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1 / 1)

嬿婉及良時 初雲之初 4374 字 6個月前

是外麵風刮過樹葉的聲響,聖上卻忽的抬起頭,道:“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

他半靠在椅背上,輕輕問:“何意?”

聖上問的突然,內殿中人都未曾反應過來,彼此對視幾眼,麵麵相覷之後,竟無人應答。

內侍宮人不得直視君顏,皆是低頭垂首,寧海站在聖上身側,不易察覺的環視一圈兒,終於將視線投到了靜立一側的錦書。

她低著頭,同眾人並無二般,似乎也不知聖上此言何意。

似有似無的,內侍總管在心底歎一口氣。

綠儀抿了抿唇,手指在衣袖中搓動幾下,還是抑製不住心中的忐忑。

緩緩吸一口氣,她低聲道:“聖上……是在稱頌文帝的仁善。”

聖上看她一眼,淡淡道:“哦?”

隻是簡簡單單一個字,綠儀卻似是受了鼓勵一般,微微抬聲,道:“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乃是孔子之口,後被太史公收錄於《孝文本紀第十》,借以稱頌文帝仁政,德被四方。”

聖上神色淡然,不辯喜怒,隱約之中,甚至有幾分冷然:“是嗎。”

綠儀目光希冀,本是盼望能得到幾分誇讚的,卻不想聖上如此回應,看一眼冷眼旁觀的寧海,臉色不覺微白,身體搖晃起來。

她麵有畏縮之色,唯恐被怪罪多嘴,聖上卻不再言語,自一側取了一本奏疏,低頭慢慢翻看,大概是將這一頁翻過去了。

當然,隻是大概。

第二日清晨,錦書再到含元殿的偏殿時,綠儀便不在了。

寧海特意過去同她說,綠儀新謀了差事,往彆處去了,日後她便得辛苦些,將綠儀的那份也做著。

錦書低頭應了一聲,沒有多問,便取茶去了。

寧海目視她身影消失,臉上依舊帶笑,目光卻微凝,神情之中彆有深意。

他的徒弟看著他,壓低聲音,不解的問:“師傅,您不是說,錦書姑娘前途不可限量嗎?可這麼久了,聖上待她,也不甚親近……”

“你個小兔崽子,能懂什麼。”寧海斜了他一眼,使得那小太監下意識的一縮脖子。

“倘若她一過來,聖上便幸了,反倒不會有出息。”

曆朝曆代的宮廷,被君主臨幸過的宮人不知有多少,可彆說的飛上枝頭了,連得個名分的,都少得可憐。

隨隨便便就要了的,也隻能當個玩意兒取樂,興頭沒了,就會扔到角落裡,任由它腐朽陳舊,最終歸塵。

像現下這般,明明近在咫尺,卻舍不得動的,才是真上了心呢。

“等著瞧吧,”寧海目光微斂,隱約有些喟歎:“她的運道……馬上就來。”

☆、郴州

一場秋雨一場寒,昨日落了一夜的雨,雖不狂暴,卻也瀟瀟,當真寒意漫漫。

好在含元殿乃是天子居所,待遇在宮中最佳,在此侍奉的宮人內侍也跟著沾了光,錦書也早早躲進內殿,在暖爐邊溫了手,倒是不覺得冷。

天氣漸漸轉寒,她奉茶的次數便多了起來,留在前殿侍奉的時候也多了。

聖上待她依舊淡淡的,既不親近,也不疏冷,同其餘人並沒什麼區彆,錦書見了,心中倒覺自在。

綠儀走了,含元殿便隻有她一個奉茶宮人,寧海總管沒有表露出想再添一個的意思,錦書也不去多問,隻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其餘一概不管。

大周十日一朝,其餘諸事皆是臣工上疏,再請聖上禦覽批示。

偌大帝國的十五道與三百六十州,林林總總的事情總是不歇,錦書在前殿侍奉時,見得最多的,便是聖上翻閱奏疏時蹙起的眉頭,與案上小山一般,散了又聚的奏疏。

有時候,她也在心裡悄悄的想,萬人之上的天子,其實也未必那樣自在。

聖上勤勉,每日皆是早早起身,對著桌案上的奏疏消磨,今日也不例外。

錦書按部就班的奉茶之後,便低眉順眼的侍立一側,如往常一般一言不發。

聖上依舊蹙著眉,停筆看了一會兒,才端起茶盞,緩緩飲了一口,隨即又將目光重新轉向麵前奏疏。

殿外的日頭從東升,至高懸,同此前那些時日一般,他都沒有歇過。

錦書正以為聖上會如此一直到午膳時,他卻將禦筆擱在筆架上,對著案上展開的奏疏,沉默起來。

這本是同錦書無關的,她不動聲色的用餘光看了一眼,便重新垂下眼睫,繼續做自己的木頭人。

直到聖上靠到椅背上,有些憊懶的揉了揉額頭,低聲吩咐:“過來,研墨。”

錦書進了含元殿之後,他還不曾如此次這般,主動吩咐過什麼,這話一入耳,幾乎沒能反應過來。

一側的寧海心中雪亮,礙於禦前不敢做聲,隻向她遞了一個眼色過去,著意提點。

錦書隨即明白過來,微微屈膝,應了聲是,便挽起衣袖,將一側玉瓶中的朱砂倒入硯台中,適量的添水候,拿了桐煙墨,動作輕緩的研磨。

聖上靠在椅背上,麵色淡淡,目光低垂,不知是在看案上開著的奏疏,還是……在看她挽起衣袖之後露出的,略帶慵懶的半截玉腕。

他不言語,錦書自然也不會出聲,至於殿內的一眾內侍,更是斂氣屏聲,隻當自己的鋸了嘴的葫蘆。

錦書動作舒緩,有條不紊的研磨了半刻鐘,細看硯台中的赤色,覺得與素日裡聖上用的相差無幾,便停了手,將剩下大半截的墨擱在一側,默不作聲的站在一邊。

聖上掃了一眼硯台,抬眼看她,道:“研的不錯。”

錦書輕聲道:“聖上謬讚,奴婢不敢當。”

聖上笑了一笑,拿擱在筆架上的禦筆蘸了一下,漫不經心的問:“在家的時候,也通文墨嗎?”

