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1 / 1)

這種大鍋菜還是不一樣的。

飲食上他有些不習慣,吃得就少,反正也不見餓,隻簡單的吃吃就算了,到了該午睡的時候才真的為難起來。

葉佳妤見他坐在椅子上有些沉默,一時間愣了愣,又想起他有午睡的習慣,讓他現在就改肯定是改不過來的,缺了覺他脾氣不好,旁人又要無辜受累。

於是左右看了看,拉了兩張椅子過來,挨著牆根拚起來,過去拉拉他的手,輕聲勸道:“你先將就歇歇,一會兒讓阿標哥他們去買一張躺椅送過來,明天就好了,啊?”

沈硯行抬手揉了揉額角,覺得頭已經有點疼了,隻好答應她,就著幾本書墊起來的枕頭,側著身躺了下去,閉上眼,迷迷糊糊的就眯了起來。

他睡不踏實,隱約聽見葉佳妤在和彆人說話,有人問:“沈老師這是怎麼了,不舒服麼?”

葉佳妤就“噓”了一聲,低聲應道:“他每天都得午睡,不然頭疼,沒發工作的,你們多擔待。”

那人就又說:“啊、沒事兒,一會兒沈老師醒了咱們再繼續,葉老師你先休息。”

他想睜眼看看是誰在和葉佳妤說話,可是眼皮很重,無論如何都睜不開,沒過多久,他感覺到有一件衣服蓋在了自己身上,味道很熟悉,是葉佳妤用過的那支一生之水的味道。

然後他就覺得有一隻溫暖柔軟的手掌輕輕撫摸了一下他的臉,是溫熱的,就像他每次握過的那樣,帶著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溫柔,輕輕的,又落了下去。

他漸漸的睡著了,再睜眼就見葉佳妤正坐在自己身邊,膝蓋上放著一本還有些新的《東京夢華錄》,她正低頭看得入神。

“……阿渝。”他抬眼望著她,小聲的叫了一聲她的名字。

葉佳妤把書合上,一手撐著腮幫子,歪著頭看他,“醒了?醒了就起來唄,準備開工。”

沈硯行應了一聲,翻身坐起來,把身上滑落的外套拎起來疊好,起身往外走。

他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兩進的宅子,用以做平時歇腳存放不重要的雜物之用,門外回廊下圍了一圈人,中間一張小矮桌,上頭放了張圖紙。

沈硯行走近過去,聽到他們在討論宋朝的街市,“開封得有藥店、算卦攤子、香料鋪、綢緞鋪和當鋪,得舉目青樓畫閣,繡戶珠簾才行啊。”

“尤其是這酒樓,得做好了,很多場戲都會出現的。”又有人接著道。

影視基地有專門的景區可以提供給他們進行拍攝,基本仿照清明上河圖,可是有的地方卻也得自己布置。

此時有人抬頭看見沈硯行,忙招呼了一句,“沈老師起來了,趕緊來幫我們看看還缺什麼。”

沈硯行伸腳勾了張小板凳來坐下,看了看他們已經列出的東西,點點頭道:“蓋紅紗梔子燈的箬笠是不是漏了?”

他指著紙上的一棟建築點了點,那是宋詩中常見的樊樓,是五座三層高樓,各棟之間有廊道相連,內有不少單間,門口掛著珠簾,公子哥兒在此徹夜狂歡。

宋代的大酒樓一般大門都繪有彩畫,設紅綠杈子,懸翠綠簾幕,掛紅紗梔子燈,三園樓在進門後有一條主廊,中間有一個天井,南北的長廊及樓上都是一個個精致的小子,白天到黑夜都是燈火輝煌,幾十個濃妝豔抹的妓女聚於主廊上等待酒客的召喚,望之宛若神仙。

不過懂行的人自然知道,這些酒樓的娼妓隻是伴坐而已,另有所謂奄酒店,有可以提供特殊服務的妓女的,會在酒閣內暗藏臥房,這種酒店的標誌是在門首的紅梔子燈上加蓋一頂箬笠。

沈硯行說的箬笠就是用在這種酒店上的,劇本中也有官員狎妓的描寫,這一點上同樣要分清楚,可不是隻有青樓才會有妓女的。

眾人想了起來,忙應了聲,然後在紙上加了一個箬笠的備注。

葉佳妤那邊還沒有正式開工,因為得到鄭耘的允許,她可以親自下廚做出成品來讓道具師仿造,所以現在她也就是和兩位負責這一塊的道具師一起討論要定什麼菜式。

世間畢竟緊張,很多菜不可能一一做出實物來仿造,葉佳妤決定隻做會在劇中給特寫的那些,損失有時間,就再做其他的。

商量停當,已經是下午的六點,金烏西墜,葉佳妤和沈硯行在道具組各位同事的邀請下和他們一道去吃晚飯。

劉標和方莫遠遠的跟著,像是兩個觀光的遊客,不知道是不是知道有他們跟著,沈硯行走著走著就隱隱覺得有人在看他們。

他試了幾次回頭去找,可是找來找去都沒有發現,他皺皺眉,隻好認為是自己的錯覺。

“怎麼了,發什麼呆呢?”葉佳妤湊過來低聲問了句。

頓了頓她又哦了一聲,問道:“我知道了,是不是還不習慣後麵有人跟著?”

