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

而台上正準備頒發最佳男主角銀熊獎。

瑪格麗特身邊的拉爾夫·費因斯難免有些緊張,他憑借《迷戀》自動入圍最佳男主角爭奪,也是從影至今,距離銀熊獎最近的一次。

瑪戈放低聲音,語調卻十分輕鬆,“我認為唯一能與你一戰的,大概隻有憑借德國電影《夜之形狀》入圍的麥可·奎斯,親愛的,你可沒必要緊張,你比他英俊多了,簡直性感的冒煙。”

隨著她短短幾句話,拉爾夫原本的緊張,簡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瑪戈,在我心情焦慮時,你簡直比一百個心理醫生都管用。”

這時,本屆柏林影展評委之一,德裔英國製片人肯·亞當,開始頒發最佳男主角獎項。

“第四十九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男演員的是——”

主競賽單元二十四部影片的男演員們,無論主配,全都在等待肯·亞當說出那個即將享譽世界的名字。

肯·亞當展開密封信封,“拉爾夫·費因斯,《迷戀》”

台下掌聲雷動,拉爾夫·費因斯驚喜的抱住瑪戈,“天,你簡直是我的幸運女神。”

接著,他又與導演安德烈·祖拉斯基擁抱後,才走上領獎台。

即便《迷戀》這部電影過於挑戰人性,劍走偏鋒,但兩位男女主演的表現令人完全無法忽視。

拉爾夫·費因斯英俊迷人,仿佛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與陰鬱感,為馬克這一角色平添了許多魅力。

同時,他表現出的煩躁不安,猙獰驚恐,在柏林電影節點映期間獲得一致好評。

拉爾夫突破了從前的無數精彩表演,將馬克與最終成型的魔鬼,演繹的無可指摘,令一眾評審如獲至寶。

舞台上的拉爾夫·費因斯,一身優雅古典的英國定製西裝,簡直像是一位世襲貴族。

他氣質出眾口音迷人,“這真是難以置信的幸運,這甚至是我第一次入圍柏林電影節。”

“我要感謝安德烈·祖拉斯基導演,和我最優秀的搭檔瑪戈,你震撼人心的表演,簡直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接著,拉爾夫又說了一圈工作人員的名字,接著感謝家人。

當他最後結束發言,走下舞台時,本屆評委會主席安吉拉·摩琳娜終於登台,準備頒發最佳女演員獎項。

而憑借《迷戀》與《海上鋼琴師》雙雙入圍此獎項的阿佳妮,正是最有力爭奪者。

幾乎所有人都緊張而焦慮,隻有台下的瑪戈正在和拉爾夫研究他剛剛獲得的銀熊獎杯。

柏林電影節的標注物,就是這隻抬起一隻手臂致意的柏林熊,由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在本世紀三十年代設計而成。

說真的,作為歐洲三大電影節獎杯來說,它可真是過於可愛了點。

頒獎台上,年過四旬的評委會主席安吉拉·摩琳娜,笑容依舊十分迷人,“今年有數十位優秀女演員入圍最佳女主角,而第四十九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將去到的是——”

頒獎典禮上的攝影機一一掃過眾多入圍者,安吉拉·摩琳娜在戲劇性的停頓後打開信函,“說真的,我愛死了這個年輕姑娘——”

“瑪格麗特·阿佳妮,《迷戀》,《海上鋼琴師》。”

瞬間,整個宴會廳陷入雷鳴般的掌聲之中,瑪戈一一與兩個電影劇組的主創人員擁抱,接著登上舞台。

黑發藍眼、白膚紅裙的古典美人,有著常人難及的非凡氣勢,那是一種夢幻的黃金時代巨星風範。

瑪戈與評委主席安吉拉·摩琳娜交換貼麵禮,接過那座銀熊獎杯。

“天,柏林電影節一定不知道我多喜歡這個漂亮獎杯,幾分鐘前,我差點想將拉爾夫手裡的那隻可愛銀熊搶回家,好在評審團對我十分慷慨,瞧,拉爾夫,我也有一隻,”她衝台下的評審團方向眨眨眼,“嗨,不如我們做個約定,明年繼續送我一個怎麼樣?一隻熊好像有點孤單?”

台下的柏林電影節評審團成員,因為她逗趣的幾句話,全部笑的格外真誠愉快。

而無數的電影人則暗想,這個拿獎無數的年輕姑娘,可真是會討電影節主辦方與評審團歡心,如果她不是過於年輕,柏林電影節估計恨不得邀請她加入下一屆評審團。

而瑪格麗特正在致辭,“感謝祖拉斯基導演和托納托雷導演,還有羅斯、拉爾夫,你們是如此才華橫溢卓越不凡。”

“嗨,布萊恩,你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經紀人。”

“感謝在《迷戀》拍攝期間,給予我無微不至照顧的沃德、羅根、史蒂文、巴基,以及我的私人醫生斯特蘭奇,還有托尼、裡奧、查爾斯——”

瑪戈湛藍雙眸閃爍著細碎光芒,“我獨特又魅力十足的朋友們,你們對我的理解與支持,令所有我曾經期待的一切,全部與我相遇。”

