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1 / 1)

樣對程程的發展有好處,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麵,也是某些品牌在推動這件事。

比如伊莎貝拉,比如C家,比如美露佳......特彆是C家和伊莎貝拉,他們真的非常看重這件事!

例如,之前程程和C家的代言是一年期的,在代言合同將要到期的當下,程程正好要去威尼斯了,C家立刻提出了要續約,並且代言費漲了不止一點,配套的時尚資源也是能叫很多女明星羨慕地抓狂地。

代言一般都是兩年期,但更長或者更短也不奇怪。當初簽代言的時候C家其實不太確定程程在大浪淘沙之後,依舊保持那樣的勢頭,而溫佩佩這邊又對程程非常有信心,對於比較短的合同也是有傾向的,如果不是簽半年,甚至三個月的超短約,會顯得不太‘穩重’‘有誠意’,她還能爭取超短約呢!

現在,一年期的合同就顯出好處了,又可以漲價了。

至於說不續約,轉彆家做代言人...溫佩佩和程程倒是沒想過。主要是這種頂級的奢侈品服裝品牌,代言人都是比較穩定的,他有代言人和品牌一起塑造格調、相互磨合、時尚圈內深度捆綁等問題。

如果不是品牌太沒有誠意,給出的條件和代言人本身的‘市場價值’差太多了,代言人一般都是會續約的。

這次程程‘遠征’威尼斯,C家和伊莎貝拉負責讚助電影節期間的衣服和珠寶,而除了這兩家主讚助,也有其他品牌給程程送衣服和珠寶...雖然是代言人,但一般不會那麼排他,代言人身上一點兒同類競品都不能上,至少奢侈品類目是這樣的。

一方麵,可能是代言人本來就不是全線代言,隻代言了這個品牌的某一個品類商品,比如鞋子,比如箱包,比如內衣。這個品類之外,代言人用彆家的也無可厚非。另一方麵,就算是全線代言,以衣服為例,代言人作為明星,衣櫃也不是那麼容易塞滿,不可能隻穿一家的衣服的。

就不說日常服裝了,就是會上雜誌和網媒的‘街拍’、機場圖什麼的,也往往要搭多家吧?不然也不用粉絲扒衣服品牌,不用品牌官方去認領了。

至於說能出風頭的紅毯等場合,有代言在身的明星一般肯定是傾向於使用代言品牌的衣服、珠寶等的...但說實在的,如果品牌不重視,拿來的東西不用心,不夠合適,明星用了彆家,這也不奇怪。

明星每年出席那麼多紅毯、晚會什麼的,也是各個大牌都有穿的,沒見誰就隻穿自己代言的那一家了。

品牌對程程的威尼斯之行這麼積極,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他們非常看重威尼斯電影節代表的‘格調’,以及曝光作用,前者可能還要略重於後者。

畢竟要說曝光的話,很難說程程作為華夏區的代言人,在威尼斯參加電影節,真的有多少曝光。雖然因為程程本身很紅,曝光度還是比多數華夏藝人要高,但上限就在那裡了——不要談在國際上的曝光度,華夏藝人想要走到國際,特彆是西方世界,難度是地獄級的,反正一次威尼斯電影節不會有太多作用,在各大電影節都式微的當下更是如此。

而‘格調’,這些頂級奢侈品大牌基本都是誕生於歐洲,即使因為華夏的奢飾品市場增長飛快,使得他們不得不重視華夏區代言,讓華夏區具有了相當大的自主權,總公司管的不多。

也避免不了有思維慣性,他們會認為一個歐洲三大電影節會被認為是非常好的宣傳點,足夠提高華夏區代言人的格調了...這讓總公司會非常有動力參與到這件事裡,並投入切切實實的‘資源’。

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能說錯,這年頭國內沒有那麼強烈的‘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觀念了,對電影獎項更是沒那麼崇拜了(國內國外的獎項都是如此)。但是,如果能入圍比較厲害的獎,特彆是最後能拿獎,那大家還是認可的。

這些奢侈品品牌雖然‘傲慢’,過於高看了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作用,但他們這個想法裡的因果關係並沒有錯。

品牌們希望程程好好乾,而如果能做到的話,程程一般也不會故意和合作方對著乾——那沒有意義啊!

具體到這次的事情上就是,如果能打扮的漂漂亮亮,成為電影節上最靚的崽,吸睛無數,她為什麼不呢?至於說因此她得多準備一些事,麻煩一些,其實也還好。更多的事都由其他人幫她做了,她要做的事並沒有那麼多,也就是藝人很常見的工作。

或許威尼斯的紅毯,以及其他的場合會隆重一些,但除了這個之外,本質上和國內類似的工作有什麼不同?

這就是程程這次排場這麼大的原因了...她從國內帶了整個造型師團隊。

雖然可以在威尼斯通過C家,或者哪家聯絡國外的團隊,但那樣的話風險是很大的。一個是歐美的造型師團隊不見得適合亞洲人,強行給拗歐美時尚風的話,可能會成為災難。另一個,就算歐美的造型師團隊搞得定,也不見得適合程程。

常年合作的造型師團隊都是有默契的,對程程更加了解,溝通起來也更順暢。

抵達威尼斯之後,程程一行人立刻住進了酒店。這個時候已經是傍晚了,程程立刻就睡了,她的好睡眠可是讓隨行人員都羨慕的。更不要說此次參加電影節,其他有壓力的主創團隊了。