這句話問的,既有些莫名,也有些危險。

錦書眼瞼低垂,答得謙恭:“奴婢生母早逝,所以每逢她生辰忌日,便會抄錄幾卷佛經,所以略微懂些。”

聖上彆有深意的看她,緩緩道:“看過《史記》嗎?”

錦書氣息微微一頓,道:“看過一些,隻是囫圇吞棗,所以不通。”

“是嗎,”聖上不知是信了還是沒信,隻是換了一個姿勢,麵對著她,低聲道:“上一次,朕問的那句話,你果真不知嗎?”

“聖上明鑒,”錦書答得一絲不亂:“奴婢確實不知。”

“罷了,”聖上微微合眼,緩緩道:“大概……是朕想錯了。”

錦書低著頭,沒有言語。

她不吭聲,聖上也不多話,隻是一起沉默著。

案上還有散亂的文書,他伸出手,隨意的整理出來,成了薄薄的一遝。

有一頁正處在靠近錦書的位置,他伸手過去,她又低垂著眼,恰恰瞧見他食指與中指上,因為長久書寫留下的印子。

雖然那裡早就生了薄繭,但這樣一看,還是很明顯的。

不知為什麼,錦書見了,莫名心中一動。

聖上似乎是累了,示意她將一側書架上的空白信封取出,將他整理出的那薄薄一遝文書遞過去,示意她將其封起。

錦書並不磨蹭,也不慌亂,伸手接過,有條不紊的做完之後,重新遞回他麵前。

“朕倦的很,”聖上擺擺手,語氣疲憊,道:“你替朕寫幾個字罷。”

替天子執筆,便是前朝重臣也不敢,更何況是錦書這種初入宮廷的宮人。

“隻寫個信封,你怕什麼,”她麵色微變,正待推拒,聖上卻先她一步開口,淡淡道:“朕還在,誰敢說彆的。”

他語氣淺淡,卻不容拒絕,錦書頓了一頓,便抿了抿唇,輕輕應道:“是。”

她沒敢取聖上用慣的禦筆,隻是隨意撿了一隻狼毫筆用,一邊挽起衣袖,叫那半截羊脂玉一般的腕子露出來,一邊低聲問:“聖上,信封上要寫什麼?”

聖上似是真的有些累了,靠在椅背上,語氣也輕泛。

錦書凝神細聽,便聞得“陳州”二字入耳,見他不再多言,便蘸了墨,提筆寫了上去。:-)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聖上靠在椅背上,懶洋洋的看著她動筆,見著那兩個字從她筆下出來,忽然笑了。

“錯了,”他直起腰,伸手到她落筆處,道:“是郴州,不是陳州。”

雖然讀音相近,可陳州隸屬河南道,郴州卻是隸屬江南道的。

錦書聽他出聲,隨即便反應過來,不覺臉上一熱,麵有赧然。

她出了錯漏,聖上卻不動氣,隻是挽起衣袖,伸手另取一隻信封,重新放到案上。

錦書以為他是要自己寫,微紅著臉,將手中狼毫筆放回筆架,手才伸到一半,腕子竟被他握住了,不覺一驚。

聖上卻不看她,隻是拉她到自己身邊去,握住她手掌,親自帶著她,將郴州二字寫在信封之上。

錦書的手微涼,聖上的手卻很熱,被他握住之後,那股熱氣,似乎從他手上,一直傳到了她身上。

虧得錦書生性沉穩,才未曾露出異樣。

那二字寫完,聖上便鬆開了她的手,目光隻落在信封上,似乎不覺自己做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這兩處雖是南轅北轍,讀來卻相似,寫錯了也沒關係。”

“不過,”他道:“若要區分它們,倒也不難。”

錦書心中似昨夜秋雨紛擾,心亂如麻,聖上卻微一側身,目光直直望到她麵上,緩緩道:“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錦書聽得險些怔住,下意識的去看他,卻撞進他深沉而遼遠的目光中,幾乎要被吸進去,心中一頓,麵上不覺微熱。

躲避般的低下頭,她低聲道:“是淮海先生的詞。”

她將目光收回,聖上卻不曾,隻定定的看著她,似乎在探尋什麼一般。

錦書被他看的眼睫輕顫,難以開口,隻低頭不語,默不作聲,心中極是窘迫。

聖上笑了一笑,卻將食指探入硯中,蘸了一指朱紅,伸手敷到她唇上。

紅袖添香,櫻唇含情,當真……美極。

聖上目光中似有無邊星河,熠熠生輝,錦書心緒正亂,聽他在側說了一句,心跳都險些失衡。

他看著她,低聲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作者有話要說:  淮海先生,就是秦觀,最後一句話也是他的詞~

☆、同寢

聖上此言說的親近,更是彆有深意,錦書聽得一怔,心思幾轉,才反應過來。

她依舊低著頭,眼瞼微垂,便是聖上離她這樣近,也看不出她眼底神色究竟如何。

他似乎極有耐心,一句話說完,便停了口,隻定定的看著她,等待她的回答。

錦書心中雜亂異常,口中舌尖幾動,終於輕輕說了句,這“也是淮海先生的名句”,便重新沉默起來。

聖上神色並無變化,目光也依舊溫和,似乎那句話隻是微風過耳一般。

也隻有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