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1 / 1)

一次水,以保證作物出產的品質。

這項工程著實浩大,她們兩個人根本忙不過來,經常需要讓人幫忙。

以後苧麻園的規模越來越大,擴展到其他山上,全靠人工灌溉根本不可能。所以石頭就想出了這個辦法,到時候隻要在各個山頭的水源裡加上靈泉水,就可以直接解放雙手。

這種取水方式,與周敏從前在電視上看過的瑤族從山上引水到家裡的做法很相似,所以石頭一提出來,她就立刻讚同。於是兩人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齊家山上本來就有一片竹林。不過野生的竹子,品種與家裡種的不太一樣,所以石頭又從彆的地方弄了不少竹根過來移栽,毛竹、斑竹、淡竹,綠竹、麻竹……什麼品種都有。長了幾年之後,已經發成了一大片。

竹子是根擴張到哪裡,竹筍就能長到哪裡,很快就從圈定給它們的地盤跑出來了。正好趁著這次機會都砍了,騰出更多的生長空間。

至於砍伐竹子多出來的邊角料,周敏全都送去了造紙工坊那邊,讓張叔用於改良紙張。

麻紙的質量不高,無非還是因為打漿不勻的問題。這樣做出來的紙張,因為植物纖維仍在,所以能夠感覺到紙張的“經脈”,頗具美感,隻不過就顯得粗糙了許多。所以設法改進打漿的方式,或者索性添加其他材料,都是可行的辦法。

這兩個月來,張叔已經摸到了一點門道,現在就是需要足夠的材料用於實踐了。

也正是因為其他的事情都走上了正軌,隻需要略微照看一下,掌握好大方向,所以周敏才有功夫來折騰這套滴灌係統。等到在藥園這些實踐,確定可以用,到時候就直接雇人,在各個山頭都裝上一套。

現在的齊家山,占據著一整座山頭,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個農莊的規模,而且各種植物欣欣向榮,各種建築物掩映在樹木之間,看上去總算帶上了幾分含蓄的山野之趣,不像剛開始時光禿禿的,一眼就能夠看得到頭。

滴灌係統最難的地方在於分出路線然後打樁,反正本來的目的也不是引水而是滴灌,所以竹節之間甚至不需要捆綁,隻要搭在一起就可以了。周敏和石頭花了幾天時間,總算將整個藥園覆蓋。

接下來就是要從泉眼處引水了。

石頭隻在泉眼旁邊開了一個微小的口子,一縷細小的水源順著竹節流淌而下,一路經過數次轉折分叉,覆蓋住整個藥園。這一小股水本來就很小,一路上又不斷減少,在澆灌整個藥園之後,正好用儘,這樣也就避免了泉水損失。

巡視了整個藥園,確定全部都在覆蓋範圍之內,周敏拍了拍手,看著幾天的勞動成果,心情極好,“總算是成了,以後可以節省不少力氣了。”果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懶惰才是發明創造的第一源動力。

“既然有用,回頭就在其他地方也搭上,估計能用很多年了。”石頭也滿意的點頭道。

周敏道,“這些不大改動的地方,這麼做倒是沒問題。這裡也好,果園茶園也好,有這滴灌係統,妨礙不大。但田地間要使用畜力耕作,卻不方便搭建這東西,我覺得還是噴灌更合適。”

“噴灌?”

“就是……”周敏走回池塘那裡,停在風扇式抽水機旁邊,突然伸手堵住了出水口,而後水花便飛濺了開來,噴灑在前方一片扇形的土地上,周敏這才抬頭看向石頭,“就是這樣。水流得越快,噴得就越遠,覆蓋麵也更大。”

“這個我回頭琢磨一下。”石頭道。

“你有空嗎?”周敏笑著問。

這倒是。石頭本來一直埋頭在研究周敏所說的印刷機,不過進展始終不大。為了讓他換換腦子,兩人才開始弄這個滴灌係統。現在弄完了,石頭也放鬆過了,自然要回去繼續研究。

石頭道,“一頭羊也是趕,兩頭羊也是放,都想想,這邊不行還有那邊,總歸不耽誤工夫。”

“那好吧。”周敏笑了起來,“你自己心裡有數就好。”

從這裡回家的路上,她忽然問石頭,“你有沒有想過,把你做的這些東西都寫下來,集結成書?”

石頭的各種發明創造,如果寫成書,估計也是一本《天工開物》一樣的存在。在科學沒有明確分科的古代,這些書就代表當時的科學水平了。而且石頭弄的這些東西,都是有實踐意義的,並不隻是普通的科學研究成果,如果能夠普及開去,也算是惠澤萬民的好事。

反正自家就是印書的,要印出來也不難。

不過這估計跟後世的自費印書一樣,印是印了,但是能不能賣出去卻是兩說。要怎麼將之推廣出去,卻還需要斟酌。

但既然是好東西,那就必然會有人慧眼識珠。實在不行,就將之獻給朝廷,讓宣斌運作一下,每個縣下發一本好了,就算隻有一個縣學了,就算隻學了其中一項,那也是一件好事。

不過,這要等石頭研究出更多東西才行,目前這些還不夠寫一本書的。

但石頭顯然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聞言微微有些吃驚,“你是說讓我寫一本書?”