“你以前就是這麼過來的?”沈硯行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忽然想到葉佳妤以前可能就是過著這樣的日子,不然她不會這麼習慣,當做沒那倆人似的。

葉佳妤果然點點頭,聳聳肩道:“直到上大學,我聽我媽說以前我差點被拐子拐走過。”

沈硯行哦了一聲,拉著她的手又緊了緊,然後往前緊走了兩步跟上大部隊。

69.第六十九章

沈硯行和葉佳妤在劇組的工作很快就進入正軌, 他們各自負責的工作並不相同, 和他們配合的工作人員也不相同,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局麵,明明在同一屋簷下, 見麵卻並不多。

為了方便工作, 葉佳妤向夏明遠申請了一筆資金,買回來鍋碗瓢盆還有煤氣和電磁爐,工作間就設在另一個暫時閒置的小房間裡。

因為劇本已經基本定了下來, 劇情並不需要他們道具組來操心,要做的,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精益求精罷了。

按照劇本, 故事的起始年代設定在1032年左右,也就是宋仁宗當政時期,大約是在明道元年前後,這是很多史學家公認的北宋的最好時光。

這個時候的北宋,正是“八荒爭湊, 萬國鹹通”的景象, 國泰民安、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 是整個宋朝最好的時候, 此時北宋的工商業蒸蒸日上, 市民階級日益壯大, 市民文化也隨之蓬勃發展起來, 勾欄瓦肆就隨之應運而生。”

這也是沈硯行最初向鄭耘建議把時代背景落腳在仁宗朝的原因, 能夠更好的向觀眾展示宋朝的雅致生活,但又因為作品本身是架空,所為的仁宗朝也隻是影射,所以仁宗之後才出現的社會生活也能夠容納進來,能夠成為一部充分提現宋朝生活方方麵麵的作品。

這天被鄭耘叫來的編劇也已經進組,加入了沈硯行他們的工作中,隨時調整劇本的細節,主要是台詞。

但沈硯行最主要的,還是跟道具師一起商量什麼怎麼做,該注意什麼。

比如他現在說的勾欄瓦肆,在宋代勾欄是代指所有表演場所的,“門口要貼有紙榜,上麵寫著當天演什麼戲和名角姓名……”

他正低頭指著電腦屏幕上的照片給大家講著,就聽見一陣不大不小的喧鬨,他頓了頓,抬起頭匆匆看了一眼,就見葉佳妤拎了滿手東西從門外走過。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其他人也看見了,但沒當回事,隻打趣道:“沈老師,有葉老師這麼會做飯的女朋友,你是怎麼保持身材的?”

“靠忍住嘴。”沈硯行笑笑,也調侃似的應了句,又繼續去看電腦屏幕,鼠標一滑就切到了另一張照片。

圖片裡是一把曲頸、 梨型身、短腹,榫卯結構,麵板拱形突出周邊,膛內有拱狀音樑的四弦琵琶,“宋琵琶為四弦,四相十二品,彈的時候是豎抱,用手指彈,跟現代接近。”

說著他又點出一張琵琶的照片出來,“你們看,這是唐代的五弦琵琶,彈的時候是橫抱的,彆搞錯了,道具上得小心點,古裝劇裡要是一把全須全尾的琵琶二十來個品會讓人笑話。”

此時有人在背後歎了句,“這把唐代琵琶可真好看。”

通體施螺鈿裝飾,腹麵鑲嵌一騎駝人撫琵琶的畫麵,的確很漂亮,沈硯行聽了這話就笑了笑,“可這是奈良正倉院藏的傳世唐代五弦琵琶,並沒有在國內。”

很多的文物都在連年的戰爭時代遠渡重洋,去到鄰國甚至更遠,終他們這一代的一生,也許都無法見到它們有望能回歸的時候。

剛才還讚歎的同事又發出了一聲遺憾的歎息,沈硯行又低下頭去,指著劇本一處被他圈起來的地方問一旁的編劇,“這裡是不是寫錯字了?”

他指著的是一處男女主角討論皇帝過壽送什麼禮的情節,裡頭有一句“眼見萬壽節就要到了”,“萬壽節”三個字被他用紅筆圈了起來,一旁備注了一句,“仁宗朝謂乾元節。”

編劇湊過來看了眼,這一集的劇本不是這位編劇寫的,不由得也驚訝了一下,因為用萬壽節指代皇帝生日已經是明清時候的事了,而在宋朝時,幾乎每個皇帝在位都有一個生日的代稱,仁宗朝是乾元節,而英宗朝則稱壽聖節。

她忙應了聲,在自己的電腦文檔裡做了個批注,留待一會兒和其他的地方一起修改。

他們這邊正忙得如火如荼,另一邊臨時廚房裡的葉佳妤也忙得不可開交。

當一個場景需要大量食物又不需要特寫時,可以給專業的道具製作公司下訂單,批量製作道具,比如路邊買早點的小販蒸籠裡的炊餅,還有酒店裡用來展示的酒壇子。

但劇本裡描寫宴請的場景片段有不少,但具體描寫的食物也不少,總會有些道具是無法讓工廠批量製作的,這時就需要道具師自己出馬了。

葉佳妤所要做的就是給道具師提供一個真實的樣本,以供她們參考,而她的參考,則是來幾本記載了宋代民俗的書籍,包括《吳氏中饋錄》等食譜。

在《東京夢華錄》中,作者孟元老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汴京的美食,那個時候還沒有南渡,飲食和現在的開封有很大的不同,反而有些像江浙一帶,據統計,全書共提到了三百種左右的美食。

根據記載,宋朝時的飲食比唐朝更加豐富多樣,肉、蛋、禽、豆、內臟、野味、河鮮、海鮮都已經入菜,那些以“假”字開頭的菜,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把素菜做出葷菜的味道口感來,烹飪手法也豐富了起來,溜炒煎糟都已經出現,基本和現在沒什麼兩樣。

葉佳妤今天上午要整理的主題是宮廷菜,專供皇室宴請,以羊肉為主。

“炙子骨頭大概就像烤羊排,炕羊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