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1 / 1)

堤壩,阻止洪水在大清的國土上肆虐的緣故,或許還有想做出一番成績,讓皇上更為看重他的緣故。

不論出於什麼目的,他們所做的一切都能讓大清變得更好,讓大清百姓過得更好。

康熙沉默兩秒,“行,給你。”

語氣裡頗有一種“為了大清和百姓,也隻能犧牲他們幾隻羊了”的無奈。

胤祚順利達成目的,開開心心地抱了一下康熙,順口誇讚道:“謝謝汗阿瑪,就知道你對我最最最——好了!”

康熙的嘴角微微上揚,炫耀似的看了一眼太子:聽見了嗎?

太子抿緊了唇,不太開心。

他倒是很想回一句:六弟現在誇你,是因為得到了他想要的人才。

可他很快意識到,即便這麼回了,汗阿瑪也會很高興,還會反過來問他:那你怎麼就不能讓胤祚也高興一下?

一句話就能把他噎得啞口無言。

太子頓時產生了網羅人才的緊迫感。

六弟每次都是問汗阿瑪要人,如果他手底下養了用不完的人才,比汗阿瑪那的還要多,六弟就會來問他要,到時候被誇的就是他了。

……其實誇不誇的也不是很重要,他隻是想寵弟弟而已。

太子小臉嚴肅地點點頭,沒錯,就是這樣!

為了達成“讓弟弟無所顧忌地問他要人才”這個宏大的目標,太子開始瘋狂地開動小腦筋。

他雖然是儲君,也在禦書房和汗阿瑪一起批閱奏折,偶爾做些事,但權力不是很大,名聲也不響亮,那他要怎麼樣才能招來人才呢?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太子自己想不出好主意,莫名有點想念索額圖。

三姥爺在某方麵是做得不太好,但還挺會來事的,要是他在這裡,必定會想出個好主意。

親額娘已經過世,親爹不能問,太子隻好跑去詢問太皇太後,小臉皺成一團,十分苦惱地表示:“烏庫媽媽,六弟總是缺人,汗阿瑪那也不富餘,保成想幫幫他們。”

太子擺出這樣那樣的正經理由,說得他自己都快信了,卻發現太皇太後和蘇茉兒臉上都掛著和藹又有些微妙的笑容。

不知是不是他的錯覺,那笑容中多少含有一點“你編,你繼續編,我信算我輸”的意思。

太子:“……”

是他的演技退步了嗎?不,也有可能是烏庫媽媽和蘇茉兒年紀大,經曆多,見慣了這種場麵。

沒事,不慌。

他又沒有做什麼壞事,不必心虛。

太皇太後稍稍一想就知道太子在打什麼主意,無非是眼看著胤祚每次都找康熙幫忙,當哥哥的心裡不舒服了。

想被弟弟依靠依賴就直說唄?搞得這麼歪七歪八,胤祚能知道個什麼?

“那你就跟小六一樣,發一個招賢令。”

太子立馬搖頭,作為一個弟控,弟弟用過的手段第一時間出現在他腦海,可被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

“離上次發布的時間太近了。”

接連發布招賢令,會讓百姓覺得朝廷求賢若渴,躍躍欲試,但也會讓不少本就對大清無感或厭惡的百姓覺得朝廷無人,再大肆宣揚起來就麻煩了。

太皇太後能不知道這一點嗎?就是想知道太子怎麼想的,聞言打趣道:“我還以為你是不好意思發小六那樣的招賢令呢。”

太子:“……”

上次六弟發出這樣的招賢令,他睡著了都還在擔心會有人罵六弟是文盲,罵愛新覺羅家一點都不講究,好在最終的結果還不錯。

可六弟能用那樣的招賢令,是因為搞技術的都更喜歡直白一點的方式,他要是用了,恐怕得被不少文人噴個半死。

而且,太子讀了這麼多年的書,讓他用詞藻華麗、文風優美的招賢令沒問題,可讓他用“我缺人才,你們快來!”這樣的招賢令,實在令人腳趾蜷縮。

一看他這反應,太皇太後就知道答案是什麼,沒再繼續逗下去。

“科舉三年一辦,先多招些人進來,慢慢培養就是。”

太子猶豫著說:“六弟更喜歡實乾型人才,科舉選出來的大多更擅長做文章,入不了他的眼。”

通過科舉一步步爬上來的王大人,如果不是這一次偶然讓六弟看到了他的才能,誰知道會在工部蹉跎多少年再出頭?

等到那個時候,王大人身上的靈氣就被磨得差不多了,再做不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圖。

太皇太後:“科舉隻是提供了一個能在我們麵前露臉的機會,有些人能抓住,有些人不能。你要是不用現有的科舉選拔人才,難不成還要創建一個類似的製度?”

太皇太後清楚太子這麼說的理由——胤祚招來的那些技術人才根本沒有幾個能通過科舉,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目不識丁,卻掌握了一手極好的木匠活、農活。

這樣的人才失之可惜,總令人想找一個辦法把類似的人才挖出來為己所用。

太皇太後不想嗎?康熙不想嗎?

他們想,但做不到,這是隻有胤祚能做到的事。

過去的朝廷並不那麼看重木匠、泥瓦匠、農民,可他們這些人到了胤祚那兒,就能發揮完全不同的效用,還能全心全意地做事。

太子沉默了許久,低垂著小腦袋,眸色不明:“保成曾經想過開設一個和科舉差不多,但專門選拔技術人才的製度,隻是……”

後麵的聲音漸漸低了下去,“科舉開辦了這麼多年,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製度,也有具體的選擇標準,但技術人員的範圍太廣了,木匠、泥瓦匠、農民這些都得分門彆類,工程太大。”

更重要的是,不用多想,太子就知道他的這個提議會被人駁斥。

滿朝文武之中,不是靠科舉上來,就是靠家族蔭蔽,或者靠實打實的軍功,這些人哪能允許木匠、農民隨隨便便就跟他們站在同一個高度?

