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1 / 1)

是誰對自己下了手,蕙蘭到現在依然不清楚,因為很多事情都改變了,沒有情景再現,她怎麼抓住凶手呀!

但感謝胤禛做皇子的時候,不敢沉迷於女色,因此後院女人少。當時有能力對自己下手的人,也就那麼幾位。

皇後、齊妃……

因為不知道是誰,加之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所以蕙蘭一直都在隱忍,後麵為了三個孩子,蕙蘭也不敢亂來。

隻能打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想法,等日後自己入主慈寧宮後,再向上輩子的鈕祜祿榴珠那樣和對方一一算總賬。

但這一次,蕙蘭看到了一個機會。

皇後一個人得天花,會被人懷疑,那齊妃一起得了?

或許還是會有人懷疑,但有理智的人對蕙蘭的懷疑都會減少。

因為如今三阿哥弘時不單單是自己躺了,胤禛也很明顯的放棄他了。

但凡蕙蘭母子還要臉麵還有理智,都不會對其動手。

為什麼?

人家都躺了,你還對其下狠手,這不是在告訴其他人,彆躺,彆投降,因為這樣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反而放棄幻想搏一搏還能有一線生機。

那到時候,蕙蘭母子真會被群起而攻之了。

反而局麵對蕙蘭母子不妙。

相反,拿三阿哥弘時當中日後兄友弟恭的工具人,反而對蕙蘭母子更有利。

一如先帝朝的裕親王福全一般。

至於那些不理智的人的想法。

蕙蘭根本不在乎,因為那些人肯定在朝堂上混不下去,也就隻能在嘴上說說,傷不了自己分毫。

在彆人眼裡,三阿哥弘時和齊妃是一體的。

但在蕙蘭心裡,三阿哥弘時是三阿哥弘時,齊妃是齊妃,兩者是分開的。

而且這些日子以來,蕙蘭也看明白了,比起三阿哥弘時,齊妃到是有更多的野心。

三阿哥弘時認命了,她卻未必會認命!

日後恐也會生事端。

不如趁此機會,一鍋端了。

沒了齊妃,三阿哥弘時不會受她影響,可能反而會活得更好一些。

畢竟據蕙蘭所知,三阿哥弘時這段時間去長春宮給齊妃請安,好幾次都和齊妃不歡而散。

反正要當壞人,那為什麼不當徹底?

手已經臟了,再臟一點又何妨。

隻是這樣一來,計劃就要更周密了,而且還要尋找到皇後和齊妃身邊奴才的共同點。

想到這裡,蕙蘭突然苦笑了一下。

之前還在心裡想著底線事情。

這會兒,又選擇要把壞人當個徹底。

自己呀!

真是個矛盾且虛偽的人。

畫底線,是對自己沒有害的人畫的,她不想濫殺無辜。

對於對自己有威脅的人,自己可想都沒有想這些,反而是準備先下手為強。

有些問題解決不了,那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這樣的暴li美學,會被人奉為經典,果然有它的迷人之處。

蕙蘭在心裡暗自告誡自己,不可迷戀,不能沉迷。

畢竟她不可能把胤禛後宮的女人都一一算計死,真那樣,胤禛肯定第一個對自己下手。

這絕對不能當做常規手段。

第281章 野心膨脹

海答應給後宮嬪妃的衝擊並沒有多久,因為胤禛對她隻是偶爾換個口味而已,胤禛的絕大多數精力還是放在了政務上。

青海地區的膳後工作,還有借助青海已經被年羹堯打下來的契機,開展對甘肅、青海、西藏和蒙古部落經行一些列的打壓。

作為如今四省政務軍權的老大,年羹堯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上書胤禛,根據實際情況給出自己的建議。

但年羹堯上書的政策,不能說全部不好,也不能說全部非常好他沒有一絲私心。

事實上年羹堯可能因為是文人科考出身,對於拉幫結派,搞個政黨這一套非常熟絡。

以前先帝沒有給年羹堯多少機會,因為先帝從始至終,除了母族佟家外,對漢軍八旗和漢人都不是絕對信任,很多要緊的官位從來沒有給過漢軍八旗和漢人當。

但等到胤禛這裡,因為胤禛沒有多少心腹,因此上位後,就對自己的心腹下了一道口諭,讓自己的心腹給自己舉薦一些有真材實料的人,還特意吩咐了,舉賢不避親,不要刻意不舉薦自己的親朋好友。

怡親王胤祥、傅敏……包括蕙蘭的哥哥高瑞都給胤禛舉薦過人才,而且其中也包括自己的親朋好友。

年羹堯之前忙著青海的戰事,沒有在這事上分太多的精力,但等到自己打贏後,年羹堯就開始在琢磨這事了。

能在三十幾歲的時候就成為封疆大吏,而且還不是那種被人架起來的傀儡,年羹堯的真本事還是有的。

但也就是有真本事,年羹堯這一路,除了殿試的時候被皇上壓了名次落到了同進士裡外,一路走得都是順風順水的。

他非常自信,等從文跨武,略施小計就打贏了讓京城那些人忌憚不已的羅卜藏丹津,內心更是直到了自負的程度。

覺得自己就是天才,沒有人比自己厲害。

內心的野心隨著這一場大戰的勝利,以及戰爭中期胤禛對年羹堯的予取予求全部同意的態度,在年羹堯心裡飛速壯大。

手握四省的財政兵權,又已經是一等公了,父親也是一等公,兄長、妹夫都被胤禛安排了重要的肥差位子,可以說出了抬旗到滿洲八旗外,已經是做到了一個臣子的頂點。

可人的野心和YU望是不可能停止的。

走到位極人臣這一步的人。

就隻有個選擇:

第一行曹參、霍光之法。

沒有改朝換代之心,但行架空皇上讓皇上做傀儡之計,自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派人物,連皇上的聖旨都敢反駁的那種。

可這種,操作不好的下場就是鼇拜。

即便是操作得好,等自己死後,家族也容易被重新掌權的皇帝算總賬。

第二成為王莽、曹操第二。

掌握大權後,篡權奪位,改朝換代。

成功的人不少,但失敗的人更多。尤其是之前清軍還撲滅過藩之亂。

第三聰明懂得節製,主動交權保命。

比如王翦、張良。

可這種人實在是太少了,畢竟權利實在是太誘人。

但對於年羹堯來說,他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走!

