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1 / 1)

灰胎不但能夠保護琴體,對古琴特殊的音色也有很大的影響。具體要上多少層灰胎,則需由木胎來決定,從初灰到中灰到細灰,少到四五層,多到二三十層都有。

每一層灰胎上完之後,要放置陰乾,打磨找平,然後再上下一層。

這就是製琴工藝之中最為耗時的步驟,最精細的可達數月之久。

不過唐迎這是在節目裡,當然不可能有那麼長的時間。所幸節目組這邊從節目效果的角度考慮,也允許他們采用折中的辦法解決問題。比如施師傅和王師傅做的就是船和床的等比例縮小版模型,而唐迎也在上灰胎時,拿出了自己的底牌。

節目組隻對他們所用的原料做了限製,其他方麵則沒有要求。這個天工閣又是唐迎親自設計,沈知期負責修建,所以她十分順利的得到了一間經過特彆設計、安裝了很多機器,專門用於陰乾的房間。

這就是她的秘密武器了。

影響漆的乾燥速度的條件,無非是溫度和濕度,所以隻要打開機器,讓房間的溫度和濕度保持在自己需要的程度,就能極大的提高乾燥速度。再加上灰胎之中添加了易揮發的化學溶劑,放入房間裡隻要一兩個小時就能乾透,可以繼續下一個步驟。

這個解決辦法,也是彈幕上大多數人沒想到的。因此看到唐迎完美將之解決,都十分興奮。

——現代科學的勝利233333

——感覺之前那個黑子估計臉都腫了【沒想到吧.jpg

——開了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傳統和現代的結合,莫名感覺有點爽是怎麼回事?

很顯然,唐迎這種做法,也是其他人都沒想到的。不但主持人很震驚,其他四位本來在低頭忙碌的嘉賓也都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過來參觀了一波。

主持人見他們臉上的表情複雜,立刻抓住機會上前采訪。

施師傅的表情很複雜,像是激動,又像是惋惜,最終什麼都沒說。

方師傅最乾脆,搖頭歎道,“我們年紀大了,思維固化,不像年輕人這麼容易接受新東西啦!”

王師傅表示還是有點不太能接受,這手藝活兒怎麼還能這麼做呢?他並且有些擔憂的說,“這自然風乾的木材更不容易脫膠,能保存更久。以前也不是沒有人想走捷徑,結果東西放了一陣就壞了,這是砸自己的招牌!”

“話也不能這麼說,”旗幟鮮明的表達對唐迎的支持的,隻有沉迷根雕的秦師傅,“任何一種改良,都要經過千百次的試驗。那愛迪生發明電燈,試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呢!而且他用的也不是現在的鎢絲,是碳化竹絲。怎麼能因為自己失敗了,就將改良斥為捷徑呢?”

在這幾位嘉賓之中,秦師傅可能是最純粹的一個了。他沉迷自己的技藝,也認為一切有益的、為技藝服務的改良都是可以接受的。隻要確實有效。

“要是當時的人都認為碳化竹絲是最好的,也就沒有後來的鎢絲燈了。”最後,他這樣說。

這段采訪唐迎是不知道的,直到現在才看到,聞言在驚訝之外,還有些欣喜。那是一種漫漫長路踽踽獨行時忽然看到同路人的振奮,即使最後並不同路而行,但知道還有這樣堅持的人,便已足夠。

屏幕前的觀眾顯然也對秦師傅的話很讚同,紛紛出言支持。

——秦師傅是明白人!

——就是啊,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本質上都是工具。人類發明工具,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

——雖然這是一檔傳統工藝類的節目,我也很喜歡,但還是要說,現在有些人捧傳統都快瘋魔了,隻要有一點不同就被打成異端,惹不起。

——醒醒吧,大清都已經亡了八百年了【娜娜版你清醒一點.jpg

當然也有人質疑唐迎,認為王師傅的話也沒說錯,業內推崇自然風乾,自然有推崇的道理。

不過這畢竟是在節目裡,隻能在彈幕上停留一秒鐘,也許大部分人根本沒看清就被頂掉了。所以這個小插曲很快過去,觀眾們的注意力還是放在節目上。

在唐迎上灰胎的這段時間裡,時間已經悄無聲息進入到第三天。

施師傅和王師傅還在跟各種零件搏鬥,看不出什麼來,秦師傅則一直對著自己挑選的那半截木根發呆,半點動手的意思都沒有。倒是方師傅進展不小,木雕已經有了輪廓。不過暫時隻能看出雕的是人物,細部尚未分明。

節目已經進行到了三分之一處,觀眾們也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並支持的嘉賓,在彈幕上為他們打call。大概因為這畢竟不是個看臉的節目,所以唐迎雖然人氣要高些,但其他人也沒有被掩蓋住。

這就是節目組想要的效果,這會兒看著網絡上的反饋,他們也鬆了一口氣。

製琴是細致活兒,一次一次的反複上漆打磨,最為考驗耐心。稍有不慎,一張琴就毀了。不過在唐迎做來,卻隻覺得賞心悅目,每一個動作都十分標準,令人百看不厭。

灰胎最後一層精細打磨之後,表麵會出現毛孔和砂眼,所以還要經過“走水”,用大漆調和膩子粉調和,通體刮塗,乾後打磨,反複數次。

最後才是上麵漆。

麵漆通常用的是生漆和桐油熬製成的熟漆,增加大漆的流平性,有時還會加入顏料。而上漆的方法是揩清,用絲布包裹細棉團,蘸清漆直接在琴胎上揩拭,塗上薄薄的一層,如此數十次,再將之擦光,漆層輕薄,手感光滑,色澤瑩潤。

