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1 / 1)

六零小仙女 九州大人 4275 字 5個月前

,更不能因質量問題出現什麼交通事故。

而到年底時,可以將此作為相應大隊的增收業績,像交公糧一樣,把增收按照比例交上來一部分歸入國庫。

縣領導看完後嘖嘖讚歎,上頭真有想法,如此一來,不僅方便了百姓,國家還多了些進項,說是一舉多得也不為過。

這條指令下達沒多久,上頭來的指導員就到了,準備指導縣政府把水泥廠辦起來,然後就可以開始鋪路造橋建結實房子了。

“要想富,先修路!”

前衛的標語提前了很多年,在水泥廠建成後掛遍了縣城和鄉下的各個角落。

有了國家的支持,增收和建設兩不誤,甚至相輔相成,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充滿希望的景象,比前幾年暮靄沉沉沒有絲毫生氣的場景好上太多。

百姓們的生活欣欣向榮,勤勞致富奔小康早已成了大眾的口號,激勵著他們腳踏實地辛勤勞作過上好日子。

此後不到三年的時間裡,豫東平原這塊資源貧瘠的地方幾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全國人民矚目的示範之地、希望之星。

這裡成功向所有人展示了經濟民生的發展模板,給那些還處於貧困境地的人們莫大的希望,激勵他們跟著組織的領導號召,努力奮鬥下去。

李家村所在的那片地方經曆三年的時間,已經一躍成為一省的糧倉所在。

有大神坐鎮,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裡莊稼收成不會低到哪去,外加有化肥有機肥等研究出的肥料的加持,每年的糧產都簌簌地往上竄,高的驚人。

每季收獲之後,縣領導把統計的糧食產量報上去,省城甚至京都那邊都要過來核查一番,那麼高的數目讓人不免想起前幾年差點刮起來的那股浮誇風,不得不謹慎對待。

然而當領導們實地考察過後,卻發現一切都是那麼正常,收上來的糧食實打實地擱在那兒,下鄉親眼看到的百姓生活也做不了假,真是將糧產搞上去了。

其中,唯一不正常的大概就是這裡的老百姓貌似都喜歡去拜神燒香,光明正大地信奉某位小神仙,都說是對方給他們帶來了吃飽穿暖的好生活。

領導們:“…………”和著我們辛辛苦苦地推行政策搞建設都是白忙活的是吧?

雖然有點哭笑不得有點小不忿,但是對於在高層圈中早就傳開的某個真神仙,眾位領導心裡都有數,能不招惹還是不要招惹為妙。

隻要百姓們過的好了,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他們即使有再多的辛苦和委屈也都不算事兒。

榮錦可不覺得他們有啥可委屈的,她還覺得委屈呢。

事實上,她就要點功德,信仰力都沒拿,直接反饋給這方世界了,其他的功績什麼的不都落到相應的人頭上啦。

升官發財不要太輕鬆,委屈個毛。

這三年來,她就老老實實地在縣初中蹲著,和小夥伴一起將初中三年一級級爬了過來。

說來這幾年周圍確實變化很大,生活為此便利很多。

首先是縣城邊上開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廠子,化肥廠、水泥廠、紡織廠、磚瓦廠、麵粉廠等等,帶動了周邊一大片的經濟。

然後田裡的莊稼收成更高了,地上的路鋪的平坦又順當,成片的棉花田帶來了高收益,人們的穿著也跟著好起來。

磚瓦和水泥賣的便宜又實惠,隻要踏實肯乾,幾乎家家戶戶不用一年,就能買來材料蓋上結實耐用的水泥小平房或者青磚大瓦房。

細糧種開後,大家夥都開始舍得吃白麵了,自家吃不完,多餘的還能賣給公社,麵粉廠造的麵粉不僅供應了周邊幾個城鎮,甚至運往全國各地的大城市。

粗糧當然也種的,不過大都通過公社賣給搞養殖的地方。

李家村現在表麵上就是養豬的大戶,每年出欄生豬幾千頭,除了留下自己大隊上吃的,剩下每隔一季就賣給公社一批,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養那麼多頭,光是本村收莊稼餘下的玉米芯野菜豬草什麼的肯定是不夠的,那樣喂養也不長膘。

幾乎都喂的糧食,從公社換購回來的粗糧。

至於公社那邊從哪兒來,不是還有很多種粗糧賺錢增收的村子嘛,一個大型養豬場能帶動好幾個村落。

隨著豬肉供應量足,大家夥都有了肉吃,李家村風風火火搞的養豬產業已經聲名遠揚了,都上了報紙,被領導點名表揚。

當然其他跟著養雞養鴨養兔子之類的大隊也不少,但規模和影響暫時都還比不上第一個吃螃蟹且受到特殊關注的李家村。

李老頭每次去開大會上台發言,已然混熟了的生產隊長們都羨慕的很,搶著跟他照相,說不定就能一起上上報紙在大領導麵前露個臉呢。

李老頭如今養的白白胖胖,聽著同僚們的恭維追捧,麵上笑眯眯,心裡爽歪歪。

其實他們都不知道,李家村支起的攤子裡就數養豬最不賺錢,也就為了讓大家夥都能吃上肉,才一直養。

養著養著就養成現在這個規模,但是在村裡幾個營生中還是不賺啥錢。

比如那什麼製香、雕刻甚至神仙化身的香火錢都比賣豬賺的多,隻不過沒跟養豬似的弄到明麵上來。

悶聲發大財。

好日子越過越有盼頭,就在榮錦高一快上完時,李家村又迎來了新的變化。

經過他們的申請和努力,村裡終於將要通電了!

電線杆架起來,電燈泡裝起來!

