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1 / 1)

祖宗嫁到 百柏樺 4368 字 5個月前

偏僻,道路崎嶇,是個煙瘴之地,常作為流放的地方,大齊的朝臣沒有一個想去南疆當官的。

去南疆當官,不是得罪了人,就是沒有背景,總而言之,去了南疆想要再起複,無異於天方夜譚,更因為南疆百姓多為流放罪人的後代,南疆的地方官對他們素來厭惡輕蔑,對民生百姓多有輕怠,得過且過,南疆百姓同樣對他們甚有不滿。

一直以來,武驤軍都鎮守南疆,我父親統領武驤軍,不說有功,卻從未讓南越人越池半步邊境。我父親多年在南疆,早已將自己視為半個南疆人,他總想著能否讓南疆的百姓過得更好一點。

南疆的田地和氣候非常適合一年兩熟的稻穀種植,雖則經過了南疆百姓自己的摸索,能種植出一年兩熟的稻穀,但那些稻穀的成色不及南越人多矣。

你們也知道,連南疆都被視為煙瘴之地,更不用說南越。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眼裡,南越就是蠻荒之地,甚至很久以前的南疆百姓也是這麼看待南越的,大齊其他地方的人瞧不起南疆百姓,而南疆百姓則瞧不起南越人,不可避免的,雙方時常有衝突,這衝突從大齊開國延續至今。

但就是這麼一個蠻荒之地,卻種出了一年兩熟的稻穀,那稻穀飽滿成色又好,煮出來的米飯還有一股米香,與南疆百姓種出來的稻穀當真是天淵之彆。

可因為雙方之間多年來的矛盾,南越人不會讓自己的稻穀流落到南疆,南疆百姓也不會讓綢緞、鐵器等等流落到南越。

也是因此,南疆百姓想偷偷用南越稻穀當做穀種,用來種植也沒有辦法得到。這也便罷了,索性南疆人煙稀少,土地廣袤,憑著一年兩熟的稻穀,不愁吃的。

可不知為何,從十一二年前開始,種植出來的稻穀乾癟,收成從原來的一畝一石半變成了一石又二鬥,最讓人恐慌的,是第二年又從畝產一石二鬥降低到了畝產一石。

後來才知道,地裡已經不能繼續一年兩熟了,如若不然每過一年,稻穀會越來越少。如果一年一熟,還能保持畝產一石,再種植一些其他作物,好好養養田地,過了七八年,還能繼續一年兩熟。

說到這裡,蕭凡鬆頓了頓,閉了閉眼,艱澀的開口,“你們知不知道,因為南疆能一年兩熟,所以朝廷對南疆是收兩次賦稅?”

紀伏壽長歎一聲,“知道,其他地方一年一熟的,隻會收一次賦稅,但南疆會收兩次。我曾經去過北疆,北疆的老百姓知曉南疆稻穀一年兩熟,都羨慕得很,說是就算交兩次賦稅,家裡一年到頭也能填飽肚子。”

蕭凡鬆抿了抿唇,一片凝重之色,“南疆的地方官彆的事不上心,倒是收賦稅的時候,十分嚴苛,不肯讓賦稅少了一份半點。

畝產減少,卻又要交兩次賦稅,這對百姓來說,一下子就變成了沉重的負擔,從家裡餘糧甚足,變成將將夠口糧。

更可怕的是隨著每年畝產減少,終有一天百姓種植出來的稻穀隻夠交賦稅,自己卻沒有糧食可吃。

民以食為天,餓起肚子來,就會發生很多可怕的事,更嚴重是怕南疆會反。

父親一生鎮守南疆,不希望他最後會與南疆百姓倒戈相向,他去找了知府,讓知府將實情上秉朝廷,盼著朝廷能減免賦稅。

知府應了,父親一直派人暗中觀察知府的動向,發現知府確實寫了奏折讓人送往京城,以為朝廷會體恤百姓,你們猜最後怎麼著?”

紀思博皺眉開口,“朝廷不允?”

蕭凡鬆搖了搖頭,神色譏諷。

紀伏壽眉頭一簇,聲音一冷,“該不會是知府上的奏折,根本就沒提南疆田地的事?”

蕭凡鬆冷笑幾聲,“沒錯,知府對此事一字不提,他上了奏折,卻是個請安奏!枉費父親相信他,白白的又等了半年,等來的依然是嚴苛的賦稅!”

“父親質問知府,知府卻說這是朝廷的決策,他儘力了。但父親在京城的友人卻寫信告訴他,朝廷根本就不知道南疆田地出問題的事。父親沒辦法阻止知府收賦稅,看著百姓焦慮沉痛的麵容,便起了心思。”

紀伏壽眯了眯眼,低聲問道,“蕭將軍該不會是想跟南越人做交易,向南越人討教如何能讓田地保持每年一年兩熟,且田地不會荒蕪貧瘠吧?”

蕭凡鬆詫異的看著她,“你居然憑著我三言兩語就猜到我父親的想法!”

