜遠:“怎麼樣?”

齊涉江:“把他撐死都沒露‘餡’兒!”

……

……

這說得是老段子,故事圍繞著有餡月餅的起源展開,主要人物就是朱元璋、軍師劉伯溫、號稱大刀王勝的王將軍等角色,說朱元璋是如何想到用月餅傳遞消息,最後成功聯係各路義軍。

二十分鐘,竟好似轉瞬即逝,觀眾意猶未儘。齊涉江入了底兒,抖響最後一個包袱,就和孟靜遠一起鞠躬下台了。

雖說是老段子,但稍加翻新了一下,而且這“遲、緊、頓、挫”的表演技巧,算是被他們發揮得淋漓儘致。就算聽過的人,也能樂出來。

愈是老段子,越要火候。從台詞、表情到動作,樣樣要火候。

不過他們演的出二十分鐘,正式播出應該會剪得再緊湊一些,沒辦法,畢竟是晚會。

下得台來,孟靜遠還哈哈一笑,“頭前那幾句是現掛的?怎麼突然想到提起那個小張來了,因為他之前說你了?”

齊涉江:“嗨,這不之前在後台遇到他了,開個玩笑。”

他是開心了,爽完換下大褂就回去了,張約因為還要等後頭的環節,隻能在現場又憋了一個小時。

張約:我自閉了。

.

.

參加了晚會錄製的觀眾因為簽了保密協議,沒法透露具體內容,在網上提起來時,隻是含糊表示,齊涉江表現得很好!

網友表示,他們怎麼那麼不信呢?

【嗬嗬,水軍又來吹了,當初菠蘿新綜藝你們也這麼吹齊涉江來著!】

【大家彆激動,也許他的意思隻是齊涉江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