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1 / 1)

, 國公府治家嚴謹。

另一方麵也說明杜明確實查到了一些東西。要不然這個侍衛會直接對顏楚音說, 杜明回來了且一無所獲。正因為三兩句說不清楚,才需要顏楚音回府。

顏楚音趕緊把那本《和風雅集》字帖塞進沈昱懷裡, 匆匆忙忙說了再見, 調轉馬車回家了。看顏楚音塞得那麼隨意, 沈昱原以為這字帖會是三皇子的書法習作, 到家翻開一看才知道竟然是千金難求的虞大家的作品, 差點傻了眼。

“這……這真是……”沈昱有些不知所措。

要沈昱坦然收下這本字帖, 他做不到!這樣一本真跡, 若想還一份同等價值的禮, 以他目前的狀況根本還不起。但按照沈昱對顏楚音的了解,若把字帖退回去, 顏楚音肯定翻臉。小侯爺心思簡單,在他心裡朋友的價值要遠大於一本字帖。拿你當朋友, 才會把字帖送給你,你退還給我, 是不拿我當朋友嗎?

“還不起就慢慢還吧。”沈昱自言自語道, “一輩子那麼長, 這才剛開始。”隻要在心裡認真記住小侯爺的好, 一輩子那麼長,總能慢慢回饋他的這份好。

沈昱現在很好奇小侯爺那個叫杜明的下屬查到些什麼,如果慈孤院真的安排孤女假死,那背後牽扯的問題肯定不小,不知道他能不能幫上小侯爺的忙。

待顏楚音回到平國公府,杜明還沒來得及休整,整個人呈現出一股奔波已久的疲憊。他回稟的第一句話就是:“此事牽扯不小,隻怕需要告知國公爺。”

顏楚音在某些方麵還是很聽勸的。但他爹這時正好不在府裡,顏楚音就叫人把他公主娘喊了過來。他對杜明解釋說:“告知我爹和告知我娘是一樣的。”

杜明忙道:“隻怕這事與長公主說還更合適一點。”

長公主很快就來了。顏楚音扶著親娘坐好,然後母子倆一起看向杜明。顏楚音是一臉好奇,長公主看似沒什麼表情,但眼神中卻藏著一股凝重。都知道杜明是乾什麼去的,現在杜明一臉嚴肅,長公主已經隱約聞到了陰謀的味道。

杜明詳細說起了自己的調查經曆。

他不是一個人出行的,還帶著杜月和杜星作為副手。杜月恰好是杜明的侄女,杜星則是他的兒子。三人都不用刻意喬裝,彆人問起來,就說是老父親帶著一雙兒女去尋親。再往詳細了說,就說老父親是幼年走丟的,幸而被好心人收養了,如今兒子女兒都有了,卻還是忘不了親生父母,想帶著孩子找過去。

因為是幼年走丟,所以他對於家裡的情況記不太清楚,就算到了一個地方後各種打探,這行為也不顯得突兀了。又因為他是想要找尋親生父母,在行德上落了一個“孝”字,時人對孝子總是高看幾分,他打探消息時便容易了好些。

之前顏楚音從牟小妹的夫家入手,圈定了兩家可疑的人選。杜明運氣好,查第一家時就找對了。牟小妹現在自然不可能姓牟,娘家姓聞,夫家姓周,人稱周聞氏。她丈夫叫周安為,中進士後被外放到一個不上不下的縣做縣令,因為在任期間施行了好多對百姓有利的政策,縣內的人口和稅收都穩步增長。一屆任期結束又留任了一屆。直到今年兩屆任期都滿了,吏部召他回京述職,對於縣內的發展,他全都對答如流。吏部給他評了上上等。他現在升至知府了。

順著周安為去查,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妥。他是正經考出來的進士,為了防止作弊,他考試時就已經被查過祖宗三代了,還有同鄉的秀才舉人幫他作保。

所以調查重點就落在了周聞氏身上。

杜明出京時聽過牟羊對他母親的描述,又帶著一張牟羊的畫像,然後他想辦法見到了周聞氏和周安為的長子,長得確實有幾分像牟羊。周聞氏像牟羊母親,她生的長子像牟羊,雖然沒有證據,但周聞氏是牟羊妹妹的可能性很大。

但周聞氏明麵上的身世和牟羊一點關係都沒有!