第二天,程程起的非常早,比往常更早,淩晨一點左右就醒了...這和她昨天睡的太早有關,平常睡覺早,也不至於傍晚就睡了。至於為什麼會睡那麼早,其實和時差有關。從京城飛到威尼斯,國內早就過了程程平常睡下的時間了。

起的早一些也有好處,方便了今天為晚上的開幕式做準備——其實這兩年國內的紅毯已經比國外的紅毯還要卷了,國內淩晨兩三點開始為晚上的紅毯做準備的很多,出發照都弄得堪比時尚大片。國外的話,其實反而會‘放鬆’一些。

所以程程起那麼早,一開始是沒事做的,於是乾脆做起了新一天的練習...這次的‘晨功’都在房間裡完成,等到她做完並洗了個澡,早晨五點多鐘了,造型師團隊才準備周全。

昨晚程程休息了,造型師團隊可沒有,他們先是等到了包括C家在內的幾家送來的衣服首飾。大概是因為真的很重視這次的場合,並不是說第二天臨要用的時候才送來,而是有提前的。

當然,這也有這些品牌總公司都在歐洲的原因...即使不是在意大利,一般也在歐盟,衣服首飾送過來也方便——多數時候,那些昂貴而稀有的高定和珠寶都是在空中飛來飛去,不見得放在總公司,但留在總公司的總是最多,這是沒錯的。

程程和造型師一起站在總共五套衣服麵前挑選,最後看來看去,程程選了一件並非C家的衣服。這個舉動引得造型師欲言又止,但最後她也沒說什麼...雖然C家給她塞了紅包,但雇她的人是程程,她是分得清主次的。

“這是G家的衣服呢,G家其實不算藍血吧?”造型師笑著將衣服取下來,遞給程程試穿。○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對,按照現在時尚圈的算法,不算藍血。”程程隨口回了一句。時尚圈的地位實際上就是靠建立鄙視鏈才確立的,無以鄙,何以貴?這種鄙視鏈不止表現在奢侈品品牌會集體鄙視他們以外的品牌,也在於他們內部也有上下高低。

而且這種上下高低並不是無的放矢,人家那麼分是有一份‘行業標準’的。就以這個圈子裡對於‘高級定製’的說法來說吧,其實不是誰都可以說是‘高級定製’的,至少狹義的高級定製,達到的很少,入選的每一個都有名有姓——高級定製的話,巴黎有一個高級定製協會,滿足協會製定標準的話,才能被稱作高級定製。

第一,要純手工量身定做,這個非常好理解。第二,要在巴黎有超過35個全職工的手工製衣坊,這可能就有些不能被理解了,超過35人姑且可以算是對規模的要求,規模越大越有實力麼。但憑什麼要在巴黎?這隻能說,人家是製定標準的人,有解釋權。

如果不滿意,大可以另出一個高級定製標準。關鍵的問題是,新的標準之下,大家認不認,權威性怎麼保證?巴黎的高級定製協會定下的標準或許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人家‘一統江湖’這麼多年,是有品牌效應,有行業慣性,有‘權威’等等在其中的,至少現在大家普遍都是認的。

第三,這些全職工裡,至少要有20名是製衣師。這也很好理解,不能說聘了一些後勤崗什麼的湊數嘛。第四,每年至少參加兩次時裝周,一次至少展示50套原創設計服裝——其實這個工作量是非常驚人的!這就是一年一百套衣服了,如果是20名製衣師,平均每名製衣師就是五套衣服。

一個人一年做5套衣服,感覺也還好?其實不是的。這可是高級定製,工藝上是精益求精的,而且還隻是秀場。客人根據秀場圖來要衣服,當然是另外做的,不會說直接拿秀場的衣服,那樣的話量身定製的標準就不符合了,穿秀場衣服的是藝人,他們都是借衣服的。這樣一來,工作量就很恐怖了...可彆說20個製衣師是底線,非要說的話,100套也是底線呢。

而且以當下高級定製的現狀,說出來不信,其實人家是虧錢的。規模越大,虧得越多!所以大多數本身就是蹭著底線來的。大品牌之所以還在做高級定製,一方麵是情懷,為了保留某些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另一方麵是為了提升成衣線的格調,畢竟奢侈品的格調還是得小心維護的,很大程度上人家賺的就是這份錢。

高級定製足夠貴了,一件衣服六七位數(人民幣)不稀奇,但成本可比相像的高!

最簡單的說,35個工作人員,以法國的人工,加上要在這種高級定製行業做技術工,那必然是技術比較好的,那薪水估計更高——平均每個人年薪二三十萬(人民幣),這是很正常的吧?就算有些工人達不到,一些超厲害的製衣師,還有設計師,他們的薪水高,足夠將平均拉到這個水平了。

這樣,光是人力成本就至少七百萬到一千萬了。

再有在巴黎這樣的大城市,土地成本不會低吧?還有機器(說是純手工製作,但也是有使用縫紉機之類的機器的)、材料等等——不要以為布料等原材料不貴,這個世界上有的是昂貴的原材料,就算衣服上不點綴金銀珠寶,純粹的就是布料,那也有好的呢!國內的錦繡料子,一米四位數、五位數難道很難想象?國際上,類似的昂貴布料,也是有不少的。

而且高級定製的話,做好之後,穿了之後,無論多少年,隻要這個品牌的手工工坊還在,都是會幫忙做修改的。或許是隨著年紀增長,衣服不合身,或許是衣服從父母傳到了兒女輩,這個時候就需要修改(因為高級定製的衣服,一般會用多個布片,留出餘量,所以如果碼數跳不超過兩個的話,一般是可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