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1 / 1)

女,都十分願意,請人的事也沒遇上什麼阻礙。

除此之外,周敏還托付了唐一彥,打算從江南魚米之鄉邀請幾位有經驗的老農。那邊的水稻種植更廣泛,這方麵的經驗想必也更加豐富。而且,有的時候,不同的理念也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火花。

不過,有經驗的老農還沒找到,宣斌那邊就先將周敏之前拜托他尋找的雕版印刷的工匠給送過來了。

反正種子改良的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得等作物一茬一茬的長出來,所以周敏也就暫時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上麵來。

尋找雕版印刷的工匠,自然是為了出版書籍。

原本周敏想印的是幾位先生修訂之後的經典集注,可惜皇帝金口玉言,讓朝廷負責此事,她也就不好搶這個風頭了。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書可以印。

但凡人文勝地,書籍必不可少,然而目前這邊的書籍傳播全靠抄寫,效率十分低下。如果能夠有自己的印刷作坊,刊印精品書籍,自然能夠迅速的占領市場,將名聲打出去。

不過,周敏對印刷品的要求是物美價廉,務必要保證每個學子都能買得起,或者稍微勒緊一下褲腰帶就能買得起才行。

其實古代的書之所以貴,是因為印刷的時候,為了保證清晰,字通常都會刻得比較大,一兩百字就能夠占據一頁,再加上裝訂麻煩,幾千字一本書看上去就是大部頭。要是幾萬字的書,那說不得要印上好幾本,能不貴麼?

比如儒家經典,雖然原文不長,但是千百年來先人輩們所做的集注無數,刊刻的時候還要注意排版,一頁的字隻會更少,這樣一來,一套書動輒幾本幾十本,自然就買不起了。

所以,接收了這批工匠之後,周敏沒有立刻開始印刷,而是要求他們改進工藝,字要小要清晰,一頁之內排的字越多越好,同時裝訂的工藝也要改良。

開始做這件事之前,周敏就知道不會很容易。但是真的開始之後,看著每天消耗的東西,周敏還是忍不住感歎。虧得是之前賺了些錢,否則還真供不起這麼一個燒錢的作坊。

不過有舍才有得,工匠們被送到這裡來,本來就對未來十分不確定,加上周敏這個新東家不印東西,隻叫他們改良工藝,顯然是對目前的技術不滿意,他們心頭惴惴,自然賣足了力氣去改進,也逐漸取得了不少的進展。

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作為對活字印刷術印象深刻的現代人,周敏發現他們一直隻用雕版印刷之後,自然產生了不解。因為在她的認知之中,活字印刷術是比雕版更簡便先進的。

然而詢問之後才知道,其實活字印刷術早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但是雕版仍舊大行其道。究其根本,是因為活字印刷非常麻煩。且不提用什麼材料來製作活字,就算做好了,之後選字排版,其實也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不如雕版這樣雕好一塊之後就可以反複使用。

畢竟他們要印的是儒家經典,一套版肯定會反複用到,追求的是速度和效率。

再說,周敏要求的是縮小字,其實跟雕版還是活字的關係不大,反倒是對雕刻技術以及油墨的要求更高。而他們的改良,也是從這兩方麵著手。

周敏這才發現,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不了解情況就貿然發言,很有可能像自己這樣鬨笑話。索性不在插手,將此事全權交付給他們去辦。反正她是發工錢的,為了能夠早日進入正軌,這些工匠們不會不儘力。

果然,不久之後,雕版印刷的技術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改良,一頁可以印刷大概四百個字。

周敏對此十分不解,如果改良如此容易,為什麼之前卻始終沒有進展?

還是一個工匠私下說了一番話,才讓周敏恍然大悟。

據工匠的說法,其實之所以現行的雕版都是這種字大空多的版式,始終沒有改進,那是因為沒有必要。畢竟開印刷作坊的人,印了書肯定是想賣,而賣書肯定想多賺錢。既然如此,一頁少幾個字,書厚點兒,多分幾冊,定價更高,能夠賺到的錢自然更多,又何必改良?

聽完這個原因,周敏突然覺得,自己在這些工匠眼中,估計是個有錢不賺的冤大頭吧?

第82章 印書

周敏眼前放著的是一本《論語》。

這是工匠們使用新的雕版和墨印出來的作品。原本一篇論語, 一萬一千多字, 印出來有五十多頁。但是現在, 改良之後, 印刷出來卻隻需要二十幾頁,足足薄了一半。

工匠們顯然也對這個結果很震驚。

實際上, 他們並不像周敏想的那樣覺得她是個冤大頭。畢竟減少了頁數之後, 售價自然是降低了, 但成本同樣也下降了呀!而且,薄利多銷的道理誰都懂, 你的書比彆家便宜,自然買的人就多,其中的利潤,卻不是可以簡單計算出來的。

周敏翻看了一下,發現改良之後的成品,字數雖然增多了, 但質量上並沒有受到影響,仍舊十分清晰。

這主要是因為墨水的改良。如今的雕版還在使用水墨,隻添加少量的鬆節油, 所以墨跡很容易暈染開。因此字必須要刻得大一些, 否則很可能會糊在一起。

在周敏的建議下,工匠們對水墨進行改良, 向其中添加了油。因為周敏這裡可以提供各種榨油的材料,所以苧麻、油茶、花生等都被用來做過嘗試,最終確定了材料和配比。

直到現代, 印刷使用的也都是油墨。這上麵或許還有改進的空間,但基本上都是細節的調整,可以說在這方麵的工藝,已經沒有太多可挑剔之處了。

至於版,考慮到豎版字本來就比橫著排版更占空間,即使周敏後世買的台版書籍,一頁的字數也差不多是六百字。但是現代的印刷技術比這個時期何止提高了一輩?所以能夠增加到一頁四百字,周敏也算是比較滿意的。