紀伏壽微微一笑,“你剛剛可是提到了南越人的一年兩熟。甚至我猜,蕭將軍肯定與南越人做成了交易,解決了田地的問題。”

第321章 蕭將軍之死【為大家加更】

蕭凡鬆心下驚歎,紀伏壽的心思轉得未免太快了,“你怎麼猜到的?沒錯,我父親確實做成了這件事。”

紀伏壽笑了笑,“很簡單,南疆田地貧瘠荒蕪,已經是十一二年前的事了,至今南疆還能安然無恙,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必定是蕭將軍把難題解決了。”

蕭凡鬆點了點頭,神色間帶著驕傲,“沒錯,父親帶著三十個親衛,掩人耳目去了南越,找到了南越的皇帝,與他談好了合作的事宜。

南越提供穀種給父親,並且將一年兩熟的種植法子也一並交給父親,而父親則給南越偷偷運送綢緞布料等等物品。”

紀伏壽仔細的端詳蕭凡鬆的神色,語氣不明的問道,“恐怕這交易不是這麼簡單吧?要知道南越之前還與南疆有二百多年的矛盾,二百多年,南越皇帝能讓穀種沒有流入南疆,可想而知,他們對自己稻穀看得多重要,連穀種都看得如此重要,沒道理會這麼輕易就把種植稻穀的法子教給蕭將軍,隻憑偷偷運送綢緞布料這些可不夠。”

蕭凡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聲音壓得很低,“沒錯,確實不止這些。”

她眼睛緊緊的看著紀伏壽,一字一句的道,“南越皇帝問父親討要了鍛造兵器的最新技藝。”

紀伏壽沒有驚詫,反而微微頷首,“我就猜,蕭將軍必定是付出了大代價。”

蕭凡鬆張了張嘴,數次之後,遲疑的問道,“你沒罵我父親是個通敵賣國之輩?”

要知道南越雖然糧食不缺,卻因地處蠻荒,很是閉塞,有鐵礦,但那鍛造技藝還趕不上二百年前的前朝,特彆是在大齊開國之後,李天成還集中了全大齊的鐵匠,重新創造出一種新的鍛造技藝,大齊的兵器比前朝更加鋒利,也是因為有這些新兵器,李天成才會雄心勃勃三征西涼。

南越人口眾多,不愁吃喝,隻憑十萬武驤軍未必能讓南越人不敢越池半步,但南越的兵器與武驤軍的兵器打個照麵,就直接斷了,因此南越人才沒有踏足南疆。

南越皇帝一直以來最想的就是更換鍛造技藝,所以才會用此與蕭將軍做交易。如果是一般人聽到蕭將軍答應了南越皇帝的要求,必定會痛罵蕭將軍通敵賣國。

蕭凡鬆說出這個內情,早就做好了紀伏壽要與她割袍斷義、痛斥她的準備了,結果紀伏壽非常平靜,讓蕭凡鬆一時半會傻楞著。

“那你父親真的通敵賣國了嗎?”紀伏壽反問道。

蕭凡鬆脫口而出,“當然沒有!”♀思♀兔♀在♀線♀閱♀讀♀

紀伏壽笑了笑,“那不就得了,我隻看到如今武驤軍依然鎮守在南疆,我隻看到你以一介女流之輩接過你父親的重任,守護著南疆的百姓,我隻知道至今南越依然不能越池半步,我也隻知道如今的南疆百姓又回到了以前家有餘糧的盛景。你父親既然決定與南越做交易,一定是留了後手。”

蕭凡鬆勾了勾唇,“是,父親確實與南越皇帝做了交易,可他給的鍛造技藝,並不是朝廷將作監的鍛造技藝,而是我們蕭家自己的鍛造技藝。

我們蕭家祖上,正是鐵匠出身。我們蕭家的鍛造技藝比不得朝廷的,就算南越用這個技藝鍛造出兵器,也比不上朝廷的兵器。”

紀伏壽淺笑,“蕭將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南疆的百姓,如果知府有愛民之心,就用不著你父親操心,如果朝廷體恤百姓,同樣用不著你父親想方設法救助百姓。

我想,蕭將軍做交易之前,必定很掙紮,可他還是做了,這就說明當時南疆的情況如離弦的弓,一觸即發。

如果南疆反了,恐怕西涼會緊隨其後發動進攻,到時候大齊就是背腹受敵,大齊的百姓還有沒有如今安穩的生活都不好說。”

這一次北疆能打贏,她亦在其中出力不少,如果是前幾年,大齊能否打贏還是個未可知之數。所以她能理解當時蕭將軍要保住南疆安穩的想法。

身為鎮守南疆的統將,最後卻被迫要與南越皇帝做交易,紀伏壽設身處地想一下,都能體會當初蕭將軍的煎熬。

蕭凡鬆很認真的看著紀伏壽,感激的道,“謝謝你對我父親的肯定。”

頓了頓,蕭凡鬆繼續道,“父親從南越那裡得來了種植法子,其實這法子也簡單,稻穀是種植在水田裡,隻需要在秧苗長大之後,在水田裡養草魚鯽魚鯽魚便可。等到稻穀快要成熟需要抽乾水田裡的水,水裡養著的魚苗也長大了,可以撈起來了賣掉,而到了收成的時候,稻穀不僅飽滿還大獲豐收。

誰能想到隻要在水田裡養魚就能把水田養肥,還能畝產增多?南疆百姓對父親十分感激,那時候南疆百姓隻認父親的話,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便是皇帝的聖旨,在南疆都沒有父親的話來得好使。

知府因此對父親十分厭惡,對父親看不順眼。父親每年要三次偷偷給南越運送綢緞布料茶葉等等,次數多了,終於被一直盯著他的知府曉得這件事。

知府秘密上奏,說父親與南越人暗中有來往,恐疑通敵。可父親是武驤軍的統將,在南疆威望甚重,齊成帝不敢因為知府一封密奏就處決父親,就秘密派人去了南疆明察暗訪。

可齊成帝和知府都不知道,父親怕南越人會偷偷潛入南疆,對生人和形跡可疑之人都會十分重視。齊成帝派來的人隻在南疆行動了兩天,父親就得到了他們的消息。

父親有了防備,他們什麼都查不出來。可父親還是死了!”

蕭凡鬆眸中陡然染上一抹濃鬱的恨意,那恨意讓紀思博看了很是心疼,終於開口問道:“蕭將軍是因何而死?”

蕭凡鬆冷冷的笑了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