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1 / 1)

封為恂郡王,您應該高興才是。”

“十四被冊封為郡王,本宮的確高興。但想到年羹堯也因此沾光,竟然還被冊封為三等公,想到年貴妃會因此得意,本宮心裡就有些不痛快。”皇太後冷著臉說道。

吳嬤嬤知道皇太後的心結,想了想開口道:“主子,皇上或許有彆的考慮,您要是不見待,奴才就讓底下的人,不要在讓這些消息入您耳。”

皇太後卻十分堅定的拒絕了吳嬤嬤的提議,“不用了,本宮倒是要看看他們能蹦達到什麼程度。皇後的阿瑪,皇帝都還尚未追封,年家倒是先得了三等公的爵位,這大的福氣也不怕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

此時此刻,大清尚未有明文規定,皇後的阿瑪一定要被冊封為承恩公,隻有皇太後的阿瑪是一定會被冊封為承恩公的。

至於皇後的阿瑪給不給恩典,這是要看皇上的意思。

比如先帝元後孝誠仁皇後的阿瑪,孝誠仁皇後死了,他才得到承恩公的爵位。

就是因為沒有明文規定,才顯得年羹堯的這個三等公特彆刺眼。

彆說皇太後心裡不痛快,八旗,尤其是滿洲八旗以前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人,心裡也特彆不痛快。

自己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結果還不如人家裙帶關係強了,這讓大家怎麼想?

年家在出儘風頭的情況下,暗地裡也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記恨。

所以等到了五月因為大清新帝繼位,一般新帝繼位梳理朝堂也需要兩三年的功夫,所以和碩特部酋長羅卜藏丹津蠢蠢欲動,西北局勢又緊張了起來。

胤禛是親自上過戰場的,他也能算個紙上談兵的參謀,並且深知蒙古在大清國策的重要性。再加上先帝時期對西北方向的用兵,雖說花費了不少錢糧,但都打出了應有的效果,沒輸最後都贏了。

在這種情況下,胤禛自然是決定要用兵,不能慫。

他剛剛繼位後,要是彆人至少搞一點點小動作,自己就慫了,那後患無窮。

必須要剛。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

這一仗必須要打,而且必須要打贏。

這不僅僅是關乎到大清國策,同時也想用勝仗來鞏固自己的皇位。

胤禛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心腹們的讚同,雍正朝對外的第一次策略,絕對不能慫,慫了會後患無窮。

確定下了這一仗肯定要打的基調後,一個很現實很重要的事情擺在胤禛等人麵前——拍誰去當老大!

西北大軍十幾萬人,必須要有一個老大才行,才能調和有度。

這最佳人選,自然是前麵派人去和準噶爾部打了一場,打贏了的恂郡王胤禎。

恂郡王又是皇上同胞兄弟,按理說應該是最佳人選。

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胤禛根本就不信任胤禎。

哪怕之前冊封胤禎為恂郡王,不過是看在皇太後識趣的臉麵上而已,可不是兩兄弟握手言和。

恂郡王被排除在外了。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適合的人選——怡親王胤祥。

胤祥當年是能文能武,可惜因為一廢太子,廢掉了,身子骨不太健康,而且會考府還需要胤祥坐鎮,所以也不行。

那選誰了?

是最佳人選的恂郡王不行。

眾人已經明白了皇上的心思,統領西北大軍的人,能力是第二,忠心是第一。

或者說,是皇上心裡對他能夠放心的人。

皇上身邊他能讓他放心的人,就那麼幾個——扳著手指頭都能數的出來。

然後就有人惡意滿滿的提了年羹堯的名字。

這可真不是在捧年羹堯,而是在捧殺。

年羹堯現在可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三甲同進士,進翰林院當庶吉士,然後當學正,多次外放主持各地鄉試,之後又當內閣學士、四川巡撫、四川總督。

這一路走來,年羹堯走的都是文道,當的都是文官。

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是進士,父親年遐齡由筆帖式起家,一家子人可以說都是走得文官路子,和武將那邊完全沒有交際,完全沾不上邊。

讓年羹堯去統領大軍打仗,這不是捧殺是什麼?

雖說文官最高的境界就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可在唐朝之後,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反正提議年羹堯當大將軍的人,是不信年羹堯是這種天才,

就是盼著年羹堯在戰場上去死,最好打個敗仗,連累全家。

胤禛還在猶豫的時候,底下的不少人都是眼前一亮。

年羹堯真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人選!

嗯,就是字麵上的不錯。

這些人不是看到了年羹堯有驚人天資,真是文武雙全。而是瞧見了讓胤禛灰頭土臉,不得不求他們,不得不讓出一部分利益來的機會!

嗯——這些人的想法也一樣,不信年羹堯能打贏,就是想要胤禛輸。

誰呀?

八爺黨和十四爺黨呀!

其中還夾雜著蕙蘭這邊的人。

蕙蘭是知道年羹堯是真·文武雙全,能文武切換毫無壓力,她是把大清江山社稷都看做是自己兒子的,所以不會乾那種故意讓前線輸的事。

但很顯然如今蕙蘭母子的最大對手就是年貴妃母子,所以舉薦年羹堯這事,不能這麼說,要換個方法。

就是捧殺。

隻要年羹堯輸了雍正朝的第一場仗,或者乾脆死了在戰場上,那年家就會一蹶不振。

而對於八爺黨和十四爺黨的人來說,年羹堯輸了,皇上不可能試錯第二次,即便是皇上想,他們也不會給皇上這個機會。

因為當兵的,可都是八旗子弟,都是大清的根基。

皇上沒有了試錯的機會,那麼就隻能在已經有戰績的人裡提拔,而在先帝朝有戰功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八爺黨和十四爺黨。

到時候,皇上是不想讓步,也必須讓步。

那年羹堯會輸嗎?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老實說,輸比贏的幾率大。

文官去統帥大軍,這不是外行指導內行,瞎扯淡嘛!