但整體的成果,她卻覺得還有可改進之處。隻是一時間又挑不出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她隻能反複的翻閱著手裡的書。

幾個工匠站在她麵前,見她臉上竟沒有多少喜色,原本的歡欣鼓舞之色就淡了,有些惴惴的站在那裡,彼此交換著視線,都生出了幾分擔憂。他們覺得已經改良了許多的東西,怎麼這位新東家仿佛還是不滿意?

這些表現,周敏沒有注意到,石頭卻看見了。他走到周敏身邊,低聲問,“娘子,有什麼問題嗎?”

“我就是覺得應該還有可以改進之處……”周敏皺著眉,滿臉疑惑,“但是又說不出是哪裡。”

石頭將她手裡的書接過去,翻了兩頁,也沒有發現問題所在,便道,“那就先把書留下,慢慢想就是,反正咱們並不著急。”

周敏點點頭,調整了一下臉上的表情,朝對麵的幾位工匠笑道,“改進的速度比我想的快,我對你們的表現很滿意。接下來……”她說著伸手取了一張就放在旁邊的白紙,本來打算先安排作坊開始印刷,但這張紙一上手,周敏的動作不由一頓,臉上的表情先是詫異,而後恍然。

她從石頭手裡取回那本書,翻開之後,撚了一下紙頁,問,“這是兩張紙粘貼在一起的?”

“是。”其中一個工匠回道。

原來,因為當下的印刷技術做不到在正麵和反麵同時印刷,所以通常的印刷方式,是在一麵印刷之後,將紙張對折,有字的一麵向內,空白的一麵向外,而後將空白麵粘貼起來,再進行裝訂。⊙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這樣一來,每一頁的厚度自然就與普通的紙張不同。

周敏之所以覺得不對勁,也是因為這個緣故。然而因為她來到這裡之後所翻閱的書全都是用這種方式裝訂的,所以隻是覺得不對,卻說不出是哪裡有問題。還是剛才拿了單獨的一張紙,才發現不同。

“很好!”發現了問題所在,這就簡單了,周敏臉上露出幾分笑意,“接下來,我希望你們能夠繼續改進工藝,能夠在一張紙的兩麵都印刷上文字。這樣成本就可以再次大幅降低。”

第一天周敏就交代過,她的目標是要降低成本。他們不需要懂得周敏的打算,隻要達成目標就可以了。所以此刻聽到周敏這麼說,也不意外。問題是,周敏這個問題,簡直可以說是在強人所難。所以工匠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立刻回答。

周敏便又道,“我知道你們的疑慮。但以前不能兩麵同時印刷,是因為墨的緣故。現在既然改良了油墨,或許可以再嘗試一下。我會給你們一段時間,如果真的做不到就算了。但若能夠做到,到時候我會給你們發獎金,人人有份!”

聽到這個承諾,工匠們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

其實周敏並不知道,這些工匠,那是宣斌從內府那邊搶過來的。他們都是身在匠籍之人,一身手藝世世代代的傳下來,被皇室豢養,專門為皇家刻印各種書籍。

既然是這種身份,他們的技藝自然十分精湛,那是全天下都數得著的。但在京城時,根本不需要做什麼改良,反正隻要按照定例來就可以了,要求的是準確和精美。

身為手藝人,誰不希望鑽研一下技藝,所以周敏想改良工藝,他們其實也挺有興趣的,甚至有些人本來就進行過這方麵的改進,所以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這些成果。

既然如此,周敏給錢給物,讓他們去鑽研新的工藝,工匠們自然也是樂意的。

他們所擔心的,無非是最後沒有成果,讓周敏不滿意,從而砸掉這個飯碗。——身在匠籍,根本無從決定自己的命運,從前在宮中,也就是按部就班的過日子。但突然被昌平侯送到這裡,換了新的東家,他們心裡自然不免惴惴。

不過聽到周敏許諾獎勵,工匠們便立刻升起了鬥誌。

雖然手握著全天下都有數的精湛工藝,但實際上,工匠們的日子過得卻說不上多好。畢竟每個月的俸祿有限,而宮裡的賞賜也不可能到他們手上。到了這裡之後,他們之所以儘心辦事,也是因為周敏每個月給的工錢不少。

所以大家都知道,這位新東家十分大方,她許諾的獎金自然也不會少。如此一來,當然人人奮進,再三保證一定會努力,不辜負周敏的期望。

周敏對此也很滿意。如果能夠做到兩麵印刷,那麼二十幾頁的論語,就會縮減到十幾張紙的厚度。就算加上各種集注,估計也不會超過一百頁。完全可以裝訂成一本書。這樣一來,成本自然大大降低。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但在以前,因為知識太過昂貴,所以絕大多數人隻能始終處於蒙昧之中,根本沒有機會學習和接觸。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形成一種觀念:讀書人是尊貴的,普通人是不配讀書的。

階級就是這樣形成的。

雖然很久以前,陳勝吳廣就已經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聲,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