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1 / 1)

比,確實是杯水車薪。”

陳德讓怎麼會不知道這是高世傑這一行人在故意擠兌張彥瑾?雖然他事先不清楚,可是經曆過宦海無數波浪的他,隻需細細一想便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不禁對高世傑等人有些反感。

高士傑真兀自懊悔,卻聽見陳德讓又道:“啟稟皇上,臣以為加重釀酒廠賦稅此法不妥,一來不符合我朝商法法典,二來會引起百姓恐慌,有失朝廷公信,有失陛下威儀!”

剛剛沒有附議的幾人也都站出來反駁,與高士傑等人站在一邊的朝臣此時都默默不說話。

張彥瑾打量著眾人,猶如一個旁觀者。這世上本無公允,尤其是在封建社會,以皇上為主的時代,皇上就是規則,所謂得君心者才可長久。

皇上再賢德又能如何?他也是一個人,更何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觀念已經深入到了這個時代每個人的骨子裡。

正所謂明有沈萬三,清有胡雪岩,他決不能重蹈覆轍。

“啟稟皇上,臣有一策,不知當講不當講。”張彥瑾沉%e5%90%9f半晌開口道。

皇上隨意地抬了一下手道:“有何不當講?講罷。”

“臣以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不斷地接濟那些受災百姓,不如給他們一個安穩長久去處,讓他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才是長久之計。”張彥瑾侃侃而談。

高士傑聞言直接反駁道:“說得輕巧,每一塊耕地都是按人頭分配,何來給那些受災百姓找耕地,讓他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中書侍郎誤會了,我所說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並不是指耕種。”

張彥瑾說罷,這才細細道:“農民耕種,用糧食和商人換取商品,商人用商品換糧食,故而臣願意讓這些災民去臣的采煤廠,臣會給他們工錢,提供住處,等到災情過去,他們想回故鄉耕種,可回故鄉耕種,想留下也可繼續留下,陛下覺得如何?”

皇上有些沒反應過來,不過他轉念一想,又覺得張彥瑾能出這麼一個計策也在情理之中。

張彥瑾的計策等於說既幫他解決了災民,又讓外人無法說閒話,更不會引得百姓恐慌,簡直是再完美不過的法子。

“好!難為你想出一個如此兩全的法子!”

隨後皇上起身,淡淡的說道:“張彥瑾先是設計中州巨艦,解我中州災民之困,以防流民動亂,是我朝棟梁之才,朕要加封員外郎為寧安縣子!”

滿朝皆驚。

張彥瑾才封了男爵才多久啊,這又封了子爵?

這年頭不是開國之時的,尋常要得爵位可難上加難,怎麼到張彥瑾這裡……

“多謝皇上!”張彥瑾行禮授封。

大魏朝爵位分為九等,從正一品的王到從五品上的開國縣男,總共九等。張彥瑾以前被敕封的男爵便是最低等的開國縣男,從五品上。

作為縣子,張彥瑾的品階自然比作為員外郎從五品上還要高,如此一來,他的品階便按照從四品來全,比他的上司黃修均還要高。

不過張彥瑾並不擔心黃修均會覺得如何,他知道黃修均根本不在乎什麼官階,他隻是喜歡從事修建設計。

不論是大魏朝還是其他朝代,凡是封建時代,民族資本還沒有崛起之時,重農抑商一直都是一種不用言說的事實。商人們雖說有錢,可地位卻一直不如從事其他行業的人,故而大部分地區的商業一直發展緩慢。

甚至隻有家中貧寒,被逼無奈才會出去行商,這也是著名的徽商中會流傳著“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這種歌謠。

這也是為什麼皇上沒有反應過來張彥瑾安置災民其實是對他自己有莫大的好處,不僅省掉了找人,而且勞動力也十分廉價,還獲得了皇上的敕封。

下朝之後,張彥瑾便去見了皇上。

“啟稟皇上,臣想要辭官。”張彥瑾在行禮之後,便說出了自己來的目的。

皇上身子一頓,放下手中的折子道:“為何啊?”

旁邊的李明銳都幾乎要看愣了,一來是張彥瑾放著好好的五品京官不當,居然要請辭,二來是平常人來找皇上做什麼事情,必定會說一大堆理由,像張彥瑾這麼直接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在覺得失禮的同時卻又覺得十分新鮮。

作者有話要說:  一更

第67章

張彥瑾不假思索, 當即把自己早就想好了的理由拿了出來道:“臣安置災民, 糧食不夠, 需要去外地賣糧,路途遙遠, 需要跋山涉水, 無法再在朝廷任職。”

他本來就不想做這種敲鐘點卯的官職,在朝裡被盯著,還不如去立功, 有這救命名聲,日後想攻擊他也得看看要不要臉。

如今又可以恰當表示一下自己被群攻的委屈, 向皇上賣萌訴苦,有何不可?當下有這麼好的一個機會, 他怎麼能不利用呢?沒看到皇上現在這會兒心偏向他了, 像個長輩一章關心他了?

