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1 / 1)

東家[民國] 張大姑娘 1718 字 6個月前

躍。

據說菊花品種有幾百種,更有珍惜品種,二太太喜歡菊花,按照北邊習俗,秋天是賞菊花的,按照中國古人的習俗,中秋也確實是菊花的盛宴。

他選幾盆,擺在床邊的高幾上,傭人跟老三講,“不要動,花開正好的。”

轉身老三就雙手抱著根%e8%8c%8e,吃奶勁兒往外拽,裡麵是鬆針養護,一下就拔出來了,然後他再放回去,有事沒事去拔出來,放進去,放進去,拔出來,第二天就蔫吧了。

宋暘穀就有點納悶,他等扶桑回來看看的,扶桑跟他講買花頭大的好看,這一盆最大。

結果今晚老三在拔,他就給看見了,從餐桌上直勾勾地看過去。

老三玩呢,他媽讀信,他不識字文盲,隻認識12345,超過5就有點難辦,因為他一隻手隻有5個指頭。

因此無人關注,無法跟哥哥姐姐一樣捧場,寶珠還要自己站在中間再念一遍呢,她念的新奇又快樂。

讀信聽信的孩子,布穀可能理解更深一點,寶珠大概是不太理解其中官方的意思,一字一句的書麵語,一字一句的平平無奇的語態後麵,曾經代表著,是怎樣的驚濤駭浪,是怎樣難忘的流金歲月,是怎樣的代價跟付出。

全家人聽的熱淚盈眶,二太太一個勁地擦眼淚,口口聲聲跟扶桑講,“現在政策好了,我們什麼時候,回內地去,要做建設到哪裡是一樣的。你在美國也有十年了,要五十歲的人了,也應該退休了,我們回北平去,帶孩子們也回北平去。”

二老爺去年已經去了,腦部已經全是陰影腫瘤了,但是最後大腦一直清醒,醫生都感歎他意誌力頑強,最後卻是回天乏術,各種器官都在衰竭,不是一個器官的問題,是年紀的問題。

二太太年紀越大,便總想回北平去,她在山東許多年,卻從不喊著回山東,也不喊著回上海,也不想留香港。

因為在北平的日子,是小橋流水一樣的日子,新奇的兒子陪伴在身邊的,最輕鬆的一段日子。

在山東她是大門不出帶的宋家二太太,在上海,她是宋家二老爺的正房,在香港,她是宋家兩位少爺的母親。

在北平,有宋家大伯母陪伴的那一段歲月,她拉著寶珠的手說,“像是歌兒一樣,像是女歌星甜蜜蜜的歌。”

宋暘穀跟扶桑x,當天晚上,難得地拍了一張合照,兩個人肩並肩坐在兩把椅子上,布穀新學攝影,拿著相機在拍。

在相機裡麵看很久,停頓了一下,“爸爸媽媽,可不可以靠近一點?”

現在比如很流行的照片,胳膊搭起來,或者拉著手,或者親%e5%90%bb臉頰之類的,很親密。

但是兩個人都不動,隻是頭,微微地更近地湊近了彼此,微微歪著頭向內,頭發絲都快碰到一起去了。

布穀就笑了笑,就這樣吧,他們總是這樣,各自坐在椅子上,椅子旁邊擺著就兩盆菊花,開的正豔。

兩個人微微傾斜著脖子,向著彼此靠近,不遠不近,近的人覺得遠,遠的人覺得近,就這樣的距離,各自交叉雙手在小腹前,端莊而隆重。

得體而溫婉,宋暘穀少有的,一點點微笑。

扶桑笑不露齒。①思①兔①網①文①檔①共①享①與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

如此合影,走過一生。

這一生,舒扶桑跟著宋暘穀,顛沛流離過,扛過槍殺過人,幼年在他家做工,多有擠兌苛責,青年之後成婚,多有摩攃聚少離多。

但終究這一生,宋暘穀婚後,沒有對她發過一次脾氣,沒有想過分離過一次,縱有磨難千千萬萬,縱有危機四伏四麵楚歌,二人真如查二爺所形容,伉儷情深。

往事多雲煙如海,如今二人垂足坐高堂,照舊明鏡高懸,初心不改。

舒扶桑這輩子聽過最浪漫的一句話,是我在,一直都在。

宋暘穀這輩子聽過最浪漫的一句話,是宋暘穀,舒扶桑喊的每一個他的名字。

--------------------

預售文戳專欄,港風文《叉腰女神》離婚文《南牆與北牆》感謝陪伴與支持,《東家》是我多年想寫想表達的一種情感,或許沉重,或許彆扭,或許也浪漫,希望帶給你們好的人生體驗,無縫開新文,望支持。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

感謝上傳分享本文,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