明麵上,她生於南方,父親是一個還算有點小錢的地主,母親是個落魄秀才的女兒。母親對她寄予厚望,將她養在深閨,親自教導她念書習字,又專門請了人教她女紅和琴藝。養到十歲左右,該提前考慮親事了,她母親覺得周邊鎮子上沒有人能配得上她,便寫信給了自己姐姐,也就是周聞氏的姨母。這個姨母當年嫁給了父親的學生,雖然過了這麼些年,姨夫就隻是一個小主簿,但總比地主好吧?主簿夫人可以接觸到縣令等官太太,手裡人脈路子更廣一些。

也是巧了,姨母手上正好有一條青雲路。周聞氏便投奔了姨母。

後來,姨母尋的那條青雲路斷了,事情沒成。恰在這個時候,周聞氏的父母和弟弟出了一點意外,人全沒了。周聞氏隻能跟著姨母一家過活。再後來,她和當地縣學的一個窮秀才看對了眼,兩人便成了親。這窮秀才就是周安為。

這個身世乍一看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不是牟羊發現了周聞氏和他母親長得很像,周聞氏的兒子偏偏又像了牟羊,沒有人會去懷疑周聞氏的身世有問題。

但順著周聞氏有問題去反推,那麼她的身世又處處存在問題。

第一,周聞氏幼時養在深閨,除了父母親人和家裡的仆從,見過她樣貌的人並不多,偏偏她的親近家人後來出了意外全死了,仆從自然也散了;第二,周聞氏的姨夫因為很討某一位縣令的喜歡,等那位縣令調職時,她姨夫跟著走了,以至於周聞氏出生時,她家和姨夫家隔得很遠,雖然她母親和姨母一直沒斷了信件往來,可真說起來,周聞氏去投奔姨母前,姨母並沒有真正見過她。

第三,姨母最開始打算幫周聞氏找的那條“青雲路”,不是彆的,正是——

“入宮?”長公主終於明白杜明為何這般謹慎了。

這事竟然有可能牽扯到宮裡!

今上登基後,基本上沒怎麼擴充後宮。宮外的女人想進宮就隻有一條路可以走——參加宮女選拔。有些宮女比如說要被安排到公主、太後身邊做女官,需得樣貌、品性和智商樣樣過關。品性和智商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所以首先一個就是樣貌好,至少也是五官清秀,得叫貴人看得舒坦,這就得去民間采選。

本朝的女官待遇比普通宮女要好一些。

隻要當了女官,宮女這一生基本就有著落了,就算到了年紀出宮,主子也會給予一些安排。景福長公主身邊就有過好幾任女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人,一個想跟著公主一輩子就自願自梳,如今替長公主管著諸多產業,深得公主信任。一個到了年紀更願意出宮嫁人,長公主不僅幫她找了一門親事,還賜了一份嫁妝,如今她男人已經從普通侍衛升為了五品武官,為她請封了誥命。

但不管怎麼說,女官依然是宮女的一種,都是伺候人的。但凡疼愛女兒的家庭,誰舍得讓女兒進宮跪來跪去?隻有那種家裡窮得不行的,本來就有打算要賣女兒,比起賣去青樓那種地方,送進宮裡反而變成是一條比較好的路了。

當然了,也少不了那種盼著女兒能躍上枝頭變主子的野心家。

杜明一臉肅容道:“景順十一年,宮裡采選宮女,周聞氏自願報名。憑著她的資質,本來肯定能選上,再經過幾年調/教,說不得能混到各宮主子身邊當女官。但太後當時忽然下了道懿旨,采選宮女的最低年齡不能小於十二歲。”

