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頁(1 / 1)

麒麟兒 三春景 4036 字 6個月前

沒有幾個。李鴻祖就不同了,他在石城做縣令時,口袋裡夾了好些名字!一些人已經成了他的心腹,一些人在起事之後也可以邀請!

這和杜規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杜規就是有了地盤後可以在地方上網羅人才,那也不如李鴻祖靠譜——先不說多少人根本不願意‘從賊’,到時候提前跑路的提前跑路、寧死不從的寧死不從。就算是人被杜規請去了,其中又有哪些是真人才,那些隻是虛有其表?

如今這世道,好多人出頭隻是因為會做宣傳而已!想要分揀出自己能用的人,這也不容易了!

更不必說,找出來的真·人才還要各儘其用,安排適合的工作——這些事在李鴻祖那裡就簡單多了,都是早有了解的人。

其實,李鴻祖並不想和杜規鬥...他之所以選擇起事,是因為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他還不打出一個旗號來,就無法往上探了。所以當時雖然不是最好的機會,他還是選擇起事——真要說的話,最好的時機又在什麼時候呢?

做改天換地的事,總有不利因素,從來就沒有所謂‘最好的時機’!

而起事之後,李鴻祖就是被迫和杜規爭鬥的!畢竟他手上收羅起的第一批人,就是以‘保境安民,驅逐賊寇’的名義聚集起來的。雖然此一時彼一時,都知道那是過去式了,有些事還是要做的。

更何況,杜規的地盤確實離李鴻祖所在的石城太近了!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不想哪一天忽然被人偷家,也不想自己向外擴張的時候發現被人壓的死死的,就隻有先把對方乾掉了。

恰好,杜規和李鴻祖抱有差不多的想法...一山不容二虎,自然就這麼鬥了起來。

對於李鴻祖打起反旗,建鄴很不高興,但往好處想,此時‘杜賊’‘李賊’靠

的這樣近,說不定不用朝廷去收拾,自己就先打生打死了。

對朝廷,以及周邊其他勢力的‘坐山觀虎鬥’,李鴻祖一方和杜規一方自然不可能一無所覺。所以他們剛開始也隻是僵持,等到開春之後,真的爆發戰鬥,也都是小規模械鬥,以試探居多。

他們都恨不得儘快拔了身邊這顆釘子,但都要注意不被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時倒是維持住了驚險平衡。

直到春天走到極盛,然後如所有人知道的,迎來衰敗...這個時候,‘建鄴之亂’的消息也向多方輻射開了。在石城的李鴻祖聽到這個消息,眼睛立刻大睜,在最初的驚怔之後,很快就是狂喜!

‘建鄴之亂’不隻是殺了一批人,宮裡沒了太後、皇帝,更重要的是,接下來這個國家該怎麼辦!到底是從宗室中選一個小孩子出來,由此袁黨繼續掌權十年二十年,還是乾脆捧袁繼上位?

袁繼的鐵杆自然是想讓袁繼上位,但不那麼鐵杆的,則是希望從羊家選一個小孩子當皇帝...其中的私心也不言自明,袁繼可是個縱橫多年的老官僚了,掌權又那麼多年,即使沒有外界吹的那麼厲害,也大小是個人物!

這樣的人當上皇帝,對於袁黨中不那麼核心的一批人,反而意味著權力收縮。相反,抬一個小孩子上位,那大家就可以像之前那樣愉快地瓜分皇權了。

這兩派,以及中間的騎牆派不知道經曆了怎樣的妥協,甚至於鎮壓...反正最終的結果是,袁繼在建鄴之後站出來向眾人說明此次‘撥亂反正’的不得已,以及對天子、太後之事的痛惜,表示自己要從此歸隱山林、不問政事雲雲時,‘意外’發生了。

其實袁繼站出來說的那些話都是廢話,都是在全一個麵子情,讓建鄴發生的一切好歹能有一個不是那麼惡劣的說法。就像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哥哥和弟弟,然後趕自己的父親下台,半軟禁地讓其做了太上皇。這樣的事在古代社會裡是怎麼都圓不過去的,所以唐太宗終其一生也確實受此事的困擾,隻想讓自己這個皇帝當的出

色一些、再出色一些,最後讓詬病他的人也無話可說,隻能忽略‘玄武門之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唐太宗成功了。

但即使是這樣,當初他也沒有忘記掩飾自己——他給自己找的理由是,他不去殺兄殺弟,那就是他的兄弟要殺他了,他隻是出於自保而已。而既然做了這樣的事,想要之後做個太子,似乎也就成了掩耳盜鈴,這個時候借著兵鋒之利,一舉上位才是正途!

袁繼此時也是一樣,好歹讓支持他的人有一個可以自我辯解的理由...大約辯解的久了,一開始時揣著明白裝糊塗,後麵就是真的這樣想了。

人是一種佷容易自我說服的生物。

而所謂的‘意外’,則是袁繼宣布自己要‘下野’時,軍中‘嘩然’、百姓嘩然,有中軍將領,竟簇擁上去為他披上了天子袍服、冠冕,而後‘苦苦相求’,隻說‘天下之任,非丞相不能當之!丞相縱惜名節、喜山林之恬淡,亦不能置天下於不顧啊!天下與丞相一人之身,孰重孰輕!’。

說真的,這話說的,仿佛讓袁繼當皇帝真的是佛祖‘舍身飼鷹’,犧牲小我、成全他人一樣!

