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1 / 1)

麒麟兒 三春景 4097 字 6個月前

理解能力普遍很差,還在社會底層廝混出了一身的壞毛病,上麵的人稍微寬容一點兒,他們不會因此理解,隻會得寸進尺——這很大程

度上當然是這個社會的問題,淪落到底層又不是他們的本意,如果可以誰又不願意做光風霽月的貴族呢?

但現實就是這麼個現實,是必須麵對和解決的。

然而,即使是這樣練兵,體罰多如牛毛,各種規矩將人管的死脫,這些士兵大多數卻對許盈沒有惡感。

體能訓練開始之後,每天被訓的半死不活時,他們也是這樣想的。

劉二郎和同袍們沐浴完畢,回到營房休息,明天還有許多訓練科目,在經過一天的操練之後基本上人人能沾枕頭就睡——但在睡覺之前,大家還是零零散散開了一小會兒臥談會,主要是今天訓練完之後大家領了軍餉以及一些物資。

這是前所未有的‘足額’軍餉,物資也和許盈許諾的一樣,一點兒折扣沒有打!

這些東西他們可以自己留著,也可以托人帶回家(他們在軍營中吃穿都有)。

大家說起東西拿回去交給家人,如何如何,沒完沒了的說,都很高興的樣子...過去他們通過副業養活自己和家人,聽起來很好,其實副業也很不好做。如今建鄴城物價高,找事做又難。且他們到底還有一份本職,大都找不到一份穩定的活兒,零零散散地做事,能掙多少米糧?

如今在新軍,自己吃的飽飽的,還能安心給家中送那麼些東西去,這已經很好了。

許盈確實規矩多,訓練也嚴苛,嚴苛到他們其實很不理解一些東西為什麼要訓練,之前都沒聽說過那些!而一旦做不好,每次的懲罰也是實打實的。他們曾聽說訓練他們的丹陽尹是一個很溫和的人,但說實在的,他們沒有體會到這一點。

然而即使如此,他們也沒人覺得現在這樣不好——或許現在的統帥不是傳說中能‘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儒將,但他能夠發放足夠的軍餉,按照自己定下的軍規平等對待每一個士兵,也從不處罰沒有犯錯的人......

這些聽起來是很基礎的東西,但在這時能做到這些,已經讓這些士兵願意為他效命了——關於這一點,許盈或許還不了解,但他們這些士兵是有這種覺悟的。

第321章

日月如梭,時光飛逝。

就在許盈苦心練新軍的時候,不聲不響就是半年過去了。這半年其實並未發生什麼大事,雖然袁黨和帝黨之間的矛盾還在,但就像之前一樣,處於一種引而不發的狀態,所有人都是且看且行...當熟悉這種情況之後,朝堂反而迎來了難得‘平靜’。

即使這平靜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畢竟誰都知道的是,當今大周天子已經成年,本人也不是甘於當擺設的軟弱皇帝。或早或遲,他都會動用自己的力量和權臣們硬碰硬——不然呢,就什麼都不做嗎?若那是他的選擇,如今也不會有這樣的局麵了。

而打破眼前這種平靜的,不是帝黨忽然發難,也不是袁黨要搞事情,而是...襄陽起義。

起義這種事情本來沒什麼好說的,在古代社會,哪怕是太平盛世也多的是起義。隻不過很多起義波及到的範圍太小、活動時間太短,以至於史書根本不提。真正被大書特書的起義,那都是糜爛千裡,動搖統治集團根基的!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局中,起義就更加司空見慣了。無論南北,總有活不下去的人乾脆揭竿而起!反正上麵的大人物不讓他們活,忍耐是死(或者生不如死),那為什麼不乾脆拚一把!最壞也就是一條命而已。

對於南渡小朝廷來說,平常也會收到各地造反的消息,但這些地方造反大都沒什麼氣候,不值得過度關注。讓軍隊過去鎮壓一番,又或者招安一番,很容易就對付過去了——也隻能說‘對付’了,天下都像是個紙房子,勉勵維持著這個紙房子的朝廷自然就是裱糊匠。

糊糊補補的,先顧眼前也就是了。

但有一些造反不同,從一開始就聲勢浩大,讓建鄴公卿們也得重視。

此次的襄陽起義就是這樣...當然,朝廷這邊肯定不會說是‘起義’,隻會說是‘叛亂’什麼的。

襄陽本來就是重要城市,無論從軍事還是經濟、人口上,這對於大周來說都是版圖中需要格外在意的。

而且這次襄陽起義明顯是經過精心策劃

的...就現在的情報已知,一批自稱是漢末黃巾軍後人、信仰天師道的‘可疑分子’,之前就一直在荊州活動。趁著今次荊州一地收成不太好,北方流民大量湧入,民生較往年格外艱難的機會,這些人煽動起人群中沒活路的信徒開始各處‘乞食’。

說是‘乞食’,可這麼多人,其中青壯還都帶著至少是削尖木棒這樣的武器,哪座城池敢開門?古時候城池主官不接收流民,大部分可不是沒有同情心,而是知道大批流民群聚過來會有什麼後果!

所以,這場‘乞食’更像是吃大戶。

一開始隻是去大一些鎮子,後來發展到沒什麼守備的小縣城。這些由有心人煽動聚集起來的流民像是蝗蟲一樣,撲向可以飽食一頓的城市,□□吃,等到這座城再也沒有吃的之後,他們就會去另一座城。這個時候,這座城原本的百姓也會因為破產淪為一樣的流民,就這樣流民越來越多。

就像雪球越滾越大。

等到情勢有些控製不住時,有官員上報了朝廷,但在上報朝廷之時,這些流民聚集到了襄陽周圍!