當今皇上的貴妃是他的妹妹,還給皇上生下了一個阿哥。

所以他還可以走輔佐外甥稱帝這一條路,這樣既不用擔心權利沒了,也不會擔心被皇帝下狠手。

這是一條充滿誘惑的路,但也是以年羹堯的立場來看,最有可能實現的路。

畢竟大清可是滿人建立的國家,京城那些滿洲八旗反對他的聲音,年羹堯又不是不知道。

自己造反,或者是架空胤禛都不可取,辦不到。

讓自己外甥繼承皇位,反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

因為這一條路,擋在年家前麵的隻有慶貴妃母子,而另外兩條路,擋在年家麵前的是整個大清的得利者,可不單單是滿蒙漢八旗,還有不少漢人。~思~兔~文~檔~共~享~與~線~上~閱~讀~

想要對付慶貴妃母子,沒那麼容易。

這輩子因為有蕙蘭在。

所以郭絡羅氏一族的兩支,都有不少人投靠了胤禛,雖然他們暫時達不到是胤禛心腹的地位,但胤禛對其的信任程度還是要比普通官員稍微高那麼一點點。

年家的親朋好友被胤禛委以重任,郭絡羅氏一族的人也不差什麼,甚至於因為和其他家族聯姻,勢力比年家更雄厚。

再加上,如何年家一門雙一等公著實讓很多人尤其是滿洲八旗的人妒恨不已,自然會有那種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人出現。

這些人或許不是慶貴妃母子的支持者,但卻並不想看見年家得意,但他們對年家有利的事情反對,就是對慶貴妃母子的幫助。

所以年羹堯在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如何將九阿哥福惠扶上龍椅的時候,認真冷靜的思考很多。

正好胤禛又下了這樣的口諭,年羹堯簡直是如獲至寶。

他不是在青海大勝才琢磨這事的,早在第一次打贏後,年羹堯就已經寫了一封舉薦的奏折回到京城了。

其中很多都是年羹堯當年考科舉時候的同科同年們,除此之外就是他在軍中拉攏的一些心腹。

尤其是後者,年羹堯又補了一份為這些人請功的奏折。

介於胤禛實在是缺讓他足夠信任的官員,所以自己心腹舉薦過來的人,胤禛幾乎都沒有分辨對方的人品,隻看重對方的能力、家世、經曆,以及——生辰八字。

年羹堯是一心有著輔佐九阿哥福惠稱帝的心思在寫的折子,自然舉薦到胤禛這裡的人,不說人人都是天才,但也的確有些真本事。

於是胤禛都一一提拔。

沒想到這給了年羹堯錯覺,覺得胤禛對自己很是信任。

尤其是在青海大勝後,胤禛給年羹堯的回信裡竟然寫了,“你就是朕的恩人”這樣的話,並且年羹堯後麵舉薦的人,胤禛也一一提拔,讓年羹堯錯覺更深。

領兵作戰要靠自己,管家國家的文臣要靠自己推薦。

沒有了自己,皇上拿什麼治理國家呀!

這讓年羹堯內心更加膨脹起來。

俗話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在處理好西北那邊的事情後,年羹堯就上奏折,要求回京述職。

一方麵是回京好好炫耀一番,尤其是在那些滿洲八旗出身,各種說自己壞話的人麵前去耀武揚威一番。

另外一方麵,也是因為年羹堯此時此刻接到了年貴妃薨逝的消息,得知九阿哥福惠被慶貴妃撫養了,擔心羊入虎口,得趕緊回去親眼看看,讓慶貴妃給個承諾,他才能安心。

這可是他最完美的後路呀!可出不得岔子。

對於年貴妃病逝,慶貴妃撫養九阿哥福惠這事,年羹堯其實很是不高興。

因為這代表著皇上更看好四阿哥弘昴,不然若是皇上看好九阿哥福惠的話,就應該直接讓皇後撫養九阿哥福惠。

他得進京去給九阿哥福惠站站場子,以免讓所有人都投靠了四阿哥弘昴,那等九阿哥福惠長大後,彆說湯了,就是渣子都沒有了。

除此之外,年羹堯還是有點當官的自覺,想要親自回京和胤禛商量一下西北這邊後續的安排。

就算蒙古那邊安靜了,還有沙俄了。

這個更北方的敵人對大清可一直都在虎視眈眈著,時不時就會出手試探一二,或者是在暗中挑起某些蒙古部落的野心。

另外就是年羹堯雖然很是膨脹自負,但沒打算造反,所以朝中對他的種種彈劾,他必須要回去解釋一下,並且親眼看一下胤禛對此的態度到底是什麼!

胤禛對他是不是如回信裡的那般信任。

像年羹堯這種人,可不信什麼傳話,他必須要自己親眼看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