“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多麼美好幸福的生活向往。

李老頭在村大會上向鄉親們保證了,未來三年內必定會爭取讓全村隊員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

第131章

榮錦十歲這年, 李家村通了電, 家家戶戶都按上了電燈泡,晚上不用再點煙熏火燎味道不怎麼好的煤油燈了。

與此同時, 貫穿了村子的幾條水泥石子路上也分彆安裝上了夜燈, 村民們晚上出來吃飯嘮嗑再也不怕黑燈瞎火的看不見。

裝了電燈後,大家夥的生活水平頓時上升了幾層樓,手電筒慢慢地興起來了。

李治國沒多久又從省城的機械廠弄來一輛拖拉機, 直接轟動了方圓十裡八村的人。

那一天, 當綁著大紅綢的手扶拖拉機嶄新地駛進李家村時, 村口的鞭炮聲響了很久, 村裡村外人山人海, 鄉親們都看稀罕來了。

李家村大隊的人都很高興, 驕傲地挺直了腰板兒, 這可是他們村用養豬賺的錢買來的, 屬於大隊上的公共財產,每個人都有份兒!

彆看鐵疙瘩笨重的很,還燒油,但是用處廣泛, 可以拉著鐵犁犁地、拉著架子車運東西等等,比牲口好使, 更比人力省事頂用。

縣領導這回牽頭從省城的機械廠弄回來幾輛, 以往評優排在前幾位的大隊都可以拿錢去買, 連工業券都免了。

村裡的老少爺們看到最喜歡, 幾乎每個人都蹭上去坐上一段, 膽大的還能握著扶手開上幾步路,再多就不敢了,金貴著呢,弄壞了可不好修。

既然領導幫忙給打通了機械廠的門路,他們這邊錢和糧都不缺,要肉更是多的很,現在有拖拉機,下一步自行車還會遠嗎?°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當榮錦看到大伯神采飛揚地開著拖拉機遛彎顯擺時,下意識就想到了二八大杠的自行車,還有曾經坐過的李部長和主席的小轎車。

小轎車想普及的話估計還有的等,自行車很快就下來了,據說是機械廠那邊接到上頭的命令搞改革和批量生產,存貨很足。

李家村通過給機械廠供給糧食和肉蛋的機會,優先拿到了購買權。

縣城這邊的供銷社裡沒多久就擺上了幾排自行車賣,甚至還分男女款式,男式的粗獷大方耐摔,女式的小巧玲瓏實用,設計的巧妙又美觀,受到人民群眾的追捧和親睞。

當時開賣時,供銷社門口都快被擠爆了,大家經過這麼幾年,手裡多少都有積蓄,不怕花錢,就擔心沒地兒買東西花錢。

新上架的兩排男女式自行車很快被一搶而空,之後陸陸續續擺上的也被迅速買走了,可謂是供不應求。

不久後,縣城的大街小巷、鄉下的田間地頭,開始到處閃過新式自行車的身影。

特彆是春夏時節,姑娘或小夥穿上簡潔大方的衣裳,挎上一個帆布包和水壺,戴著紅星帽子,騎上自行車在平坦的水泥路上猶如一陣風般飄過,留給路人無限的遐想和回味。

這種浪漫的情節片段很受歡迎,尤其是在學生和中青年之中,風靡一時。

甚至上頭讓搞文藝的人為此拍了個黑白小電影,拍出來後幾乎不到半月的時間就傳遍了全國各地,讓自行車賣的更好了,國庫又增收一大筆建設資金。

李家村搭上機械廠,有門路從內部直接買,方便了不少,不必和其他人一起去供銷社門口擠,也能每家每戶弄到一輛自行車使喚使喚。

有了自行車後,之前跑車拉人的生意就不怎麼好了,不過那些驢車牛車馬車轉而拉起了貨,同樣能有營收。

榮錦上到高二時,李家村的養豬場重新翻修了一遍,又擴大了規模,他們堂兄妹幾個在縣高中成了彆人口中有名的村二代。

這個時候,一直與她形影不離的小夥伴早就成了高中的校草,且越來越受學校女孩子們的追求,明裡暗裡的告白信遞了不知多少。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更何況還有李長江李桃花等人以及同村的幫忙抵擋,不給任何人翹他們村小仙女童養夫的機會。

這是李家村高中學生聯盟會私下裡一直堅持做的事,榮錦根本不知道,更不知道在外人眼中,其實她和小夥伴早就被歸為青梅竹馬的一對兒了。

不怪她察覺不出來,實在是她現在才多大,十二歲而已,自認為還是個寶寶呢。

而陳向陽已經十七了,從上了初中開始,除開在校上學期間,每到寒暑假來臨,部隊那邊就會派人過來接他去訓練,到現在已經堅持了五個冬夏。

如今他早已長到一米八的個頭,身形修長而有力量,氣勢初顯,不容忽視,無怪乎那些小女孩一看到他就臉紅羞澀。

榮錦暫時沒那個感覺,隻是覺得他越來越有前世當戰神的風範了,越來越像他原本的那個自己。

進入高三後,縣城開始建起了高樓,五六層的那種,外層顏色鮮亮的塗料一塗,很有時代感,備受群眾喜歡。

李家村不差錢,緊跟領導步伐和潮流,家家戶戶開始翻蓋新房,一座座二層小樓就起來了,重新規劃好的村落不僅看上去整齊好看,還給隊裡騰出了不少空地用。

當榮錦和小夥伴們準備考大學時,縣城開始普及了電話。

這種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很快蔓延到鄉下,李家村也安裝了,是座式的那種,樣式比較老舊,隻有撥號打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