“去哪裡買糧?你若是想要購買,朕讓人給你調過來即可。”涉及到災民,皇上十分慷慨,他溫聲說道。

張彥瑾一拱手道:“啟稟皇上,臣聽說海外有一個地方叫占城, 那裡有一種高產的稻穀名叫占城稻, 這種稻穀不僅高產, 還早熟、耐旱,所以當地人囤積了很多糧食,臣想要去看看,若是能購買到糧食, 便可以解我大魏朝的燃眉之急,還可以將占城稻這種優質稻穀的種子引進我大魏朝,讓各地的糧食產量翻倍。”

“占城,在哪裡?”皇上有些疑惑,他抬手對李明銳道:“把地圖拿來。”

不一會兒,掛在高架上的清晰地圖就被幾個太監推著移到了大殿中央,這地圖長有三米半,寬約兩米八,大約是按照一比五的比例繪製而成,上麵清晰地標記出了各地的地形,河流等經過實地勘測得出的地貌特征。

若是按照這個地圖,很容易就可以模擬出沙盤。

張彥瑾望著手繪的清晰地圖,心中震撼,這地圖真不愧是大魏朝帝王禦用的地圖,果真豪華大氣。

知道皇上在等著自己回答,張彥瑾也不墨跡,他大步走上前,從太監手中接過木杆,指著大魏朝南部和南洋群島相連的地方道:“回稟皇上,臣要去的地方就是這裡。”

占城稻便是長在南洋群島的稻穀,這種稻穀高產、早熟、耐旱,是在宋朝的時候流入中國的,後來便在江南一代迅速推行開來,在曆史記載中稱: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

占城在這個時候應該還是一個位於南洋群島的小國家,名叫占婆國,有自己的國王。不過後來就被其他國家占領,成為占城,這也是占城稻這種稻穀名字由來。

這時候的占城應該還是一個經濟發展緩慢,商業不發達的地方,唯一多的便是占城稻。若是他能率先到達,非但能把糧食和稻種引進大魏朝,還能開辟海上絲綢之路,豈不美哉?

大魏朝繁榮昌盛,民風開放,經常有海外的人來大魏朝,他給皇上說他聽說過占城這個地方產稻穀,也不會引起皇上懷疑。

他用手中的木杆把占稻城的大致方位畫出來道:“臣經過調查得知占城的大致方位就在這裡,由於臣不知傳言是否為真,故而臣想要親自去看看,若是傳言屬實,便能大量引入糧食和稻種。”

他頓了頓又道:“若是傳言所傳為虛,臣也可拿著我大魏朝的商品過去交流,將我大魏朝的商品傾銷到海外,形成一條商貿之路,為我大魏朝增加稅收,更重要的是,臣認為,我大魏朝繁榮昌盛,皇上乃真命天子,此次出去,也可彰顯我大魏朝威名,弘揚皇上威儀。”

從古至今,幾乎就沒有皇上不想要傳播自己作為皇上的威名,以及對外未知環境的探索,畢竟擴張自己領土乃是各個皇帝的本能。◤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漢朝有漢武帝七次巡海,後掃平南越,開辟海上絲綢之路。

宋朝有以冬月發船,借北風之便,開辟南洋航線。

明朝更不休說,有鄭和七次下西洋,造就航海史之奇跡。

“此去路途遙遠,越洋跨海,未知危險眾多,你當真願意冒險?”不得不說,皇上當真沒有想到張彥瑾會提出要出大魏領土,帶人航海去海外未知之地。

他默默審視著張彥瑾,這是他印象中那個隻知道吃喝玩樂的張彥瑾嗎?哪個紈絝子弟會願意做如此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他心中漸漸萌生出了讚賞之意,或許張彥瑾並非好吃懶做之徒,隻是沒有遇到他想要做之事罷了,既然如此,他又何必把這樣一個誌在四方的人困在朝廷中做官呢?

更何況張彥瑾在工部做員外郎該做的也做的差不多了,最近聽說都隻是敲鐘點卯罷了。

“臣願意身先士卒,為皇上,為大魏朝開辟新的商貿道路!”張彥瑾信誓旦旦道。並非是張彥瑾想要給宣揚大魏朝國威,為朝廷效忠,他更看中的是裡麵可以獲取的財富,以及可以借這個機會擺脫掉在朝廷的官職。

更重要的是,從大魏朝的南邊去占城,來回也不過六百多公裡,危險極低,更重要的是,和歐洲船隊橫穿大西洋相比,他去占稻城屬於近海航行,一路上有很多港口,不用擔心補給和壞血病。

皇上沉%e5%90%9f一番,忽然道:“你伯父知道你想要遠航南洋嗎?”

儘管張彥瑾乃是朝廷官員,要服從皇上命令,可是張仲謙乃是開國王公,為朝廷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皇上知道張仲謙十分疼愛張彥瑾這個侄子,不然也不會在張彥瑾闖下了那麼多禍事,他卻一直包庇,甚至總是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了。

一起同過窗,不如一起扛過槍。

張仲謙對於皇上而言是朝臣更是共同作戰過的兄弟,尤其是他時不時回想起那段金戈鐵馬,氣吞萬裡的戰鬥歲月時,他更是心生感慨。

他乃九五之尊,他可以不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但是對於張仲謙,他不能不顧及。

“皇上請放心,臣伯父在臣幼時,便教誨臣要有報效朝廷的鴻鵠之誌,臣此番請求乃是報效朝廷,效忠皇上之舉,伯父聞言定然會同意,再者臣若去,定然會謹慎小心,保全自己,載糧而歸。”張彥瑾拱手再次請求。

皇上沉默半晌才道:“生子當如張彥瑾!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膽氣,朕敕封你為南洋都督,正四品!航行準備物資若有需要,皆可稟告給朕。”

“多謝皇上!”張彥瑾謝恩之後,立馬收起了先前一本正經的態度,有些嬉皮笑臉道:“皇上,那臣可就不客氣了啊。”

皇上被張彥瑾這迅速地轉變弄得哭笑不得,抬腳踹了張彥瑾一腳道:“你這潑皮,果真是一點都沒有改變!”

張彥瑾嘿嘿一笑道:“物資臣可自行準備,可人還要請皇上幫忙。”

說罷,他拱手道:“還請皇上給臣一道手令,允許臣在沿海各地搜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