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1 / 1)

這兩年來登門的媒人,都快把門檻踏破了。越家一律推說宮中皇後娘娘做主,才把這些人給攔住了。但通過宗親命婦說到越羅這裡來的人也不是沒有。

越羅就打算趁著這個機會,給這些人改改觀念。

命婦們每個月都要入宮問安一次,算是跟皇後聯絡一下感情。而三月裡這一次問安,就被越羅定在了皇莊上。雖說要費許多功夫趕過去,但也沒人敢抱怨,一大早城裡就有無數架馬車疾馳而出,蔚為壯觀,倒是讓京城百姓都看了一回熱鬨。

天子腳下的百姓,對政治和前朝後宮的事都十分感興趣,本朝並不禁民間言論,所以朝堂和後宮發生什麼大事,民間也很快就會有流傳。見到這樣的情景,自然也有能乾的人四處打聽,得知是皇後娘娘要在皇莊接見命婦。

這一屆帝後,在民間的聲望還是很高的。尤其是那本剛編好的《農事》小冊子發下去之後,百姓們將李定宸奉為明君,身為明君他老婆的越羅便也跟著水漲船高,成了天神娘娘下凡。

所以天神娘娘要在皇莊見這些夫人們,肯定也有深意。還有人知道農事部的人就是在皇莊上搞各種試驗,《農事》裡寫的東西都是先在那邊驗證過的,不由腦洞大開,覺得皇後或許是要讓這些朝廷命婦們也去學學這方麵的內容。

還真是歪打正著,被他們給猜中了。

當然,所謂的“學習”,就不會那麼深入和詳細了,也就是帶著她們在皇莊裡走走,看看各種景象,再讓人解說一番。

夫人們不管感不感興趣,都十分捧場。畢竟這農事雖然醃臢,但卻是國之本,如今滿朝上下都在忙這個,她們就是不喜歡,也不會表現出來。不但不會表現,還要競相稱讚。

越羅也不得不承認,這些夫人們奉承人的手段,真是一等一的高超,就是她神思清明不會被人攛掇,也覺得聽了高興,心情舒暢,好似自己真的做了多少了不得的事,萬家生佛。

不過她也沒忘記自己的目的,中途停下來歇腳時,就叫來了兩個半大少年。

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的少年,不管怎麼都是好看的。儘管這兩位身上穿著的隻是灰撲撲的布衣,但卻英姿勃發,令人眼前一亮。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所有人都奉承的皇後娘娘,口稱“姐姐”。

“原來這就是兩位國舅!”有機靈的立刻稱讚道,“難怪看起來就卓犖不群,比咱們家那些皮小子不知好到哪裡去了。我以前光聽人說兩位國舅有多麼出色,如今親眼見了,才知道傳聞不及一半!”

其他人自然也紛紛跟上。

本來兩位國舅見命婦是不太合適的,但一來他們年紀小,而這些朝廷冊封的命婦,基本上都是子女成群,快要能當祖母的年紀了,也就沒那麼多講究。畢竟能入宮朝見皇後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員命婦,而要做到這個品級,至少要在朝中熬個十幾年的資曆。

二來這是在外麵,那麼多人在,又有皇後看著,也不用顧慮太多。

自然也有人好奇兩位國舅為何會在這裡。

皇後入宮也有四五年的光景,但越家一直很低調,國丈自己是進士出身,隻思閉門讀書也就罷了,兩位國舅年紀輕輕,居然也壓得住,就連出門交際都少,沒養成京中那種鬥雞走馬、眠花宿柳的紈絝。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那麼多人想跟他們家結親。——雖然是外戚,但名聲卻好。

不過這兩位炙手可熱的國舅已經很久沒有出門了,眾人原以為他們是無心成親,現在才知道是被皇後送到這邊來了。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是一直跟著農事部的人在忙碌,《農事》的小冊子就有一部分是他們寫的。

說完之後,還積極建議諸位夫人可以帶一本小冊子回家去看看,了解一下這些東西,以免被下麵的人糊弄。畢竟幾乎每位官員家中都有山莊田地,這些夫人們管理中饋,也是要操心這些事的,不能什麼都不懂。

兩位少年郎言笑晏晏,所有人聽了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等命婦們離開時,竟是人手一本小冊子,有些還多要了幾本,說是用來饋贈親友。

大家都是聰明人,所以回去之後,家裡有兒女的,《農事》小冊子就是不能不讀的了,比科考的書還要緊。

皇帝看重這件事,作為讀書人自然也不能忽視。就算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進士科高中頭名,萬一陛下心血來潮問起,卻發現你對這些事情一竅不通,這印象自然就差了,所以兒子要讀。

而看皇後的意思,給兩位國舅選親事,肯定也是挑那擅長這些事的小娘子。國舅們既然如此選,將來皇室宗親,乃至皇太子妃的挑選標準,隻怕都要變一變了,所以女兒也不能不讀。

但這風氣真正盛行起來,還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因為這些命婦們也頗有幾位聰明人,沒有盯著兩位國舅的婚事,而是從他們跟著農事部的人忙碌,看出了一點彆的東西。

所以第二日,就有幾位京中最有名的勳貴外戚聯袂入宮,求見李定宸。

他們這些勳戚經常出紈絝,不是因為他們不肯上進,而是不能上進。

前朝犯上作亂的勳戚太多,帶來了不好的風氣,所以他們是時時刻刻被皇帝緊盯著呢,略微上進點兒,估計上麵就要疑心你是不是要搞事了,不能科考做官不能參軍打仗也不能經商致富,除了當個紈絝還能做什麼?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甘心如此,畢竟都是大老爺們,也有一顆建功立業的心。

而現在,兩位國舅的事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如今皇帝重視雜科,頗有抬舉的意思,國家大事他們不能參與,科舉和參軍也都不行,弄一下無關緊要的雜科,總沒問題吧?