襄陽是大城,同時也是軍事重鎮,並不好攻下。選擇這裡顯然不是很討好,相比之下,荊州明明還有一些同樣富裕,但沒那麼難打下的城池——由這,能推測出,這批‘賊軍’是要占據一個後方基地了。

從之前的流民乞食,變成真正的‘叛亂’。

襄陽作為軍事重鎮,城池完備,糧倉底子豐厚。同時,這裡交通南北,經濟上也很不錯,手工業、商業活躍,人口在此時也不算少了。就算不能做一國之都,暫時成為一股亂軍的基地也是可以的。

依托於這樣的襄陽,之後的發展就算是有了根基——這一點,稍微有點兒腦子的官員都看的出來。

若說原來的流民乞食還不太被朝廷看在眼裡,隻當這是大一些的地方暴動(這樣的事夠讓人焦頭爛額了,但在時不時就要見一次的當下,大家也逐漸習慣了)。這種沒有根基的叛亂,一般都是開頭勢頭很猛,然而後麵一旦遇阻,散的也飛快。

這和組織者有關,單純的流民叛亂

因為缺乏有效組織,結果總是不太好。

但隨著苦戰一個月後,襄陽真的被攻下來(不惜用大量人命去填的話,即使是襄陽這樣的大城也是有極限的)...眼見得沒有根基的流民叛亂竟像是有了點根基的樣子,朝廷公卿總算急了。

開始各路調兵遣將,征召各個將領。⊙思⊙兔⊙在⊙線⊙閱⊙讀⊙

事情直到此時,雖然有些麻煩,但到底還在控製中...然而隨著朝廷派去平亂的大軍與襄陽叛軍交手打敗,襄陽叛軍勢如破竹,直取建鄴而來,大家是真的慌神了。

起義軍還沒發展多久就攻到都城,這聽起來挺天方夜譚的,但其實這種事在曆朝曆代都要發生幾次...譬如最有名的,唐朝時期國都六陷,天子九遷。而放到大周,當年還沒有南渡時,也有人偷家成功,皇家和大臣不得不暫時離開洛陽的例子。

在還沒有占領多少地盤的時候叛軍就這樣做,很大可能並不是覺得這樣就能推翻現在這個朝廷。而是看中了都城的財富,想要搶一波就走——在這件事上,之前中原一些少數民族政權開了很不好的先例,那個時候他們就很喜歡搶都城、劫掠人口什麼的。

而這個對方這個想法並不能減輕皇帝和官員們的憂慮,本來就是風雨飄搖之際,好不容易這幾年恢複了一點兒元氣,又來這麼一下,誰遭得住?

當然,不想遭此劫也簡單,如果能擋住那些東來的襄陽叛軍,最好是殲滅其精銳,那也就無所謂‘建鄴之急’了。但關鍵是,刀兵之事誰說的好呢?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據說已經有人開始計劃真到了危機關頭,怎麼組織朝廷跑路。

羊明又在宮中發怒了,這段時間宮人們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觸了天子的黴頭。皇帝本來就因為襄陽叛軍的事心情陰鬱了好一陣了,這個時候隻要一點兒過錯,就可能丟掉小命!

對於羊明來說,讓他覺得難堪的是,身位中原正統、天下之主(雖然現在隻能在南邊做皇帝),本應該是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之一。然而,真到了關鍵時刻,舉目望去,竟然沒有一個人可以信任。

就如同現在,

隻不過是一支剛剛起勢的叛軍而已,就敢直往建鄴而來!更讓他覺得難以相信的是,派去的大軍輸了!就算接下來可以再派軍隊平叛,可這真的能帶來不同的結果嗎?沒有人能百分百肯定。

在如今這個時局之下,朝廷已經沒有多少’自信‘了。一旦遇到什麼麻煩,就很容易氣勢衰竭、心態悲觀。

然而,即使是這樣,該派的軍隊還是得派,從紙麵上來說,贏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這就是朝廷和叛軍的不同了,朝廷可以輸很多次,中間贏一次就行。叛軍能夠調動的資源有限,隻能不停地贏,一旦輸了就完蛋了!

不過這個時候派誰去就是個問題了...在內外經過短暫的討論後,朝廷急調了‘周家軍’勤王——說是‘周家軍’當然是私下之說,實際上這就是由義興周氏控製的軍事力量。人家在江東不知道當了多少代坐地戶了,一直是軍事立族,周家軍的悍勇一向出名。

隻不過出於各種考量,朝廷有意冷落‘周家軍’,平常並不給周家軍動手的機會。現在算是情況不對頭,兩害相權取其輕,隻能派‘周家軍’出場了。到時候周家軍贏了,襄陽叛軍之事就算是解決了大半。而如果周家軍輸了,也算是將一個需要忌憚的力量打壓了下去。

怎麼算都還有好處。

隻是周家軍還不夠,最後羊明摻私貨,命令訓練了半年的丹陽新軍也去,作為一支偏師使用。

這既是羊明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也是防著平叛成功之後周氏攜大功不好製衡——若有一支偏師在,到時候一起封賞,就算是偏師一般封賞的少些,朝廷也有辦法讓看起來少些,實際上實惠一點兒不少。

這個時候派彆的人去摻沙子都有可能被周家不輕不重地擋回去,派丹陽新軍就是一步妙棋了。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