第43章

“《海上鋼琴師》摘得金熊獎, 阿佳妮憑兩部影片折桂柏林影後。”——《綜藝》

“《迷戀》無緣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項非阿佳妮莫屬。”——《好萊塢報道者》

“文藝電影與商業大片, 阿佳妮能否雙雙大獲全勝?”——《舊金山記事報》

“史上最瘋狂後援團?阿佳妮柏林電影節獲獎致辭震驚世界。”——《芝加哥太陽報》

“柏林電影節閉幕式星光璀璨, 新晉影後阿佳妮又一次當選最佳著裝。”——《時裝》

第四十九屆柏林電影節,最終由《海上鋼琴師》斬獲最佳影片金熊獎。

第二大獎評審團特彆獎, 則頒予美國影片《細細的紅線》, 邪典電影《迷戀》雖未獲得電影獎項,男女主角卻雙雙折桂最佳演員。

柏林電影節召開的初衷, 便是扶持複興德國電影行業,因此本地化特色從創辦伊始就十分突出。

雖然嘉獎範圍麵向全世界影片, 但在這一屆上, 幾項重要獎項紛紛授予非德國影片及他國演員, 無疑顯得有些特彆。

不提最佳影片,至少在男女主角獎項上,出演《夜之形狀》的麥可·奎斯, 與《艾米和加古婭》中的瑪麗亞·絲奇拉德、茱莉安·柯勒,便是優秀的德國影人, 但卻紛紛敗給闖蕩好萊塢的法蘭西人與英國佬。

尤其是瑪格麗特·阿佳妮,這位演藝事業過於順風順水的天才演員,也太年輕了點。

於是在德國本土, 電影界人士紛紛批評柏林電影節不扶持國產電影及本土新人。

早在1951年創辦開始,柏林電影節不足半世紀的曆史上,便經常與德國影人因為這些事矛盾頻發。

實際上,老資格的威尼斯和戛納電影節, 也未嘗沒有這些困擾。

各大電影節即便再麵對國際,總也是需要兼顧扶持和發展本國影業的。

而今年,柏林電影節評審會在受到相關質疑後,公開強硬表示——

電影節不是政治,靠政客也辦不起來電影節,本屆所有獲得獎項的電影人,全部實至名歸。

實際上,在歐洲三大的評審團製度下,獎項本身便十分受個人意見影響。

甚至曾有美國媒體稱,這些歐洲電影節的評審團,簡直就是聚在一個辦公室裡吵架,誰吵贏,那屆電影節就是誰的一言堂。

總而言之,獎項就是禮物,評審團想給誰,就給誰。▂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倒是該慶幸阿佳妮在《迷戀》中,貢獻了令人震撼的演技,不然以她剛滿二十歲的年齡,便先後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法國凱撒獎與柏林銀熊獎的成就,雖然會被讚譽為一個世紀隻能誕生一位的天才,但也難免會被質疑公關強勁,過於急功近利。

即便各大電影節一向就是“舉賢不避親,頻頻分豬肉”的遊戲規則,但當你過於一枝獨秀,無疑會遭受非議。

這時,自然到了公關團隊展示精明手腕的時候,畢竟好萊塢明星所謂的天價片酬裡,有百分之二十可是都支付給了營銷公關團隊。

如果公關團隊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扭轉聲勢,那也沒必要留在好萊塢,妄想成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人物。

而瑪戈本人,看上去似乎並沒受到太多影響。

在柏林電影節結束的十天後,她便加入《羅丹的情人》劇組,作為第一製片人與主演,準備演繹這部講述天才女雕塑家的傳記片。

但在正式開機之前,包括哈維·韋恩斯坦在內的電影主創人員,正位於巴黎的辦公室內,討論著關於影片的譯名問題——

這部電影的法語原名稱是直觀簡潔的《Camille Claude》(卡蜜兒·克洛岱爾)。

但在各國媒體報道中,有些采用了《羅丹的情人》、或《羅丹與卡蜜兒》等譯名。

瑪格麗特坐在主位,“我希望在影片正式發行時,所有譯名均改為《卡蜜兒·克洛岱爾》。”

本片的導演與編劇布魯諾·努坦,顯然十分認同阿佳妮的意見,“卡蜜兒一生都被打上了羅丹的印記,這部屬於她的傳記片,不應該再蒙上羅丹的陰影。”

《羅丹的情人》這幾個字對卡蜜兒·克洛岱爾來說,簡直無情殘忍到了極點。

站在發行與票房角度,比起完全是直觀傳記的名稱,當然是那些稍顯曖昧的影片名更為吸引眼球,但既然主創人員如此要求,哈維·韋恩斯坦也沒必要扮演惡人。

畢竟米拉麥克斯影業之所以注資《卡蜜兒·克洛岱爾》,完全是看中這位影壇新貴的魅力。

不然正在忙著用《莎翁情史》掀翻《拯救大兵瑞恩》的哈維·韋恩斯坦,也不會在僅僅隻有二十天就將舉辦第七十一屆奧斯卡的現在,親自飛來巴黎商討《卡蜜兒·克洛岱爾》相關事宜。

“既然譯名問題已經解決,不如我們來談談布景、服裝,以及各項古典配樂,”瑪格麗特顯然對這部影片付諸了全部精力,“除了德彪西及舒伯特的古典樂之外,我希望能邀請蓋布瑞爾·雅德為影片配樂。”

曾為《情人》、《英國病人》、《天使之城》貢獻精彩配樂的蓋布瑞爾·雅德先生,充滿古典浪漫主義精神,正日漸成為電影配樂屆的大師級人物,獲得了奧斯卡、金球獎、格萊美等諸多認可。

而作為講述上世紀法國天才雕塑家的傳記電影,具備精美絕倫的古典氣質顯然格外重要。

總而言之,阿佳妮想將這部傳記片做到最好。

不隻是因為這是她第一次擔任製片人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她希望曾被時代與偏見葬送的卡蜜兒·克洛岱爾,獲得自己應有的讚譽。

而不僅僅,被曖昧輕浮的稱為“羅丹的情人”。

當這場會議結束時,窗外的巴黎正華燈初上,哈維·韋恩斯坦乘車趕往機場,準備飛回洛杉磯,繼續為《莎翁情史》公關遊說。

瑪格麗特並沒有一同折返,即便現在整個好萊塢的報刊業,都正為她空著版麵,前仆後繼的發出采訪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