農事和醫科就算了,事關國計民生,真的弄出什麼好東西,反而要被懷疑是不是想收買民心。工事就挺合適的,反正在正統文人的眼中,這些東西都是奇技%e6%b7%ab巧,難登大雅之堂,跟他們這些一事無成的勳戚正好相合嘛!

而且不能不承認,大概是太閒了,這些勳戚之中,也頗有幾個沉迷此道的,很有經驗,這件事不交給他們去辦簡直過不去。

越羅拍板,那就交給他們去做。

但要做的不是貴族之間盛行的精巧玩器,而是真正能夠推廣運用的工具。若能做出來,到時候也許他們著書立說,將自己的成就傳遍整個大秦,讓子孫後世代代相傳。

誘惑不可謂不大。

勳戚們應下這份差事,便迅速的將精力投入其中。看起來還是跟平時一樣不務正業,但精氣神都不一樣了。而這消息自然也是瞞不住的,很快就傳了出去,又在百姓之中引發一輪熱議。

這些達官顯貴之家風行的事,不說下麵的官員上行下效,就是民間也多有效仿,畢竟人人都知道,懂得一點這方麵的東西對自己有利,自然不吝去學一學,漸漸的便形成了一股風潮。

就連大家閨秀出門聚會,說的也不是詩詞文章或者脂粉花樣,而是雜科的各種趣聞了。

她們一時或許還不會自己動手,隻是當個旁觀的看客,但總有那麼一些人會主動去進行學習和嘗試。譬如越羅就已經聽說,某位官員的女兒已經把自家的花園給刨了,名貴花木都移植出去,打算在院子裡種菜。

這件事在京城中一時引為笑談,才能傳到她耳朵裡。越羅故作好奇,讓人宣召了這位姑娘進宮。

隻要能夠做出成績,她絕不會吝於給予支持和鼓勵。等所有人都知道這麼做能得到什麼樣的好處,就不會再去嘲笑,而是人人跟風了。

不過毀了精心打造的花園,倒是沒有想到的。

作者有話要說:  封建製度下移風易俗比較難,也不可能做到像現代這樣。

最後的結果,大概就是像十七八世紀的歐洲?主流思想不鼓勵女性走出家門,但也不會絕對禁止,她們隻要能頂住壓力,就可以做出這種選擇。大概這樣。

第100章 這是喜脈◇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雖然借了這麼個名義,但越羅並沒有想過插手弟弟們的婚事。

她對父母的眼光還是很相信的,隻需要在人選定下之後再封賞一番,擺足重視的姿態就可以了。以免弟媳婦還沒進門,就因為有她這麼一個大姑子而緊張失措。

雖然宮中朝中的事千頭萬緒,但李定宸和越羅都不是一味攬權的人,手裡也有足夠的人手可用,將所有的事情一一分配下去,自己倒也不至於忙到沒有空閒。

端午節這一日,李定宸率朝臣前往城外觀賽龍舟,與民同樂,冬生也被他順手牽走了,打算在百姓麵前炫耀一下自家兒子。

越羅自己在宮裡張羅了一番,閒下來時時間還早,如此佳節,李定宸和孩子都不在,竟覺出了幾分寂寥。越羅一琢磨,便打算自己也出宮去與民同樂一回。

這兩年李定宸越發穩重,也是朝堂上的事越來越繁雜,不再動不動就琢磨著要出宮。越羅作為皇後,多是與他同進退,自然也沒什麼出宮的機會。

不過今日李定宸自己也出去了,須不能說她。

臨走前她略略遲疑,到底還是去了永和宮,打算把江太後邀上。

他們一家三口都出宮去了,倒留下長輩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宮裡,到底不像樣子。若不被發現還罷了,一旦江太後知情,隻怕又是一番折騰。

江太後聽了這個提議,大為詫異。但這兩年她也不是那個深居簡出的太後了,雖然沒出過宮,但軍服坊那邊卻是常去的。習慣了走動,也沒有必須要把自己關在後宮的念頭了,被越羅一攛掇,竟是十分心動。

她真是多年沒出過皇宮了,就偶爾出去,那也必然是車轎相迎,前呼後擁,衛士開道,百姓回避,根本瞧不見所謂的熱鬨。

而按越羅的說法,卻隻做尋常民婦打扮,帶上三五力士護持,不會叫人看出異樣。

越羅既然開了這個口,若是江太後不去,她自然也不好獨自出宮。因此見她動容,不免再三勸說,“民間素來有端午節走百病風俗,咱們夜裡出去不方便,白日裡遊一回,也算應景了。母後試想,陛下帶著冬生出門去玩兒,怎麼我們就非得待在宮裡等著?不如大家樂嗬一回,才算扯平了。”

一番胡攪蠻纏,總算將江太後說動。

兩人換了周姑姑送來的衣物,改換了發型和妝容,彼此瞧著都覺得新鮮得很。

江太後對鏡感歎道,“哀家可有一二十年不曾做這等裝扮了。”回想起來,都是少女時代的事了,後來入了宮,這些都是要按著品級來的,容不得疏忽。一轉眼,都那麼多年了。

越羅笑道,“娘如今可不能自稱哀家了。”

“對對對。”江太後連連點頭,“該說‘我’。”她說著笑了起來,“其實我在民間生活時,也是沒怎麼上過街的,今兒倒要嘗個鮮了。”

越羅又寬慰了幾句,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