在這個時代,著書立說還是相當嚴肅的事,隻有那些學有所成的大儒們才會去做這件事,至於坊間流傳的話本之類,根本不算是書。所以石頭聽到周敏的提議,還有些反應不過來。

雖然他也讀了很多書,明白許多道理,但石頭始終並不覺得自己屬於“讀書人”。他有些懷疑的問,“就算我能寫出來,也不會有人看吧?隻有像幾位先生那樣的大家,寫出來的著作才會令人趨之若鶩。”

“這本書不是寫給讀書人看的。”周敏說,“是給……那些有誌於讓這個世界發生一點改變的人看的。”

科學就像是一場革命,是必然會出現的東西,隻在於時間早晚。

隻有他們兩個人研究,未免孤獨。所以,如果能夠借由這本書,將火種傳下去,讓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的人有入門的機會,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從穿越過來之後,周敏所做的事,除了改善自己生活的那部分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留下火種,讓它慢慢的燃燒成長。並不期待立刻就能夠看到成果,而是希望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後,它能蔓延開來。

石頭聞言,若有所思片刻,便道,“既然敏敏你覺得可以寫,那就一定可以。從今天開始,我會將自己研究的想法都寫出來,等將來積累更多的東西,再來整理吧?”

這麼說著,他心裡也生出了幾分豪情。雖然他並不像周敏一樣清楚的明白自己做的這些事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但大丈夫生於世,總該有一點成就,才不枉活這一輩子。石頭心裡當然也是有著追求的,著書立說雖然說起來好像不切實際,但既然周敏說了,他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便以此為目標又如何?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齊家山以及周邊地區都進入了收獲期。

周敏又開始忙碌起來。主要是關注實驗田那邊的收獲。畢竟每一年的播種和收獲,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必須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普通的農人選取種子的方式,就是將每年收成之中,長得最大最好的那些收起來做種子,這樣年複一年的播種下去,種子就會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改良。但這樣太慢了,在周敏將“雜交”的概念普及之後,萬山村的育種工作就走上了另一條路。

其實周敏對這些問題也似懂非懂,但她還是帶上紙筆,將其他人所說的內容都記錄下來,希望最後能夠整理出一個比較清晰的培育體係。這樣就可以在彆的地方嘗試推廣。▼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不過目前,這一切都還隻有一個雛形,所以真正有用的東西也不多。

好在周敏早就有這樣的覺悟,已經打算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慢慢磨,所以一點都不著急。

收獲結束之後,大家都在忙著將今年的收成賣出去,換取錢財和所需的物資,齊家山腳下的碼頭每天都有貨船進出,十分熱鬨。一開始是唐家全權負責從這裡將玉米運出去,但到現在,已經變成讓行商們自己到這裡來提貨了。

所以每天從早到晚,碼頭上都顯得十分熱鬨,更為這裡增加了不少人氣,讓這片區域顯得像個熱鬨的小商埠。

不止是齊家山的發展走上了正軌,兩個村子又何嘗不是?

九月份,萬山村發生了一件讓大家都比較憂心的事。整個村子裡最為德高望重的族老大伯公,忽然病倒了。

大伯公雖然是周敏等人的爺爺輩,但因為出生得早,在他那一輩之中是第一個孩子,所以年齡也很大,已經將近八十歲了,在這個時代,能夠活到這個年紀,那都是老壽星了。到了他們這個年紀,身體好還好,一旦病倒,情況就不容樂觀。

雖然他家裡人已經立刻去城裡請了大夫,但大夫也隻說是年紀到了,小病小痛也不像年輕時能夠輕易的捱過去,所以看起來很嚴重。這種問題,大夫們也沒有好辦法,隻囑咐好好養著,若能熬過去便好。

若熬不過去……這話大夫沒說,但大家都明白,那就該準備後事了。

在這個宗族社會,大伯公在村子裡的威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他老人家病倒之後,所有人都跟著憂心,一個月前因為豐收而生出的喜悅,早就已經消失殆儘。

周敏也跟著齊老三和安氏去探望過幾次,但大伯公躺在床上,大夫囑咐過不能勞累,最好也少見客,所以他們也隻能見見大伯公的家人,寬慰幾句。最多到大伯公的房間門口遠遠的看一眼,這還是因為齊老三在村裡的地位也不同以往。

雖然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一環,但這件事也還是不可避免對周敏的心緒產生了一些影響。

去年送走外公外婆,即便彼此之間的關係不怎麼親近,周敏心裡尚不免淒然,更何況如今病倒的是比較熟悉的長輩?在齊家最緊要的關頭,正是因為大伯公和九叔公的支持和回護,他們才能夠順利的走出來。

回家之後,趁著安氏不在,周敏忽然開口,“爹,要不咱們試著給九叔公用些泉水?”

齊老三詫異的看了她一眼,但也沒有詢問她是怎麼想的,低頭思量片刻,便道,“也好。”

“大伯公這樣的長輩,對整個村子而言,都是支柱一樣的人物,如今咱們的村子正處在發展之中,若他老人家有事,隻怕也不免動蕩。”石頭也道,“他老人家就是定海神針,若能安安穩穩活到一百歲,再好不過。”

“哪有那麼容易?”齊老三失笑,“百歲老人,那可是連朝廷都會驚動,要給賜封的。”

這倒是,在古代,能夠活過一百歲的老人,可以稱呼為人瑞了,朝廷自然會有各種賜封和嘉獎,生活可以過得相當滋潤。不過,之所以如此鄭重,正是因為少。大伯公八十歲,在整個萬山村就算難得的高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