而周聞氏當時僅十歲,所以很快就被刷下去了。

以往采選宮女時,多選十歲左右的女童,年紀比這小的還沒完全懂事,年紀比這大的經過幾年調/教後年齡又太大了。十歲左右最好,教上兩三年,十三四歲左右到主子身邊,十六七歲左右能獨當一麵做女官了,然後二十四歲左右放出宮。可就是那一年,太後忽然下了懿旨,此後采選宮女要十二歲以上的。

不僅如此,太後還把宮女出宮的年紀下調到了二十二。

都說是因著太後慈悲的緣故。

周聞氏進不了宮,本該歸家。結果父母家人竟出了意外。姨夫一家陪著她回去辦理了喪事。此後她都在姨夫家裡生活,直到嫁給了現在的丈夫周安為。▃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再後來,周安為進京趕考,周聞氏跟著進京。周安為外放,她跟著外放。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周家後院一直沒有妾侍通房,周安為很愛重妻子。

“換句話說,周聞氏很大程度上能影響到周安為,對嗎?”長公主問。

杜明抿了抿嘴唇:“據說,周安為私底下曾稱讚妻子為女中諸葛。”

若是太後當初沒有臨時下那道懿旨,這位“女中諸葛”如今十有八/九身在宮廷之中。

第五十五章

杜明和普通的家奴不一樣。

初代國公爺是在戰場上拚殺出來的, 手裡握著兵馬大權。為了家族的長遠發展,這份兵權後來慢慢還給了皇家。但兵權還了,那些跟著國公爺征戰天下的親兵怎麼辦?親兵和朝廷征兵不一樣, 親兵靠主子養,征來的兵靠朝廷養。

兵權都沒了, “親兵”這個說法肯定要跟著丟開,要不然還以為國公爺豢養私兵呢。但要是貿然把親兵解散了, 倒是叫這些跟著主子出生入死過的好漢從此沒了生計。於是初代國公爺安排了兩條路, 想要繼續留在軍中立功的, 那麼平國公府送上一份程儀;想要繼續跟隨舊主的,那就轉為家奴, 平國公府在京郊圈了塊荒地, 改造成了一個村落, 親兵們可以把家裡人都接過來一起生活。

時人對“忠誠”二字看得很重, 幾乎所有親兵都自願變成了家奴。但這個“家奴”隻是一種叫法, 顯然不能把他們當成普通的奴才使喚。時間一年年過去, 早前那一批跟著主子上過戰場的親兵陸陸續續都去世了, 但他們在村子裡繁衍生息, 有子孫後代留下來。他們一邊耕種一邊訓練,忠心和能力自不必多說。

杜明正是那些親兵的後代。

既然懷疑周聞氏是牟小妹, 而牟小妹取代了那位真正的聞姑娘的身份,曾經差一點就混入了宮廷, 那麼杜明自然要在不打草驚蛇的情況下儘量往下查。

他懷疑聞姑娘是在獨自投奔姨母的路上被取代的。

“當年聞家怎麼就放心讓姑娘家獨自出門去遠在另一個縣的姨母家呢,就算聞父要打理家中田產脫不開身, 聞母為什麼沒有陪著一起去?”顏楚音問。

杜明道:“當年, 聞母臨出門時, 小兒病倒了, 她便走不開了。而宮裡的采選不等人,聞母隻能把女兒托付給忠心的嬤嬤,又安排了聞氏的一位族人,說起來算是那位聞姑娘的遠房堂兄,三人搭著商隊一起去了聞姑娘的姨母家。但因為聞姑娘自小規矩重,就算和遠房堂兄一起出門,也從不和他正麵接觸,隻每天隔著馬車簾子問一兩聲堂兄好。就算中途換了人,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