撲街的幾率,遠比成功的幾率大。

所以在胤禛看不見的地方,底下的人迅速的形成了默契,大家都推薦年羹堯。

說他在川陝待了多年,熟知那裡的地理天文,而且官職夠高,又是年貴妃的哥哥對皇上忠心耿耿,他就是最佳人選。

胤禛乍一聽大家推薦年羹堯,心裡還是遲疑了一下,沒當場同意。

但隨後下來和心腹們商量了一下,胤祥雖然很是反對,覺得年羹堯不知兵不是一個好統帥,但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選,胤禛又不信任胤禎。

偏偏年羹堯離京早了,四月中他就離京回去了,這事胤禛沒辦法直接問他。

不過最後在其他人的強烈舉薦下,加之的確找不到更合適的人選,胤禛教授下定了決心,讓年羹堯掛帥。

但這裡就要涉及到一個大清的潛規則——一般大軍領頭的都是宗室,如果不是宗室,那麼二號人物三號人物必須是宗室。

這事為了避免兵權旁落,被人來一出黃袍加身陳橋兵變。

而且現在的代理撫遠大將軍延信,雖說以前跟著胤禎打仗,但就目前這幾個月的表現,對胤禛還算忠心,交代他的事情都辦妥了。

要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理由拿掉延信的軍權,莫名其妙的損害對方的利益,宗室那邊可能意見會更大,怨氣更多,甚至於會和八爺黨等人攪合在一起反對他。

所以即便是胤禛想要年羹堯掛帥,這一時半會兒的也不能給他撫遠大將軍的職位,而且對於年羹堯統帥大軍的能力,胤禛其實心裡也有些擔心。

因此胤禛選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先下令將川、陝、甘、雲四省的一切事務交年羹堯辦理,這屬於是民生政務屬於文官管轄。_思_兔_網_文_檔_共_享_與_在_線_閱_讀_

隨後胤禛以延信駐紮甘州指揮不便為名,免去了他西安將軍的職務,改命年羹堯繼妻的叔叔宗室普照署理西安將軍。

普照大半輩子都在京城,也是毫無半點軍事經驗,胤禛又在普照出發前告訴他,到了西北後,一切行動聽年羹堯的。

這就相當於將西安將軍的職位交給年羹堯,不過外麵有一條遮羞布而已。

八旗子弟直接成為大將軍,不行!

愛新覺羅宗室空降為將軍,可以!

第262章 定力不夠

五月十三日。

是皇後的千秋壽辰,雖未出孝,不能大辦,但依然遵照慣例,全國各地方高級官員總督巡撫將軍皆奉差於外地,上呈進箋文恭賀皇後的壽誕與節慶。

除此之外宴筵自然是少不了的。

隻不過局限於後宮和宗室,並沒有請命婦。

為此蕙蘭還特意叫了三個兒子來翊坤宮,“這是主子娘娘封後之後的第一個壽誕,馬虎不得,給主子娘娘的壽禮你們可準備好了?”

尤其是弘昴,都是大婚有子的人了,不能在當做小孩子,壽禮必須要到位才是。

弘昴聞言笑著說道:“兒子已經準備好了,額捏放心。”說著將自己準備的東西,大致和蕙蘭說了。

蕙蘭聽了點頭,弘昴的壽禮雖然沒有特彆出彩,但很符合規矩,這樣就夠了。

作為貴妃的兒子,尤其是備受人看好的下一任儲君人選,弘昴反而不適宜和無子的皇後走得太近,太過親密。

弘昤和弘昸也一一說了自己準備的。

弘昸還好,如今才九歲,還是半大的小孩子,給皇後的壽禮不用太好,表個心意就行了,因為蕙蘭這裡還會幫他準備一部分壽禮。

但弘昤可是十五歲已經指了婚的人,雖然還沒正式大婚,但已經能被看做成年人了。

蕙蘭聽了弘昤的話後,搖了搖頭,“昤兒你準備的東西太過淡薄,尋常壽禮倒是夠了,但今年卻不行,我這裡還有一尊金佛,等會兒你拿去,加到壽禮裡。”

弘昤聞言也不推辭,笑著說道:“是,還是額捏想得周全。”

“你如今在這些事情上也該上點心思,等出孝後,就要大婚了,已經是大人了。”蕙蘭看著弘昤笑著說道。

“在額捏麵前,我永遠都是孩子。”弘昤嘴甜的說道。

蕙蘭聞言笑道:“這話倒也不錯,你永遠都是我的孩子。”

“額捏……”明明知道他不是這個意思的。

“你這樣子,真該叫皇上來看看,虧得皇上之前還誇獎你,說你進了上書房後沉穩了不少。”蕙蘭說道。

弘昤聞言更不好意思了,上書房裡他年紀最大,和絕大多數人都玩不到一塊去,隻能裝,“高冷”,沒想到在外人眼裡卻是沉穩。

果然,在看你順眼的時候,你做什麼都是積極向上的正麵事。

見弘昤不好意思了,蕙蘭看向了小兒子弘昸,關懷了幾句。

一般三個孩子都在的場合,蕙蘭都不會說朝堂上的事情,而是說些家長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