哪怕某些滿朝文武自己和祖上都是地裡刨食的農民,可他們自認已經穿上官服,地位轉變,和那些人不同了。

太子還不能把階級利益相關看得很透徹,他隻知道某些人對六弟表麵上恭恭敬敬,實則眼裡還藏著一些輕蔑。

礙於六弟的皇子身份和汗阿瑪的威懾,那些人老老實實,可很多人看六弟的眼神跟看路邊種地的農民差不多。

——六弟研究出來的東西好用,花錢買就是。

——農民種出來的菜好吃,花錢買就是。

太子甚至聽到京城裡有些風聲,很多人在說“六阿哥傻不傻?那麼多銀子全砸到堤壩裡去了”“要是把那些銀子收起來自己花,十輩子都花不完”“太蠢太傻”。

這樣的人,朝中大臣裡也有。

表麵上沒說什麼,但是喝了酒,回到家,嘴巴一鬆就會透露出來。

這也是康熙和太子由著胤祚折騰大臣們的原因。

看不上胤祚/六弟?那就加班去吧。

至於某些被無辜連累的,那就隻能阿彌陀佛,跟佟國維一樣無能狂怒吧。

太子還沒想出更好的辦法,京城下起了大雨,天空上露了個口子,接連十天都是雨,棉被都要濕了。

許多人憂心忡忡,京城都這樣了,早就開始下暴雨的南方還不知道澇成什麼樣。

果然,沒多久,壞消息就來了。

洪水的消息一傳來,所有人都提心吊膽,生怕又聽到哪裡決堤,哪裡的百姓死亡,哪裡需要賑災。

“鋼筋混凝土堤壩那麼硬,扛得住,沒問題的!”

“今年的雨水太大了些,說不好。”

“也不知道工程有沒有趕上。”

“國庫撥下去那麼多錢建堤壩,要是被衝垮了,那六阿哥豈不是會被拉下神壇?”

朝廷內外都有許多聲音。

所有人都在等,等第一個決堤的消息到來。♀思♀兔♀在♀線♀閱♀讀♀

此時的胤祚因為暴雨正盤在五所內,看著八阿哥在他麵前暴跳如雷。

“那些個混球,平日裡總是六阿哥長六阿哥短的,求六哥辦事,現在就是這麼一副讓人討厭得隻想撕爛的嘴臉!”

小胖墩八阿哥那滿臉怒火、嫉惡如仇的模樣,好像那些說六哥壞話的人要是站在他麵前,非一拳一個小朋友不可。

五阿哥懷裡摟著被他拉來的親弟弟九阿哥,“小八,彆在小九麵前罵人。”

七阿哥照看著被貴妃送來的十阿哥,“小八,你彆教壞兩個弟弟。”

九阿哥和十阿哥還沒滿周歲,也不是很懂哥哥們在說什麼,哪個哥哥說話就去看誰,小腦袋轉悠來轉悠去,忙得要命。

八阿哥接連被兩個哥哥說,本來還有些不滿,等看到懵懵懂懂的兩個弟弟,頓時收聲。

他雖然不太記得更早以前的事了,但記憶中幾個哥哥確實不在他麵前罵人。

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對,八阿哥喪喪地垂著小腦袋,嘟嘟囔囔:“我以後會注意的,還不是那些人太過分。”

三阿哥:“確實。”

四阿哥:“我都想動手了。”

五阿哥:“小八替我罵了。”

七阿哥:“我偷偷罵過好幾遍。”

原來大家都一樣啊。

知道自己不是唯一爆粗口的那個,八阿哥鬆了口氣。

彆說他們了,太子親眼見過汗阿瑪在禦書房罵人,可比這過分多了。

“六弟,你彆難過。”

“我不難過。”胤祚實話實說,“鋼筋混凝土堤壩不是萬能的,何況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建,這雨要是再下下去,肯定會有地方被衝垮。”

他可是從一點小事放上網就會被惡意放大,動不動就被網暴的年代過來的,他深知自己做的這些事有多少意義,這麼一點微不足道的惡意根本不足以動搖他的心智。

“比起堤壩被衝垮會對我造成的影響,我現在更擔心洪水之後的疫病。”胤祚太知道疫病的傳染性和威力了,那可是真的會令整個城市空空蕩蕩的,十分憂愁,“要是有人能夠提前帶人前去賑災就好了。”

當事人都如此為國為民了,幾個兄弟十分無奈,也隻能順著他的話說下去。

三阿哥:“朝廷的反應速度不可能這麼快。”

四阿哥:“戶部不可能給錢。”

五阿哥:“那群人建個堤壩都唧唧歪歪的,隻想著讓你出錢,白嫖堤壩,事情還沒發生呢,肯定不願意真金白銀地拿出來。”

七阿哥:“六哥,你不會又要自己出錢吧?”

八阿哥:“六哥,你都窮得反打劫山賊了,哪來的錢賑災?”

太子也說:“範圍太大,不好辦。”

“先把合適的賑災人選、銀子、食物、藥材提前聚集起來,到時候消息一傳來,不就能夠立馬出發了嗎?”這個時候,胤祚隻懊惱電話的研究進度不夠快。

要是早早把電話鋪遍大清,一個電話過來,京城就能知道當地發生了什麼,反應速度能快上十幾二十倍。

太子不想給弟弟潑冷水,又不得不從實際出發: