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1 / 1)

得根本聽不明白。好在她也不是真的需要學習,隻需點頭不迭就可以了。

看得出來安氏也非常不自在,總算將所有內容說完之後,也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而這一天,九叔公也帶著各色吉祥禮物,登門來了。

招待他的事,由安氏一手包辦,不需要周敏出麵。她隻需要在樓上自己的房間裡等著就可以了。

安氏將提前寫好的周敏的庚帖交給他帶走,而後要拿去找人卜問吉凶,合過八字不犯衝之後,九叔公便要將石頭的庚帖再送過來,同時,男女雙方還會彼此交換一份信物,這就是文定。

這幾天九叔公這麼頻繁的往來村裡和齊家山,究竟在忙什麼事,村裡人稍微打聽一番也就知道了。所以文定結束之後,周敏和石頭定親的消息也傳遍了兩個村子。

對於萬山村的村民們而言,這個結果在許多人的預料之中。畢竟周敏這眼看就要二十歲了,卻根本沒有另外挑選婚事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隻等著齊家提親。所以現在事情定下來,也算是作成了一場天定良緣,他們也隻有跟著高興的。

倒是萬山新村這邊住著的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周敏的身份,一心以為她是齊家的女兒,聽說此事之後不由詫異。而後略微一打聽,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弄清楚了原委之後,自然也跟著高興。

於是大家又開始猜測,不知他們什麼時候成親。畢竟周敏和石頭的年紀都不算小,婚事既然定下,肯定不會拖太久。

這倒不是村裡人都閒得無聊,畢竟婚喪嫁娶本來就是一輩子的大事,自然也備受關注。尤其齊家今時不同往日,成親的時候肯定會大操大辦,熱鬨非凡,自然也就成了村裡所有人都盼著的大喜事。

誰讓這個時代的娛樂活動實在是太少了呢?

九叔公請人卜期,很快就有了結果。因為安家兩位老人才去世不久,雖說按照禮製外孫隻需服喪三月,並不受影響,但婚期最終還是沒有定在年內,而是挑了明年的二月初二,正好是龍抬頭的日子。

聽到這個結果,一心期待著臘月成婚的石頭不由大為失望。

不過這種事,他的意見完全可以忽略。

婚期定下之後,安氏就又從小樓搬出來了,在齊家內部,大家以前怎麼樣現在還是怎麼樣,很快就恢複了平靜。外人看著,也沒人說什麼。

反正在村裡,也很難遵守什麼婚前不宜見麵的規矩,畢竟無論男女幾乎都要出門乾活兒,難免碰見。而且在農村,婚事定下之後,農忙時互相走動幫忙乾活也很正常。何況齊家的情況特殊,也實在不需要避諱。

周敏也真切的感覺到,之前的確是自己想得太多了,實際上周圍的人對這件事的接受能力遠比自己想的要高。無論家裡人還是外麵的,都對她這一次的身份轉變沒有任何不接受。

而且估計是因為有些顧忌,所以就算消息傳出去,似乎也沒人會就這件事打趣她。偶爾提起,也都隻是說一聲恭喜。

所以許多事也許根本沒有那麼難,需要克服的反而隻有自己心理上的擔憂,實際上去做,會發現順利得不可思議。

不過,要說一點變化都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最大的不同,在於周敏要開始繡嫁妝了。雖然她的手藝大家都知道,沒人指望她能自己做出一套嫁衣,唐一彥和邱玹已經說定了,會以娘家人的身份替她準備這些東西,但周敏多少需要自己做一點東西,在婚後敬茶的時候作為禮物送出去。這個必須要她自己來做,才有誠意。

周敏谘詢了一下,才發現其他女孩子們多半做的都是鞋子。但是這對她來說難度實在是太大,隻能放棄。最後周敏決定做個錢袋,這東西以前大家都用不上,但現在日子好過了,每個人身上多少都有些銀錢,也的確需要錢袋來裝。

布料就用阿香親手織的花緞,上麵本來就有花樣和顏色,她隻需要裁下來縫好就可以,最多設計一下款式,動手的難度不大。

不過這個東西倒是不需要著急,慢慢做就可以了,所以周敏從阿香那裡挑了一匹布之後,就暫時擱在了書房裡,沒急著動手。定親的事雖說進行得很順利,但也忙了小半個月,弄完之後就已經九月了。

她之前跟唐一彥說好要商量一下迎接幾位大儒的事,卻是不能再耽擱下去。畢竟其中住得最近的那位,最遲十月份也能到。在那之前,必須要將章程弄出來。

周敏將自己的計劃完善之後,才跟石頭一起去找唐一彥和邱玹商量。

大抵是因為訂了親,石頭現在的精神風貌遠非從前可比,對唐一彥和邱玹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坐在一起,都能夠感覺到氣氛變得和諧了許多。

“還沒恭喜你們,終成眷屬。”唐一彥可不像彆人,不會用這件事來打趣周敏。尤其是中秋回來時,周敏分明還在猶豫之中,結果沒過幾天,就開始進入訂婚的流程了,這態度轉得太快,他當然要揶揄一番。

不過周敏的心態也已經完全調整好了,所以麵對他的調侃根本不以為意,談笑自如的接下了,“這話留著成親的時候再說吧。”

唐一彥眉一挑,“好吧,那就說正事。你上回說的那個什麼計劃,已經弄好了?”

“什麼計劃?”邱玹問。

唐一彥聽見這個問題,連忙解釋道,“上回從城裡回來,我告訴她七叔邀請的那幾位朋友都要來了,她就說有了個新的想法。至於究竟是什麼,我也不清楚。”他可不希望邱玹以為他們都知道這個計劃,卻隻瞞著他一個人,否則自己估計要倒黴了。

說完之後,她又往周敏手裡一指,“她拿著的應該就是計劃書了。”

反正到現在,他們也已經習慣周敏這種不管有什麼事,都先寫個計劃書的作風了。而且還真彆說,有了這個計劃書之後,一切都一目了然,的確是省了不少評估的功夫。能夠極大的增加商討的效率。畢竟有疑問的地方,周敏都會羅列出來,供大家討論。

周敏便將一式兩份的計劃書分發給二人,“隻是心血來潮的念頭,覺得應該可以成事。不過必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還要請兩位兄長幫忙指正。”

邱玹翻了兩頁,便抬起頭道,“的確是個好想法。若直接說要請他們留下,在書院裡任教,估計很難。但若是這樣的盛事,想必幾位宗師都會樂於參與。”

畢竟,這可是會流芳後世的大事。

人生在世,無非是求名利二字罷了。這些大儒們大都潛心學問,對利益看得不重,至於名聲,早就聞名宇內的他們也沒那麼迫切的需求。唯一還能夠對他們造成吸引力的,估計也就隻有青史之上的一筆了。

他們隱居在山上,無非也就是編書和教書育人兩件事可做。若是這些事都能夠在萬山村這裡做到,自然不會在舍此處而去彆處。如此一來,把人留下的把握自然更大。

唐一彥也點頭道,“若這件事當真能成,那此地成為文壇聖地,便指日可待了。畢竟像我這種不愛讀書的人,看了這計劃書也恨不能參與其中,即便是打下手,估計也受益良多,何況其他人?”■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這會兒邱玹已經看到了周敏提出的問題上,他摩挲著紙頁,若有所思的道,“聽說本朝立國時,本來是要召集天下儒士入京編書,隻是後來不知為何並未成行。不如咱們就把這件事接過來做,不拘多少年,隻要這套書編出來,刻印發行,那便是造福全天下士子的好事。這個地方自然能隨之揚名。”

“確定要玩這麼大?”唐一彥嚇了一跳,“以舉國之力可以做到的事,咱們還差得遠吧?”

周敏也道,“雖然我也有這份心,但皇室藏書何等豐富,自然可以編一套叢書,咱們卻沒有那樣的條件,還是一步步來。”

“也罷。”邱玹想了想,道,“那你們覺得從哪裡入手更好?”

一直在旁邊聽著的石頭忽然道,“我倒是有個想法。天下讀書人都要學習的經典,無非是四書五經。從古至今,但凡是有些成就的名家大儒,多少都對經義有過發祥。如今坊間流傳的四書五經,便有各種不同版本,其中內容多有不同之處,甚至有些部分南轅北轍,乃至學子們遇到相關內容時,往往爭論紛紛、莫衷一是。若能將古今種種注釋都歸集起來,編印成書,互相映照參考,將有爭議之處定下來,對天下學子而言,這樣一部書想來更有用處。”

周敏在旁邊聽著,眼中不免閃過一抹異色。這不就是朱熹老先生做過的事嗎?在他之後,四書五經的經義內容,多半都是按照他定下的基調來,逐漸形成了主流的標準,也算是給科舉考試定下了“標準答案”。

這可是能夠配享孔廟的大人物啊,他們竟然要做跟他一樣的事嗎?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什麼可激動的。因為他們隻是提出一個方向,真正負責編書的人又不是他們。但也可以想象,那幾位老先生若是聽了這件事,想來絕對無法拒絕。

“不錯。”唐一彥臉上露出幾分興奮之色,“這個主意好,至少我覺得我七叔肯定會答應!就算其他人還有顧慮,讓他老人家幫忙勸說,效果也比咱們開口要好得多。”

“那就定下來吧。”邱玹微笑道,“我雖然才疏學淺,但若能有幾位給幾位名師打打下手,從中受益,便也此生無憾了。”

“那我回頭就把計劃書拿去給七叔看。”唐一彥道。

接下來商量的是如何迎接和安置幾位大儒。最後決定將溫泉山房靠近中間的三排院子騰出來安置他們。一排五套房子,安置三人和他們帶來的學生弟子想必足夠。而中間那棟樓就正好用做編書。所以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將這片地方收拾出來,準備迎接主人入住。

忙碌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十月,受邀的三位先生也陸續到來。

先到的是秦先生,他出身關中農家,年幼時為地主家抄書,遍讀經典,十七歲時已經背了一肚子的書。後來機緣巧合得到了一位官員的賞識,對方給他寫了薦書,出資讓他去書院跟著名師學習儒家經典,年紀輕輕就名揚天下,寫出來的文章人人稱讚。不過他本人無心仕途,考完了舉人便背著包出門遊學,踏遍萬裡河山之後,文章越發老辣精到,發人深省。

他本來在關中的一座山上結廬而居,收了幾個弟子教導,一邊精研經典、著書立說,收到唐七叔的信之後,便乾脆的帶上弟子和全部家當過來了。也是最有可能留在這裡的一位。

然後是李先生,他年紀有些大,今年已經六十歲了,曾經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所謂的宰相。後來罷官回鄉,便在家裡教導兒孫為樂,還開了幾畝菜地,親手耕種,體驗田園之樂,然後瘋狂的寫了幾百首《田園雜詩》,一時傳為趣聞。這一次估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