不出意外的,袁繼拒絕了,然後就是熟悉的進表、辭拒、再進表、再辭拒......總要保持一下矜持的。雖然不知道,袁繼和他一班人什麼時候才能完成這一套虛偽而又不能少的流程,但局外的人已經看清楚了,若無意外發生,袁繼這是要以臣子之身奪了皇位了!

就像當年羊氏對夏侯氏做的一樣,如今袁氏對羊氏再來一次,也不過是曆史的重演。

‘建鄴之亂’往外傳開,天下震動不說,給各方帶來的影響也不說,隻單單說對李鴻祖這樣正在造反的人,這卻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意味著,朝廷很長一段時間不能找他們麻煩了,他們有了寶貴的發育時間!

對於此時‘黃袍加身’,眼看著要登上帝位的袁繼來說,看似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實則情形相當不好,甚至可以說是危如累卵...看似搞一個‘建鄴之亂’佷容易,控製住建鄴讓自己上位也不難,可接下來呢?

羊家宗室還沒死絕呢!他們會團結起一批奉羊氏為主的人。而另外一些人,並不服羊氏,但他們也不服袁氏啊!此時袁氏如此,他們才不會乖乖聽話!

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光是處理這些問題就足夠牽扯住袁繼和他身邊的人了,哪還有時間和精力專門對付幾個反賊...事實上,這之後天下怕是要處處是反賊了!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李鴻祖大笑著看著左右。

第365章

古人不同於現代人,大多數人都講究一個‘良禽擇木而棲’,會選一個可以效忠的人再正常不過。而處在所有被效忠的人的頂點的,無疑就是皇帝!詩裡說‘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又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都是以此為出發點的!

哪怕是亂世,來自皇帝的籠絡,也比一般梟雄的籠絡更有吸引力。

曆史上,哪怕是渾身看不出有什麼優點,根本不值得人效忠的人物,坐到高位之後也有人願意為之儘忠——身位一方統帥,哪怕他殘暴、虛偽、無能...有著種種缺點,但隻要有一個優點,而這個優點又讓一些人受惠了,那自然有受他恩惠的人願意為他去死!﹌思﹌兔﹌在﹌線﹌閱﹌讀﹌

這在局外人看來是很難被理解的,但身處局中時隻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遠的不說,隻說黃巾軍起義時,黃巾軍起勢才幾年啊!戰敗之後就有數以萬計的‘從賊’百姓一起跳河殉了黃巾軍...這是老弱婦孺,即使從賊,一般也不會被處死的,而他們也不是那些黃巾軍內部身居高位之人,按理來說應該沒有受張家幾位天師偌大恩惠,怎麼就值得他們去死?

這種問題說起來就真的無解了——曆史上,南宋滅亡時,崖山一躍,也不隻是趙氏皇族、文武大臣,還有隨軍的普通士兵,甚至於百姓!萬人、十萬人、幾十萬人,就這樣以身殉國...隻能說人類真的是一種獨特的生靈,獨特之處在於看似掙脫不了身為動物的許多本能,但又總能在某些時刻打破這一認知。

按理來說,求生存活才是生命的第一目標,但在做某些決定的時候,是從根子上相悖於這一點的。

如今也是這種情況...建鄴城中風聲鶴唳,袁繼的人四處搜捕,一方麵是抓人,另一方麵也是放著渾水之下的暗流。看起來他這邊是非常順利地完成了一切計劃,但越是到了這種時候,越不能放鬆。

羊家好歹成為天下正統也有幾十年,如今雖然南渡,可在北方多是胡族,又沒有決出一個共主的前提下,依舊可以

說是天下正宗。這樣情況下,哪怕羊家這幾代人代天牧民做的再壞,也是有人受了羊家的恩惠的!

如今羊家被趕下台,眼看著便是失國失家,這些人是不能看著的!

袁繼這邊的人千防萬防,防的就是這些人搞事情——當然,也有防著某些想漁翁得利的人渾水摸魚的意思。

袁繼的人很不少,但羊家之前還是天下共主呢(雖然隻在南方稱王稱霸,但在南方漢人眼裡,那就是天下共主,隻等不日北伐,然後一統山河而已)!在建鄴城中多的是願意幫助羊家的人,袁繼抓不完、防不住也不出意料。

就這樣,一小隊人馬在許多人的幫助下離開了此時鐵桶一般的建鄴城,奔出丹陽,又快馬加鞭南下,直往臨川而去!這隊人馬身上帶的是自焚於望月台的羊明,在臨死前交給死士的詔書,以及天子印璽之類的信物。

“大王!”晝夜兼程的死士來到臨川,立刻秘密進入了臨川王府,見到了此時呆在封地的羊琮,立刻撲到在羊琮跟前:“小臣奉陛下命,隻為傳詔!”

羊明在人生的最後關頭,明白了自己的失敗,但與此同時,他又不甘心如此!不甘心羊氏的江山就這樣毀在自己手上...或者說,不必說的這麼高大上,他就是不願意鬥了這麼久的袁繼真能心想事成!

這個時候,他選擇了自己的叔叔羊琮來‘托付江山’!

臨川王羊琮和彆的宗室不同,一來他與自己這一支關係親近,至少在此時江南幸存的宗室來說,算是最近的那一撥了。二來,羊琮比較有實力!在眾多宗室中,他難得的是財力雄厚,又有自己的武裝的,雖然這武裝力量規模不大(真要大了,羊明就要懷疑自己的叔叔要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