到這一步,琴身主體就完成了,剩下的是定徽、安足、上弦等細節。

因為時間一直卡得很緊,就連睡覺的時間都碎片化了,定好鬨鐘,眯上一兩個消失就起來繼續,所以這樣緊趕慢趕,唐迎竟然在第六天的夜裡,就完成了全部的工序。

不過鏡頭十分刁鑽,拍來拍去,就是不給個全景特寫。在唐迎確定完工之後,這張琴更是被工作人員帶走,沒有留在她手中。

唐迎的是第三個完成的,排在她前麵的是方師傅和施師傅,王師傅緊隨其後。隻剩下秦師傅那邊沒有任何動靜,看起來還在趕工之中。工作人員照例將每個人的作品裝好帶走,沒讓大家看見,也沒讓鏡頭拍到。

主持人抓緊時間采訪了幾位嘉賓,問的無非是這一周下來有什麼感想,覺得自己發揮如何等等。

幾天熬下來,五個人看上去都有些頹靡,然而精神上卻是亢奮的。時間緊任務重,沒有成為他們的壓力,反而化作了動力,每個人都儘力發揮,對自己的作品自然是滿意的。

主持人最後讓大家互相評價,意外的是每個人都對唐迎印象深刻。

能不印象深刻嗎?他們雖然擅長的活兒不同,但畢竟都是木工,所以早就認識了。關係不見得多親近,但彼此是什麼水平,心裡也多少有數。而唐迎就不同了,這個小姑娘年紀輕輕,長得又好看,不像是能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的。所以她的表現好一些,就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稱讚。

傳統工藝為什麼會沒落?無非是後繼無人。

所以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總是讓人高興的。即使是對唐迎網絡主播的身份以及利用現代科技來完成工作的做法都不讚同的施師傅,也絲毫沒有吝嗇自己的誇讚。

采訪結束之後,眾人便各自回房休息了。隻有秦師傅的房間,亮了一整夜的燈。

早上九點,所有人都聚在了院子裡。而這裡早就已經擺上了幾張高低不同的桌子,他們的作品都擺放在上麵,暫時用盒子裝著,沒有直接拿出來。其中一張桌子還空著,而秦師傅的屋門仍舊禁閉。

“大家好,這裡是國家電視台綜藝頻道傳統工藝類大型戶外真人秀節目《巧奪天工》!”主持人熟練的說了一段切口,然後進入了正題,“七天時間一晃而過,我們五位嘉賓的作品也都……”-_-!思-_-!兔-_-!網-_-!文-_-!檔-_-!共-_-!享-_-!與-_-!在-_-!線-_-!閱-_-!讀-_-!

他說到這裡微微一頓,看了一眼那張空著的桌子,“哦,好像出了一點小小的狀況,秦師傅好像還沒有完工。”

主持人說著轉身往秦師傅的屋子走,“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他人也趕緊跟上,不過一行人才走到門口,房門就突然打開,一臉疲倦的秦師傅出現在了鏡頭前,他這七天好像沒怎麼打理過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有些皺了,但眼睛卻炯炯有神,亮度驚人。

“到時間了?”他眯著眼睛看了看天色,又看看麵前的眾人,開口問。

主持人回答了這個問題,“是的,今天已經是第七天了。秦師傅,你的作品完成了嗎?”

“進來看吧。”秦師傅抬了抬下巴,退後一步讓開了門。那一瞬間,所有人都能夠從他身上感受到強烈的信心,顯然,這份熬夜趕工,在最後一刻完成的作品,他自己非常滿意。

這個意外事先沒有安排,但很有看點,所以主持人直接領著人走了進去。

屋子裡燈光明亮,照得沒有一個死角,地麵上到處都是木花木屑,旁邊還散亂的放著雕刻工具,顯然秦師傅的確是剛剛完成作品,連收拾都還沒來得及。

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所有人的視線,都在第一時間聚集到了桌上擺著的木雕上。

木雕的主體整體呈船形,三隻短短的細足支撐在桌麵上,正對著眾人的這一麵船體上刻著“學海無涯苦作舟”七個字篆字。而“船體”內部,靠右側最平整之處是一片荷葉連綿。左側一張荷葉最大,幾近圓形,底麵平整,其他的則都隻是點綴。荷葉周圍是波浪形的水流環繞,而在這水波之上,一葉葉小舟正破開水麵,疾馳而行。

“這是……”主持人遲疑著開口,但施師傅已經搶先答道,“是硯台!”

他說著上前幾步,湊近了仔細將這硯台看過,口中一疊聲稱讚,“早就聽說秦師傅最擅長‘因地製宜’,今日一見,果然精妙至極!”

無論荷葉、水波還是小舟,都是木根上原本就有的,秦師傅隻是順勢而為。因此這硯台看起來也沒有多少雕琢的痕跡,古拙大氣,又逸趣橫生。尤其是整體如船隻的造型與千帆競渡的意象高度統一,再配上學海無涯一句,刻在硯台之上,促人學習奮進,再合適沒有了。

方師傅也含笑道,“能把勸學做得如此風雅,誰得了這硯台,也不好意思偷懶了。”

說著就看向秦師傅,“我平日裡倒也寫幾個字,不知您可肯割愛?”

本來彈幕上正因為施師傅的一番解說而驚歎,結果聽到這一句,都笑噴了。方師傅你還記得這是在錄節目嗎?見獵心喜不要太明顯哦!

而沈知期聽到這裡,則是麵色古怪的轉頭看了一眼唐迎,“這個該不會就是……”

“就是。”唐迎點頭。

話說錄節目結束當日,沈知期過去接唐迎,結果唐迎手裡就捧著個大盒子,接過來還死沉死沉的,拿回家裡打開,可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